观看《诗经》有感

时间:2025-09-11 16:52:10
观看《诗经》有感

观看《诗经》有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看《诗经》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诗经》有感1

读《诗经》,就好似读一部古人风情史,像清泉缓缓抚过青石板,清新,自然,没有一丝杂质。

爱是最长情的告白。《诗经》中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没有一个“爱”字,却处处流露着爱——

雎鸠鸟儿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这一切,都印在了他的眼眸中,想必,这也是他所盼望的吧?无数天的`彻夜未眠,心里只有她的倩影,这是爱而不得的煎熬。西风乍起,干热的风夹杂着丝丝凉意,微红的晨曦中,寒霜泛着金光。荻花摇曳,水光潋滟,摇不去的是对伊人的爱,更摇不去对理想的追求。念那青青子衿,微褶的衣裳,佩玉的绶带飘飘,她心中泛起层层涟漪。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爱,缠绵悱恻,穿越岁月,仍引人共鸣。像是品味陈酿的美酒,细品《诗经》中的爱,历久,弥新。

观看《诗经》有感2

浅携一抹淡然,静赏繁华。寻一丝暖,雅一首诗,赏一册诗经,微醉于红尘。细品岁月,浅抒人生,体验爱情。

微风慵懒,星云当空。独坐于院内,翻开《诗经》。蓦然回首那些记载人情世故、散发着草木芬芳的文字,似有记忆从远方而来,细声慢语地诉说着过往的哀愁与欢欣。点一盏茶,执一卷书,铺展开水墨晕染的《诗经》,逐字逐句的体会,或明艳,或典雅,或伤感,或痴情。

重章叠句的极致抒情,是一种掩于时代背后而又直指现实的用法。风、雅、颂如众鸟和鸣,又自成一体,以多样的形式歌颂属于那个时代的爱情与时代背景。半掩书卷,静心沉思。每一篇诗词句段,都是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文学的风格练习。它包容了时光荏苒的所有感情。诗词当是佳酿,与时光勾兑,经久醇香。是诗词,扎根于文字,是文字在诗词的意境里纵身倘佯。这些散发着芬芳的儒家文化的词章句段,都是岁月沉淀后温柔的馈赠。

在岁月的小船里,我坐赏水边烟雾弥漫,看云卷云舒。我便是那在水一方的美人,只为追寻那无意间的回眸凝望,只为得到那深情厚爱般的缠缠绵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徜徉在3000年的爱河里,悄悄的我来了就如我悄悄的走。即便是无意间的惊鸿一瞥,我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貌也可引无数文人墨客尽折腰。遇见,于平凡的时光里,当他深情的双眸里凝望着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典雅美人,方才明白我就是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女子。许,我寻你已一世,许,已然颠簸了千年。日子,总是被思念拉得好长好长,一次次我曾站在水一方,遥想那岸你的凝望。却原来,世间的爱情如此心酸如此灼人。

忆想当年,初恋时的甜美羞涩和砰然心动让我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便想起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初见时的美好是如此让人相思成疾,我看向窗外,美景宜人,泪眼涟涟,竟无语凝噎。然终轻起红唇,微微道之: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那个采葛的让我惦记的男人啊,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思念竟如此让我缠绵悱恻,苦苦相思之岁月,终是让我着实煎熬。我曾倘佯在爱河里,无意间听人们唱着那首广为流传诗歌《蒹葭》。那经久不衰的旋律,千年流传的爱情,见证着我们的.爱情。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听着外边的鸡鸣不己,推开门,见到了你。既见君子,心生欢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你侬我侬后,你依依不舍的离去,就连风也看不惯这般的难舍难分拂袖而去,而这首风雨诗就是我们最好的见证: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自国风·郑风·风雨)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我的爱情却已山盟海誓。在每一个风雨交加之夜,在山花烂漫之时。留恋于每一次的相遇,相知,相爱。我们终是海誓山盟,爱情有了最好的见证: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赠我美玉,我回以木桃,永结同心。我与你共同步入了婚姻的美好,你温润如玉,如沐春风,我心由乱,寝食难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诗经·秦风·小戎》你念我日日在家担忧受怕,日日归家陪伴。后来的生活,你我二人琴瑟和鸣,岁月静好。

就着美味来饮酒,恩爱生活百年长。你弹琴来我鼓瑟,夫妻安好心欢畅。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一晃眼,你我已经恩爱数年。磕磕绊绊,岁岁平安。岁月静好,我心安然。日子如白驹般飘然而过,余生很短,恩爱永传。我惟愿余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转眼间时光流转,一梦千年。千年间我见到了爱情最真的样子,或许就如诗歌中从描写的,爱她,“钟鼓乐之”;爱她,“溯洄从之”;爱她,“报之以琼瑶”……一个美丽而善良的灵魂是纯洁而真挚的,爱情,就应该是纯净唯美的,炽热而浓烈的。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忠贞不渝的爱,那“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恋君兮君不知”的幽怨哀婉的爱,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无奈酸楚的爱……凡世间此种种的爱情,从不卑微,都美,美的让人心醉,美的让人心生神往。

在这里,热恋时的激情澎湃和海誓山盟和沉迷于爱的忘乎所以、欢乐飞扬。恋爱中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舍不得爱情的朝朝暮暮,你侬我侬,由此,和情人分离时才会感到切肤的思念和牵挂。就像《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句话所描述的一样沉迷。

追溯千年,梦回诗经。爱之一字,让人流连忘返,让人痴恋沉迷。在岁月颠沛里,在时光流转中,在千年流传下,诗早已成为了过去,爱情有了全新的面貌,诗歌有了更好的诠释。可这诗经中的精神,这气节,这纯洁,这情感却无法超越。这穿越千年的爱恋,从翻开你,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始,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束。这千年兜兜转转,你依然拥有者无与伦比的美丽,我以为我是在水一方的女子,却原来也只是扎根于红尘俗世,难以超脱轮回。

爱你从《诗经》开始,“赋”、“比”、“兴”早已成为了过去。悠悠岁月,早已顺流而上,载着爱的凝望,恋的痴傻,婚后的执子之手,一起漫步彩云间,执手相看,回首已千年。

观看《诗经》有感3

中华经典——《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诗经》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诗经》所蕴含的宝贵哲理,可以成为我们一生的文化资产。

今天,我读了诗经中的名篇《硕鼠》。《硕鼠》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这首诗运用比拟手法把压榨人民的统治者惟妙惟肖地比作大老鼠,发誓要离开它,表现出了无比愤慨的阶级对立情绪。这个比喻把剥削阶级贪婪。残忍。寄生的本性以及人民的.反抗意识反映得淋漓尽致。同时,作者又加以夸张,突出了〝 ……此处隐藏4739个字……的奴隶们,像鬼魂一样在史书中毫无存在感,又像家畜一样被贵族无情地驱使。

这样一个阶级,当然有满腔的怨怼,敢怒敢言却不敢反抗,于是便以诗歌的方式去控诉。

为什么这样简单的.一首诗,给人的精神冲击却无比剧烈呢?正是它采用的设问的句法,用“明知故问”强化了感情的表达。

观看《诗经》有感12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诗经,没有波澜壮阔[注: 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注: 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诗音,短短几句,却深深地奏出了那一份对少女的.倾慕。河水细流,荇菜参差,道出了在水一方的思绪,道出了翻来覆去[注: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的挂牵。“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转眼,又是那坚贞的女子在扞卫爱情。谁道红颜娇弱不已,耳边,是她那誓死的决心。

硝烟漫天,烽火连连,又有谁知叱咤风云[注: 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无奈,深深的思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前,千年前,又是谁在刀枪铠甲之下,脑海中浮现出妻与子的笑颜。只愿弃甲归田,与你漫步庭间。

轻轻翻着这一张张的页码,转眼间,眼前,不再仅仅是那浓浓的亲情,爱情,字词深处,却是那对时

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以及那处于统治者压榨下的哀叹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注: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爱惜,是对那些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吏无尽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注: 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的社会,成千上万[注: 形容数量很多。]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换来的只是这深深地呢喃,叹息,指责,无奈!

诗经,一本不灭的书,她似动听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赞美;她似哀怨的二胡,唱出了一份无奈。她,拥有着一份典雅,一份清新,一份美丽,是桃花源里那清澈,美丽的小河,在人们心中缓缓的,流淌!

观看《诗经》有感1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的起头便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很像现今的朦胧诗派,朦朦胧胧,不知所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这首诗千百年来,每一个人对它都有不同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蒹葭》亦是如此。“伊人”是谁?千百年来,人们给出了千百种答案。

从前读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男子对心上人的执着追求,读来充满了清清的甜,又有种清清的苦楚在里头,真的是千回百转,万种滋味。这次再读,我突然觉得有了种不一样的情调。这会不会是一个人对于理想的苦苦追寻呢?会不会是追梦者的苦苦的呓语呢?

每一个人都是追梦者,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做梦,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想当诺贝尔奖获得者,可是等到四处碰壁的时候,等到生活磨平了我们的棱角,我们的生活中便只剩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只剩下了银行账户升职加班,这时候的我们,又怎么会像年少轻狂的那时候,为了一个梦想而苦苦追寻呢。“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样的热情,我们还有吗?

观看《诗经》有感14

当历史的书卷已被岁月的尘埃所覆盖,当先哲圣人的期待已被白雪覆盖,我多么想转回身去撷取一片精神的圣叶,笔尖祈愿书香。

你看到了吗?

隔着时光的洪流,任凭狂风吹打,任凭烟雨浸湿,!

你听到了吗?

它的低吟浅唱,它的语言沧桑,你也在疑惑吧,它是谁?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没错,就是《诗经》。

翻开《诗经》,体会先人的语言和情感,穿越千年的时光罅隙,洗涤思想,净化心灵。《诗经》中我最喜欢的一句便是“生死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当我们现代人毫不犹豫不假思索的说出“我爱你”的时候,这三个字忽然变得那么轻,轻的经不起触碰。

这使我联想到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早恋。似乎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但请用古人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是多么的可笑之极,古人把爱看得与生死一样重,他们觉得爱是回响在每个人生命中的.潮汐声,而不是随便的游戏。

当以这一点来看,我觉得现代人应该多读《诗经》。古人的思想含蓄,表达委婉。虽不至轰轰烈烈的壮伟,却又细水长流,绵延一生的温良与感动。

明黄色的灯光,拉开窗帘,让月光透过书窗洒下。翻开它,一页一页,一字一句。

千年的文化,岁月的积累,拂去心灵上荡涤的尘埃。思绪明净,持一杯淡酒,品一绪心灵的明净。

《诗经》中的大智大慧,大善大爱,就如同那彼岸繁花,虽然触不到,但它永远存活于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在这个争名夺利的尘世能够找到一方安享心灵的净土。

彼岸,繁花正好……

观看《诗经》的个人观后感700字心得5

这是《诗经·卫风·竹竿》里的一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在《诗经》中有很多我喜欢的篇章,如《子衿》、《鸡鸣》、《葛生》、《蒹葭》、《采薇》……《竹竿》比起前者并不是更负盛名,恰恰相反,它可以说并不是很有名声,广为人知的篇章。它的词句也不算最优美的,事实上在《诗经》内的大部分诗句也都偏向质朴清雅。可我依然选择《竹竿》里的一个短句“淇水在右”来作为新摘录本的题目。

《竹竿》大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她回忆起家乡的河流,少女时出游的情景,但现在已远离了这些回忆,只能驾车出游,以解思乡之愁了。因而我觉得这首诗很动人。那卫国女子怀念故乡,也是在怀念着故人,少年时玩耍嬉戏的快乐回忆啊,她悲叹着,许是在叹时光吧?

我发觉,世人的年华,也终像那条淇水。沿着河畔欢快地跑过去,就再无回来的路可寻了。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总会遗失什么宝物,很久很久以后才惊悟没有好好地挥别。可是没事的啊,请你看那“淇水在右”。故乡的河流,一直在你身旁同行。

至于为什么是“淇水在右”,而不是同篇的“淇水滺滺”,这是因为我的小私心啦。我的故乡在南方的城,而我是南方的人。“水以北为左,南为右。”淇水是向着南方而流的。仅管我知道淇水离南城并不近,也只是位置靠南面而已,并不是真的流到南城来,只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古代,南方是蛮荒之地,而现在我只愿傍故乡南城而居。

淇水在右,是寄托着我无数想象和美梦,感悟和思绪的诗篇呢,所以我私自决定把它作为我的摘录本的名字。还但愿原作者不要介意。

《观看《诗经》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