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是一所监狱的名字。影片里说的人物Red有罪,其余人都是无罪的,都是被误判入狱,而大部分人都是不懂得顺应时代,而入狱。
每个人都可以在电影里面找到自己的原型,有在监狱里呆了五十年的监狱图书馆管理员、接受现实的中年人Red、不安现状的年轻人安迪……所有人的时间都存放在肖申克监狱里,所有人都在被“体制化”。
然后,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监狱里面比外面都还好,有吃有住,一旦离开了监狱,外面的世界早就已经改变,很难在适应。但这又是个人人痛恨的地方,因为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与痛苦。
刚刚入狱的时候,会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却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于是,很多人被环境同化,选择放弃改变,安于现状,过着体制化的生活。
影片中,两个人物的一生引起我的深思。
在监狱里呆了50年的监狱图书馆员出狱后,年纪太了,在超市做事不利索,被嫌弃。他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最后,选择自杀。
而Red出狱后,也是同样的'在超市打工,上厕所都习惯性地像在监狱里一样,去打小报告。
肖申克监狱里的人,就类似于拿着部分“铁碗饭”的人们,在体制化环境下,他们都被制度和现实同化,不需要独立思考也不可能独立思考,也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依附于体制而不能自拔。
主人公安迪则是那些在制度化里不断挑战、活出自我的人。
我们现实生活的乏味、工作的止步、斗志的消退、灵魂的堕落……这些都像是像一座监狱,时时刻刻都会把我们每个人“体制化”。唯一自救的方式,就是不断的成长,跳出单一视角,多维度思考。
愿我们:观世界,热情远不衰减,活出自我!把更多拥抱时代的想法还想实现。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2生命中有太多的东西,容易消散,有些人选择了习惯性冷漠与淡然,而有些人则能够把握机遇重获自由,也许更多时候我们愿意等待就造就了一次次机会的错失。有些时候,不是世界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抛弃了世界。观看《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经典影片我不仅仅看到了安迪的坚强,更懂得了信念与希望的力量。
影片虽没有声势浩大的斗争场面,但却将人性与社会现实揭露至深,开篇讲述主人公因谋杀妻子而被害入狱。作为一名银行家,他拥有非凡的智慧和不一般的忍耐力,入狱期间因不同流合污而被狱霸欺压。但他向往自由,这更多表现为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因片刻美妙的音乐而被关禁闭一月之久,为狱友的冰啤酒而为狱警服务。这使我更加明白自由的深意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他入狱六年间不断给图书局写信,只为狱中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这种救赎更多体现在心灵的救赎,他用智慧改变着狱中人与物,用信仰换取自由与自我救赎。狱长利用安迪的智慧为自己谋取私利,在犯人外出做工期间大量贪污政府税款。安迪在狱中找到为自己洗脱罪名的机会,而狱长却因一己之私将囚犯无情击毙。该影片最可贵之处在于深刻抨击现实,给人以真实展现。正所谓: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主人公多次遭遇非人待遇而依然相信自己,给世人以极大鼓舞,激励人们克服困境,相信未来。他将狱警的恶行一一记录,并用与其合作期间捏造出的不存在人身份生活,也给予狱中好友瑞德假释后的生活保障。
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而伟大的人才能救赎他人。在狱期间,瑞德因安迪的出现而得以改变,如果没有安迪的出现也许他会步上老布的后尘。同样,影片也让我们看到了体制化的可怕之处,人应当走出舒适圈,不断进行改变,适应社会变化的节奏。19年的坚持造就了安迪的重生,一根小铁锤一腔热血,一张海报后一片蓝天。影片看似平淡无奇,讲述狱中点滴。事实上,该影片在以最直观的方式,揭露社会的诸多问题以及面对问题时应采取的手段。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应放弃,只要坚持定有结果。
光鲜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耕耘,收获这件事情从来没有碰运气的机会。就算运气来了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无法把握。只有在黑夜里默默扎根才能在阳光来临时说一句:我值得一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3上帝,或者说,更广义的神,和人类的美德、正义,不是来自外部的对人类的要求,不是纸上的条文,不是为各种利益而打出的旗号。相反,它们产生于人类内心的需要,是对一种永恒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对不断变幻的客观世界的审阅和发现。也只有这样,上帝,或者说宗教和信奉,才会指引您,完成自身的救赎和突破。我近来在读佛教的《坛经》,六祖慧能能够创立“明心见性”的中国型的禅宗佛教,其根本也是掌握了禅不再是一种方式,一种理论,一种金科玉律,不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存在于内心深处的人生体悟,从而体现了宗教公道性的本质。与东方的佛陀追求空灵和超越不同,西方的上帝可能更执著于原罪和救赎,但二者都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安迪凭借自己的聪明和毅力,终于完成了越狱的奇迹,并让典狱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出狱后,他为什么不遵循一般好莱坞片子的逻辑往努力证实自己无罪,而是遥走他乡?
由于,上帝,就存在于内心。罪与非罪,在灵魂的层面,只有不停地审阅自已,而无需证实!当瑞德被假释前再次接受是否被彻底改造的询问时,他坦然地说:“彻底改造?我不太明白这个词的含义了。实在我过往天天都在悔恨,不是由于我关在这里,或者您们以为我应该忏悔。我想告诉过往那个犯罪的年青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他找不到了,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白叟”。《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片子,指出了救赎之路。上帝时刻与人类的灵魂同行!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4真正不灭的期望在哪里。也许,仅仅只是在我们自己心里的那一念之善罢了。
当我们心存着仁慈,以平常之心去对待所有对我们公平或者不公平的事情。
不管我们遇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总能泰然处之并且找到通往救赎的天堂之路。
——火神纪·题记。
史蒂芬·金编剧、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第一部银幕作品。在此刻看来似乎都是鼎鼎大名的这些人们,在这部电影公映的1994年的时候,最著名的也许只有史蒂芬·金和摩根·弗里曼。在当年来说,这部电影不敌同年问鼎奥斯卡的《阿甘正传》也许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这是一部极其轻缓的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那种娓娓道来的语调以及这种大气的节奏。这种感觉似乎只能在某种伟大的作品上才能看到;比如之前说到的《阿甘正传》。最好的电影在节奏上来说似乎只有两种,类似这种轻缓的'或者那种快节奏以营造紧张气氛见长的。
说这是一 ……此处隐藏6587个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周围的环境而活还是为了自己而活。
我也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不管我们受到什么样的.苦难,沉沦和逼迫之后,仍然能够生存,那是因为我们有希望,而且希望永在。
只要你充满希望,只要你能够持之以恒,你就无所不能。写到这,心中真的很后悔:安迪的精神没有注入我的大脑,很多时候我都被困难打败,我的生活里需要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说,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在他心中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是永远不会死的。正是如此,他花了20年挖了一条隧道,他还能忍受排污管的恶臭爬行500码。当安迪爬出管道,不顾一切的脱掉身上的囚衣,面向天空时,他终于尝到了自由的滋味。 真心的为安迪感到高兴,那个时候是影片最为感动的时刻。我希望我的生活里也时常感受到这种喜悦与感动。
我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3
总有几部电影,能让人多年以后仍然难以忘怀。每次回忆起来,都带给人心灵震撼。
小学时,有一天,班主任轮子老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种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语文学习方式,我觉得挺好。
电影的全部内容自然是不可能记住,但有几个情节却永远留在脑海深处,随着时光的流逝,也没被消磨,每每想起,在回忆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安迪是一名银行家,某一天,他的妻子与情夫在家中被害。毫无疑问,安迪·杜佛尼是最大的嫌疑犯,他也没有证据证明凶手不是自己。这就有点麻烦,他因此被关进肖申克监狱。
安迪真是悲催,妻子不忠,本身无罪却天降横祸。别人不清楚不了解实情呀,往日那个受人景仰,社会地位高高在上的成功人士,沦为了阶下囚。这样的沉痛打击,无论放在谁身上,都难以忍受,安迪能挺住吗?
监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不同于外面世界的小社会。那些囚犯,大多已经融入了这个小社会,或者说,已经屈服于命运。
有一段台词说得十分清楚:“监狱里的高墙是很有趣的,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时间久了,你已经离不开它们。这就是所谓的体制化。”
安迪的到来,开始改变这一切。他给监狱长打理事务,进而慢慢改变肖申克监狱。本身就是银行家,他有卓越的洗黑钱的才能,监狱长得知他并没有罪,他不是杀害妻子与其情夫的'凶手,也不替他翻案,自私鬼监狱长太需要他了。
这些安迪可不管,他从一开始入狱,就为出狱做好了准备。正常出不去,就越狱,越狱后需要的证件钱财,他都备好了。他花了十几年时间,偷偷挖了一条隧道,终于有一天,他爬出隧道,打破下水道爬行了数小时,重获自由,越狱成功。
身处某种禁锢之中,心里却闪耀着自由之光,说的就是安迪这样的人。正是这永不熄灭的自由之光,促使他十几年如一日,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开凿着越狱之道,并成功逃离监狱。
这部电影带给人的思索是多方面的: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人只要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心想可以事成;自由的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芒……
什么时候再看一次这部电影,一定还有更多发现,《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篇14当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时,真的被震撼了,感动于主人公安迪的善良和胸襟,更折服于主人公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我觉得安迪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当他得知他的妻子有婚外情时,刚开始他也像常人一样试图枪杀他们,来一泻自己的私愤,来惩罚那个背叛自己的女人。但他最终还是冷静下来了,他没有那样做。甚至到最后把那一切都归罪于自己,归罪于自己的不善于表达,归罪于自己的照顾不周,归罪于自己的冷漠。
当典狱长破灭了他可以洗涮冤情,还他自由的时候,他是闹过,但他后来想的是这一切是本该属于他的,看到这里,不禁对救赎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原来,20xx年的监狱生活,真正获得救赎的是他的心灵,他在为他对于妻子的“冷漠”,不善于表达,照顾不周在忏悔。他在为这本该不属于他的.惨痛的结果负责。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人所能做到的,不是一个普通人所能拥有的胸襟,善良。
所以我想说,原来,一个男人,一个真正的男人,不是要看他个头有多大,不是要看他体格有多么强壮,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有没有胸襟,有没有责任。
安迪是渴望自由的,从他走进鲨堡监狱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从没放弃过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安迪:世上有些东西是石墙管不住的,在人的内心,有他们管不到的东西,完全属于自己。
瑞德:你指的是什么?
安迪:希望。
当看到这的时候,不免觉的有些好笑,在那样的环境中谈论“希望”两个字,多么不合时宜,要知道那是比贫穷和挫折更可怕的东西:失去自由。正如瑞德所说“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无用,你最好认命。”
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会慢慢的被触动,他所做的一切:两年内不断的写信要求州议会拨款,建成全州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帮狱友拿到高中毕业文凭,所有的所有,他都在强烈的向我们表达:原来他的希望之火从来没有熄灭,他在竭力做一名有尊严的,合格的“自由人。”在不断地努力,在不断的超越自我。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是:
镜头一:狱友们喝着冰凉的破,而安迪则安静地做在天台的阴凉里看着天空,脸上挂着奇异的淡然的微笑,你可以说,他是拍狱方马屁,或是想博得友谊,但我认为他只是想重温自由,哪怕只是一刹那。因为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个有尊严的人,从没有忘记希望和自由。
镜头二:当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时候,所有囚犯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高墙外的气息所带来的自由的感觉,那是他们最不愿意提及,甚至在逃避,但是又最渴望的东西,那声音就像一道亮光,刺穿了覆盖在他们心上那层黑幕,唤醒了他们心中尚未全部泯灭的东西:希望。你会发现原来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希望之火,而安迪的希望之火从来都没熄灭过。
当他在那个月黑风高,闪电交加的深夜,成功地穿越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顶着恶臭,又穿越了那下水道时,彻底被震撼了,当瑞德认为用一把小锤要六百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时候,他实际只用了20xx年就做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他敢于冒险的信心和勇气,他的细心,此时此刻,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仿佛此时此刻的滂沱大雨,电闪雷鸣,都是在为他喝彩,为他的执着,为他的勇气。
安迪的伟大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正如瑞德所说的那样: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后习惯它,更久后,你不能没有它,这就是体制化,而安迪在这所谓的体制化下,仍不为所动,仍然怀揣希望,追求那看似天方夜谭的自由,他的伟大就不言而喻了,你会觉的原来自由有那么大的魅力,它可以触摸希望。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社会这所大监狱中,我们都被体制化了,被身边发生的琐碎的事牵绊,忘记了追求,把希望的火苗扑灭,所以我们都该像安迪那样去追求那体制化下的自由,点燃那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