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时间:2025-11-23 16:52:13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4篇【合集】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4篇【合集】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很多人观看之后都有不一样的心情。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银河补习班》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

昨日镇江同学爷俩来玩,我们热得在麦当劳里吃着冰淇淋,吐着舌头,实在想不出去哪儿浪,逛商场四个老爷们儿也没这习惯,那就去看电影吧,银河补习班打发了147分钟的夏日酷暑,大家都很满意,儿子出来一直说,邓超棒棒哒。

整体故事表达很完整,段子稳定输出让你开心,真情自然流露让你哭,邓超,包括俞白眉,这样的烂片组合臭大街,一把翻身。自从有了烈日灼心,邓超的演技当然无需证明是顶级的,烂片、综艺咖的印象只是顺应市场挣点钱,拼命用心一直是他作为一个电影人的底色。

银河补习班,讲了一个父与子的故事,邓超作为父亲,在儿子崇拜的目光里,自己设计的大桥轰然倒塌被捕入狱,出来后妻离子散,要带孩子重新找到自信追寻学习的意义。

缺点1:冗长。故事大纲很简单,只是147分钟有些长,很多跟主题并不那么密切,父亲明明已经找到了工地设计师的工作,还要兼职去收破烂、做苦力、典当手表被人打等等表示一个出狱人员生活的艰难,仿佛不这样,就不足以表达这个父亲的辛苦,和深沉的爱,这当然是拖沓的,最低级的撕裂伤口引发观众同情感动的招式。

缺点2:硬塞。故事放入了大量的时代背景,金曲不断,亚运会盼盼,市场经济,香港回归,98洪水,加上点历史的厚重感,让整个影片显得更有分量,面对各个年龄层的观众,我想可能只有一部分老观众会感觉良好,比如我,还是会让很多人出戏。而且,没有那么完美的节奏感和契合度的话,会偏离教育这个中心主题。另外,教务主任太脸谱化故事也离谱的很,遗弃养子涉嫌犯罪,妈妈和有钱的叔叔在后半段消失了,这种硬伤还是挺多的。

电影中的几个点:

1、父母和孩子,就是要互相崇拜。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很简单,小时候孩子看父母怎么看怎么崇拜,父母看孩子怎么看怎么好看,长大了,孩子会嫌弃父母这儿不行那儿不行,父母会觉得孩子不成功不努力,等和解了,嗯,孩子真棒,父母真好。简单说,就这么个过程呗,越早和解,越开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也是,大家都只做该做的,别互相绑架。

父亲出狱的时候,儿子已经是全校倒第一,逃学旷课啥都干的孩子,需要树立信心,找到学习的意义,找到生活的目标。很多人会反感,邓超凭啥整篇都在嚷嚷你儿子是最优秀的,你儿子就是天才呢?

凭啥?凭啥?凭他是我儿子呀。有问题吗?自己的儿子当然只有自己清楚,自己知道他多么的与众不同,蹲大便憋的脸红都是那么的可爱,连37=24这种已经知道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歇后语以后仍然写错的错误,都是那么好笑。

父母嘛,当然应该是孩子自信心永远的来源,你就是最棒的。你看多少人像个强迫症一样,做朋友圈里的晒娃狂魔?剧里边妈妈一直说我儿子真蠢,我儿子就是笨的不行。我们看别人这么做很清楚,这是最要不得的教育方式。然后,自己会不由自主的说,你不行,你这个搞不定,你那个坚持不下来。我们要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当然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以后,仍然热爱生活。

2、你经历过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父亲陪伴孩子从学渣,到学霸,到追求梦想成为飞行员成为宇航员,世俗意义上的顶级成功。够了吗?并没有。影片也有深刻的反思。

在知道父亲当年入狱是冤案后,为了不影响自己拿到上天最终的名额,儿子劝父亲放弃申诉,就这么着吧。父亲说:我今天才知道,我的教育是完全失败的。

我经历过同样的时刻。

我比弟弟大十岁,一直觉得他聪明可爱,认真努力上进,我什么时候知道我没有教好我弟弟的呢?他上大学的时候,我和他电话聊天,让他多读一点人文的书,理科生有人文关怀,文理平衡很重要。弟弟说,哥哥,你算了吧,你读了那么多书一个月也就挣那么点钱,没用的。

我一直记得自己那个时候的全身发凉,也一直好奇自己那个时候内心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波澜。完了完了完了,我清楚的知道,这个孩子成了个俗人,以赚钱为生活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以钱多钱少为衡量别人和交友处事的方式,我很伤心,从那个六斤的小婴孩,一直成长成一个男子汉,我自责于自己是在哪一段忽视了他的.成长,漠视了他内心的呼唤呢。一直到现在,这种内心崩塌的感觉,和难以挽回的挫败感,清晰的存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电影里,父亲面对这个即将入选宇航员,自信阳光,自己一手打造的儿子,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失望,是的,我的教育,失败了,银河补习班失败了。

感同身受。

3、电影很感动,但是我没哭,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故事。

父亲道歉,孩子,爸爸是第一次给人做爸爸,做的不对,请原谅。

儿子给爸爸道歉,我是第一次给人做儿子,做的不好,请多关照。

是挺感人的,可是我也常说。

高考很重要,但是生活的每一天都很重要啊,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用来考试,知识是用来好好生活。

我上个月高考的时候刚写过,也天天儿的这么给孩子讲。

出于对自我的清醒认知,因为我自己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爸爸,所以,《银河补习班》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电影,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自然很反感。这也是电影最大的问题。

龙应台一直说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所谓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是这个道理。所以,请珍惜缘份,认真陪伴,我们对孩子做的,也仅仅是陪他/她成年,送他/她远走,而已。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2

银河补习班讲的是主人公马飞与他爸爸马浩天的故事。

这是在庆祝大桥建成了,然后他们正在传递火炬。传递火炬的人来了,他就是马飞的爸爸马浩天。但是别人都不知道,一开始他们欢迎的时候大家都在笑他说他缺根弦儿。后来他爸爸来了,受到了那种虚荣的眼光。那第一次感受到这多么的伟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然后他爸爸对他说。这是一个魔术。然后忽然桥塌了。然后马上说,爸爸你能不能再给我变一次那种魔术啊?然后他爸爸入狱了。妈妈把他带走了,本来说好的是哦,每三个月去见他一次,可是他最后一次都没有见到。然后他老婆跟老甫结婚了。后来他出狱了。然后他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在住校,结果有一堆的头衔,一堆的旷课。然后他对主任说这一学期期末你定一个目标让他来完成。然后主任冷笑了一下说让他从垫底变成全班前十名。然后他爸爸说好,前十名,不过我说的这个前十名可不是全班前十名,而是全年级前十名。校长冷笑了一下,好啊,这是你说的。比如果你没有办到,那么他将离开这个学校。然后他又说,校长我再给你打个顿,他在这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他真被你挂 ……此处隐藏21978个字……统教育下,那群乖乖坐在教室里,不敢离经叛道,只会重复又重复地背诵那些不知所云的古诗词和公式的孩子,在生活中独立思考问题极差,如果遇到问题,没有标准的ABCD选项自动浮现出来,就会烦躁,干着急,迷茫。我不知道的是,也许,除了那ABCD也许还会有EFGHIJKLNM呢?电影中那个经历了考试失败后选择纵身一跳,后来摔坏了脑子的孩子。不正是以为标准答案只有ABC吗?要么考好就成功,要么考砸就失败,失败了就自寻短见。

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古代就有范进中举的例子。到了现代,高考任然被看作是成功逆袭翻身的机会。高考失败跳楼的新闻几乎每年都有。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不会以高考成功与否为标准,我想这种悲剧才会减少。

我常常常会想起,我家教中的那个孩子。在他一年级的时候,我以为他智力有问题,同样是学写一个字,他总是学得最慢,最辛苦。就连他父母也承认他智力跟不上,母亲还经常在教得不耐烦了的时候,骂他又蠢又笨。如今上了三年级,他学习能力不断地提高,写字也从先前的错漏百出,变成现在书面整洁,正确率大大提高了的过程。

孩子是个敏感动物。有一次,我看见他有点学得力不从心了,眼睛红红的,却不敢提出不学习的要求。我就说,今晚就先这样吧,早点休息。他点点头。很自觉地收拾了自己的作业。第二天晚上,我去辅导他的时候,他一整晚的表现都非常地出色。写到最后,我问了他一句,今晚累了吗?他说不累,谢谢那么体谅他。那一刻,我震惊了。怪不得他一整晚都表现很棒,原来你对孩子的每一点心意,他都会懂得,也会回报你。

看完这部电影,我思考了很多。我希望以后自己在教育行业中,做一个明理,有耐心、爱心,优秀的教育者。孩子的教育要走心。我不断地告诉自己。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4

影片《银河补习班》讲述的是孩子马飞认定自己是个“会把爸爸蠢哭”的孩子,爸爸马皓文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满满的爱给予儿子马飞自由成长的空间,教会了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在爸爸的鼓励下,马飞逐渐变得自信,终于发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就像父亲所说的:“每天进步0.1厘米,整个高中课本也就11厘米左右”;马飞从最初的垫底到逆袭考上飞行员,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的故事。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影片中父亲马皓文的一句“我不认输”和对生活的乐观,深深影响着马飞的一生。孩子天生具有模仿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与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父母平时在家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切记不可顺口说脏话、休息在家起床不收拾、物品乱放等;带孩子外出要带头遵守交通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按顺序排队、主动给年长者和孕妇、行动不便的乘客让座;就餐时要践行“光盘”行动;去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等。如果家长带头做到了上述各项,那孩子也一定会做的更好,好的习惯会传染,好的言传身教胜过一万句大道理。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爱学习,就拿父母来说,也是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之后,才发现学习是相对“容易”的事。影片中父亲马皓文不像传统家长那样一个劲儿的催促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他允许孩子早睡,甚至允许孩子玩电脑,带孩子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他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引导孩子将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为重要的是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做得更好。如果成绩不好就遭到歧视甚至辱骂,这样只会让孩子更不想学习,甚至讨厌学习。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优点,从而进行正确的教导,那么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保持希望,坚信理想,即使生活并不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天对准目标拉弓放箭,把努力平均到时间的每分每秒。作为父母,要循循善尽,先易后难,使出浑身解数逐步引导孩子一点一点地“爱”上学习。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满足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孩子才会愉快地学习。

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的温馨。影片中在父子二人看完航展返回途中,他们遇上了特大洪灾,当马飞被困在洪水中时,父亲的引导让他快速冷静下来,找到了求生的办法,马飞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自己想要追求的梦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孩子要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家长最难做到的就是如何去引导孩子独立思考。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要与孩子平等相待、相互顺畅交流各自的看法,从孩子的个性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对孩子不成熟的行为要进行限制,并坚持正确的观点,错的就不能顺从,哪怕让孩子受点委屈,也得让其明白是非。家庭成员之间要互敬互爱,为人处世通情达理,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孩子才能养成平等、仁爱、独立性、自信心强等好的性格特点。

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

家庭教育和学校老师的教育两者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要互相配合,紧密联系,互相支持,缺一不可。影片中马飞面临学业问题,父亲马皓文从未放弃,鼓励孩子找到心中的梦想并为之努力,马皓文向教导主任求情,打算用一个月时间将马飞的学业提高,证明马飞不是不可救药的学生。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专业化的管理、系统化的教育和老师的辛勤汗水,毕竟父母不是“专业人士”,系统性、专业性的工作还是由专业人士来完成。但父母不能因此而成为“甩手掌柜”,放弃家庭教育的“责任”,而是要主动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联系,积极了解孩子在学校、班级的动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配合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只有家校联手、各负其责,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达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做一个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敬爱的周总理年少时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父母和老师应该用爱去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家、爱国,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真正的栋梁之才。从小就埋下努力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正如影片中父亲马皓文所说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桥,修好这座桥,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包括自己,加油。最好的教育从来不全是课本上的文化知识,还有能扛事的能力,孩子能扛多大事,就能成多大事。影片中父亲的终极使命,其实是培养出能扛事的孩子,既教会孩子怎么成功,也教会孩子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和失败,并最终战胜自己。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身心健康、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14篇【合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