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8-09 16:52:09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8篇)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一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感情,并懂得关心爱护小动物。

3、教育幼儿不怕寒冷,坚持锻炼身体。

活动准备:

1、动物过冬课件。

2、磁带:《动物怎样过冬》、《健康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小动物怎样过冬》做动作

1、导入;“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么样?”(冬天,天气很冷)。

2、小朋友,冬天来到了,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吗?(引导幼儿讨论穿上棉衣、棉裤、棉鞋、戴上棉帽等过冬),寒冷的冬天到了,你看我们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棉鞋、棉裤、你、戴了帽子、手套和围巾,(除了穿棉袄、戴帽子、手套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取暖呢?开空调、取暖气、炉子、多锻炼身体等)

3、小朋友,你们想过没有,小动物不会穿衣服,那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

二、请小朋友欣赏故事

小朋友请欣赏故事,看着这里的小动物怎么过冬,小朋友仔细听,听完老师有问题提问。

观看课件《小动物怎样过冬》

1)故事里都是有哪些小动物?——青蛙、蜜蜂、燕子

2)它们在一起商量什么事情?——商量怎样过冬的事情

3)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故事中的几种小动物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燕子怎样过冬?蜜蜂怎样过冬?青蛙怎样过冬?——燕子飞到南方去、青蛙吃的饱饱的叫冬眠、蜜蜂储存食物

三、说出还有哪些动物和它们的过冬方式不一样。教师可根据需要设计如下问题,

如:冬眠的动物还有哪一些?加厚皮毛的动物还有哪些?迁徒的动物还有哪些?储存粮食的动物有哪些?让卵过冬的动物有哪些?

四、再次让幼儿观看课件

动物过冬的方式:冬眠:蛇、青蛙、乌龟;迁移的动物:大雁、燕子;加厚皮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让卵过冬:螳螂、蝗虫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动物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都是谁好吗?

这些小动物要来考一考小朋友,看一下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过冬的?(播放课件)

总结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教师小结:动物都有自己的过冬方式有冬眠、贮存食物、迁徙、加厚身上的皮毛、让卵过冬它们用这些方法过冬是为了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保护自己。

五、了解多种动物的过冬方式,萌发关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小朋友们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小动物的过冬方式,我们来评选一下“动物过冬方式之最”好么?

六、请幼儿评选“动物过冬方式之最”。

(1)最懒的过冬方式——冬眠:蛇、青蛙、乌龟等。

(2)最勇敢的过冬方式——迁移大雁、燕子等。

(3)最聪明的过冬方式——加厚皮毛或羽毛:兔子、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4)最勤劳的过冬方式——储存食物:松鼠、蜜蜂、蚂蚁等。

(5)最有爱心的过冬方式——让卵过冬:螳螂、蝗虫等。

(6)最该挨打的过冬方式——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蚊子和苍蝇等。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爱护保护动物,保护自己的身体,冬天到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在冬天里更好更健康呢?——多锻炼身体,带幼儿做律动——《健康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1、学习查找资料、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方法。

2、初步了解蚯蚓。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准备

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的经验。

物质准备:家长与幼儿查找并收集蚯蚓的相关资料

物质准备:音乐《找朋友》 ……此处隐藏2649个字……/p>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护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前经验准备:观看小蜗牛的课件录像。

物质准备: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幼儿到自然角观看植物盆中的小动物(蜗牛),引发幼儿兴趣。

(一)基本环节。

1、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

3、讨论、小结。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二)结束。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活动延伸:

手工《蜗牛》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想想、看看的过程中了解耳朵的基本功能,能够安静有耐心的倾听声音,听辨声音的来源。

2.喜欢用耳朵听声音,能够关注周围事物发出的声音,体验收获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绘本 PPT 各种声音片段

三、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耳朵

1.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比谁的反应快。请闭上你们的眼睛。我说到什么名称,你就用手快速的去摸一摸。

2.请睁开双眼,你们的小耳朵本领可真大,听的真仔细,动作也很快。

3.多亏了耳朵我们才能听到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一下耳朵的本领。

(二)我们的耳朵本领大

A 细微的声音和嘈杂的声音

1.我们都知道,耳朵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呀?

2.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耳朵进入大脑,大脑会根据声音判断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3.我们现在教室很安静,安静的时候,可以听见很细微的声音,闭上小眼睛,请你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模仿,如:翻书,呼吸等让幼儿倾听。

4.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听见很多声音混在一起,我们来听一听,你听见什么声音了。(播放一段嘈杂声音)

B 喜欢的声音和不喜欢的声音1、你平时也会听见各种不同的声音,你还听见过什么声音,?

2、你喜欢听什么样子的声音?为什么喜欢?

3、那你觉得什么声音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不喜欢呢?

:有的声音听起来让人心情舒畅,如:音乐的声音,小鸟的叫声,美妙的歌声等等。也有的声音听起来不舒服,如:汽车的喇叭声,造房子时候机器的撞击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C 听辨声音

1、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些声音,有的是你听过的',有的可能平时听的不多,有的声音很大,有的声音很轻,我们一起来听听都有些什么声音。

2、老师播放声音,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声音。(闹钟滴答声、风声、雨声、飞机飞过、汽车开过、门铃,音乐、、笑声、鸟叫、木头燃烧、小老鼠、树叶落下来、雷声、大象、汽车喇叭、笛子、大提琴。

D 耳朵的功能

1、刚才这些声音是我录下来的,原来录音机和电脑是可以录音的,这些声音我们以后一直可以听,它们被保留了下来。

2、耳朵的本领大吗?它还有很多本领呢,我们来看一下。

3、播放PPT。一边播放图片,教师一边说。听到爸爸妈妈反复的说一些词语之后,我们才学会说话,如:爸爸爸爸。我们的耳朵听了这么多的声音,大脑会记住这些声音,如:汽车喇叭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滴滴叭叭。你的耳朵还能预报危险,我们听见身后传来的汽车声音,我们就要把自行车骑到路边,让汽车过去。

4、我们的耳朵这么重要,如果耳朵听不见了会怎么样?那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耳朵,我们怎么样来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三)认识动物的耳朵

1.除了我们的耳朵本领很大,小动物的耳朵本领也很大呢。

2.你见过什么小动物的耳朵呀?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吗?

3.播放PPT认识动物的耳朵。

4.:大象的耳朵是最大的,小老鼠的耳朵是圆形的,驴和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还能动。鱼和鸟的耳朵我们平常看不见,藏起来了。小猫为了听的更清楚,它的耳朵也会转动,耳朵的不同位置代表了它不同的心情。有些动物可以听到我们听不见的声音,蝙蝠发出超声波,他们能听见,我们就听不见。毛毛虫也会发出声音,可是我们也听不见。

5.还有一些小昆虫没有耳朵,他们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感受,如蟋蟀用脚来感受声音。

(四)自主阅读 耳朵的本领可真大,我这里有一本书,请小朋友去看一看,里面有很多关于耳朵的事情。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尝试,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探究要点】

不倒翁的身体的里的物品如何放置。

【活动准备】

玩具不倒翁,各种圆底的材料,橡皮泥,“不倒翁”的歌曲录音,图式。

【活动过程】

一、两个现象

1.提问: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到我们这儿来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教师展示不倒翁的玩法。

2.提问:为什么它叫“不倒翁”呢?

幼儿通过观察自由讲述。

小结:原来它不会倒下。推它倒下,它又会站起来,停下来是直直的。

3.提问:不倒翁为什么不会倒下,倒下又会站起来呢?

通过观察得出不倒翁的底部是圆的;通过猜测和验证得出不倒翁的身体里是有物品的。结合图式讲解。

二、探索秘密

1.幼儿探索、操作,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不倒翁。

2.分享交流。

(1)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2)幼儿介绍成功的经验,以及比较成功的不倒翁与没有成功的不倒翁之间的区别。

贴上图式,得出结论:橡皮泥要固定,并且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

3.幼儿再次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加以指导。

4.分享交流。

通过观察,发现不倒翁大小是不一样的,它们需要的橡皮泥也是不一样的。

得出结论:不倒翁大小决定了橡皮泥的多少。

教师借助网络图对不倒翁的特征进行总结:一个成功的`不倒翁的底部是圆圆的、滑滑的,里面还要有物品,物品要固定在不倒翁的底部,物品的多少根据不倒翁的大小来选择。

三、延伸

收集各种材料,请幼儿回去自己制作一个不倒翁。

《大班科学教案集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