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8-26 08:00:06
(精)大班科学教案5篇

(精)大班科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含义。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活动重点:

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带来的乐趣。

活动难点:

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各种有数字的物品:测量类(塑料尺、皮尺、温度计、肯德基身高测量牌),食品类(牛奶盒、饼干盒、饮料盒等),生活用品类(牙膏盒、洗衣粉袋、洗发精等洗涤用品)。

2、数字卡片、笔和白纸。

3、汽车图片、电话图片、手机图片。

教育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易于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因此,我选择了《有趣的数字》。

活动课时: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利用身边的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今天就有许多数字娃娃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

(一)用特殊数字,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110。提问:这是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打了110,谁会来呢?

2、出示119、120,提问:这两组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启发幼儿寻找自己身边的数字。

1、提问:你自己身上有数字吗?它们躲在哪儿呢?这些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2、了解鞋子上数字的含义。

(1)比较鞋子的大小:请幼儿按鞋子上数字的大小分组站立,并贴上数字标记,然后猜一猜哪组小朋友的鞋子大,为什么?

(2)验证“数字越大,鞋子越大”的观点。

(三)拓宽幼儿思维空间。

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过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二、学习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学习3位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车的图片。提问:这辆车上有5、6、8三个数字,你们猜猜这辆车的车牌号会是什么?

(2)幼儿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并将组合结果统计在纸上。

(3)讨论:这三个数字共有几种组合方式?

(4)将数字6换成数字2,请幼儿尝试用数字5、8、2排列组合。

2、学习3位以上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手机和电话图片,请幼儿说出一个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

(2)幼儿用数字卡片排列组合新的电话和手机号码。

(3)游戏:打电话。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觉得还可在什么地方贴上数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呢?请你根据自己的设想,在幼儿园、教师、名片上……设计各种数字标记,好吗?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设计中,我认为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内容生活化。这次活动的内容、材料都来源于生活,最后的创造活动也是服务于生活。

2、活动环境宽松化。在活动中,我注重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意见,并对孩子的发现、创造性的设想,以及疑问等都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探索氛围。

3、材料投放科学化。为了实现活动材料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动机和兴趣,方便幼儿自由选择等目标,活动中,我投放的材料种类虽不多,但同类材料的数量却很丰富,这样既能避免幼儿争抢,又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另外,在材料的摆放和空间安排上,我也做了设计,以便于幼儿更好的观察探索。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东海县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闻名中外的“水晶之乡”,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水晶棺就是由东海水晶精制而成,为此东海人民无比的自豪与骄傲。幼儿作为一个东海县的小公民,也目睹了水晶的神奇与美丽。为了丰富幼儿对“水晶”的认识,加深对水晶的进一步了解,更好萌发爱家乡的情感,为此,我设计了大班“美丽的水晶”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东海水晶。

2.能积极交流、分享收集的水晶资料。

3.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水晶的各种原料、制品及水晶的`有关图片、资料等,布置出展台、图片展板。

2、介绍水晶及东海其他特产的VCD录像(介绍东海水晶的产量、加工规模、工艺品种类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展台、图片展板。

1、教师:“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们收集来的水晶展览,请小朋友看看大家都收集了

水晶的哪些资料,小声地向你的小伙伴讲一讲哪些东西是你收集的”。

2、幼儿参观。

二、介绍收集的水晶资料。

1、引导幼儿可拿实物或指图片介绍。

教师:“请小朋友介绍你带来了什么?”

2、介绍水晶原石及图片。

教师:“水晶的原石是从那里来的?有什么颜色?形状是什么样的?”

3、 交流水晶制品及图片。

教师:“水晶有哪些制品?有哪些作用呢?”

4、教师小结:水晶的原石是从地下挖出来的,东海的地下水晶藏量非常大,产量占全国的1/4,东海的水晶原石也比较坚硬,水晶制品很丰富,如:项链、手镯、戒指、耳环、眼镜、景石、工艺雕刻品、按摩靠垫等,不仅有可以作为装饰、美化生活,还有许多保健作用。

三、欣赏介绍水晶的录像。

1、教师:“请小朋友看介绍东海水晶的VCD录像,跟小朋友说的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师小结:东海的水晶文明世界,有“中国东海水晶之乡”之称,毛主席的水晶棺材就是我们东海县房山镇出土的水晶做成的,这是我们东海县的骄傲。

四、拓展经验。

1、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知道了美丽、神奇是水晶,东海县还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或有名的地方呢?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2、教师小结:好吃的有平明的大米、山左口的板栗、黄川的草莓、石良河的葡萄、桃林的烧鸡等,好玩的地方有羽山风景区、西双湖、李埝狩猎场等,有名的有亚洲 ……此处隐藏883个字……

生:用钳子刨个地洞逃走。

师:你们说的钳子就是螃蟹的大鳌。

师:那它有没有逃出来呢?

师:看它真的爬上来了,想从洞口挤出来,可是它太用力了,把大鳌挤断了。

2.欣赏课件,引发讨论。

师:螃蟹丢掉了一只大螯很难过?这时壁虎看见了走过来说——(观看动画1)

师:壁虎是怎样安慰它的?

生:别担心,你的大鳌还会长出来的。

师:你们相信壁虎的话吗?

生:信。

师:螃蟹可不相信壁虎的话,它觉得壁虎是在骗它呢!可是壁虎说——(观看动画2)

师:壁虎说了什么?

生:我的尾巴被蛇咬了还会长出来,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的大鳌断了也会长出来的。

师:原来壁虎知道自己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所以它觉得螃蟹的大鳌断了也可以长出来,那它的想法正确吗?(观看动画3)

师:螃蟹真的长出新的.大鳌。

师:那你们知道螃蟹除了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还有哪些地方没了也可以长出来?

生:腿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哪里没了都可以长出来。

生:肠子吐出来,还可以再长。

师:螃蟹不仅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腿断了也可以长出来,更神奇的是它的眼睛坏了还可以再长呢!

师:螃蟹长出新的大鳌,它可开心了,又活灵活现的在岸边爬来爬去,忽然它听到“哐”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观看动画4)

生:蛇被刀砍成两段。

生:毛毛虫被刀砍成两段。

师:告诉你们是蚯蚓,它被人用铁锨砍成了两段,它还能活吗?(观看动画5)

师:螃蟹是怎么样安慰蚯蚓的?

生: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你还会再长出一条新的蚯蚓。

师:螃蟹说的对吗?我们来听听蚯蚓自己来告诉你们答案。

师:螃蟹只说对了一半,蚯蚓不但会再生,而且两个半段身体会分别长成蚯蚓,这样一条蚯蚓就变成了两条。其实啊,蚯蚓如果被切成三段、四段、也有可能长出三条、四条蚯蚓。

(二)总结故事情节,理解再生的含义。

师:故事听完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螃蟹的大鳌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来

生:蚯蚓如果被切成两段会长出两条新的蚯蚓。

师: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过之后可以重新长出新的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动物的再生本领。有了这个再生的本领,动物在遇到危险时就可以顺利逃走,保护了自己。

三、交流分享,继续探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

1.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自由讨论,思考一些动物的再生部位。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看看你拿到的动物是谁?有不认的吗?(一起认识水螅)

师:拿到相同动物的小朋友可以走到一起,大家讨论一下,交流交流,看看它们再生的部位有可能在哪里?

生:鹿是角,尾巴。

生:龙虾是大鳌、尾巴、腿。

生:章鱼是脚爪、头。

生:水螅哪里都可以。

2.通过视频,验证探索的结果。

小结:其实自然界中像这样有再生本领的动物还有很多,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发现更多的奥秘。

四、初步探究人类的再生。

师:动物有这么强大的再生本领,那我们人体有吗?

生:没有。

师:互相观察一下,看看你旁边的好朋友,再想一想,一起思考交流一下。

1.幼儿相互观察讨论,发现人体的再生部位。

生:头发、指甲、骨头、皮肤、胡子······

师:老师每年去献血,我的血会不会被抽干啊?

生:吃红豆补血。

生:还会生出新血。

师:我们的骨髓细胞是可以造出新的血液的。

2.懂得关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师:那如果我们的四肢,器官失去了会不会再长出来?

生:不会。

师:所以身体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五、活动延伸:探究动物的其他自我保护方法。

师:动物除了有再生的本领保护自己,还有什么本领也可以保护自己呢?(出示图片)

师:认识它们吗?

生:变色龙变色。

生:枯叶蝶停在枯树叶上。

师:那海马呢?蜘蛛呢?不着急,这个问题你们回去后再慢慢探讨。

课后反思:

拿到这个故事素材时,觉得要把它设计成科学活动,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再生?而再生的范围非常广泛,动物、植物、人类都有再生的功能,还有再生能源、再生资源等。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认识是粗浅的,他们所能理解的再生的概念应该是简单易懂的,所以,我还是围绕故事情节,把再生的概念定义为,物体对失去的部分能长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的现象称为再生。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与操作,获得有关拆装玩具的具体经验。

2、初步掌握拆装玩具的简单方法,在拆装过程中发展观察与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拆装成功所带来的快乐,积极参与并不断尝试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一些可以拆装的 ,幼儿人手一份玩具,一个小塑料筐。

2、幼儿人手一张《我的玩具统计记录表》人手一支笔。

3、每组桌子上有一个小工具筐(筐子里有锤子、起子、扳手、剪刀、指甲剪、直尺、卷尺、锯子等)。

活动过程:

1、玩与玩,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带的是什么玩具?玩一玩,你是怎么玩的?

教师:仔细观察玩具,看看玩具上面有什么?你想知道玩具里面有什么吗?

2、拆一拆,尝试将玩具由整体拆成部分。

教师:怎样打开玩具?

启发幼儿观察桌子上的小工具筐,鼓励幼儿探索用工具箱了的工具打开玩具,探索玩具中奥秘。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玩具一个一个拆开的?(拉、拧等)教师在幼儿拆装玩具过程中,给予关注和适当的指导,提醒幼儿将拆装下来的玩具零件放在小筐子了。

鼓励幼儿数一数筐子里玩具部件数量。

3、出示《我的.玩具统计记录表》。

引导幼儿在第一个表格里打√,如果用的工具表格上没有,可以自己在空表格上画一个工具。

4、探索由部分组装成整体的规律和方法。

鼓励幼儿将筐子里的小零件一一拼装成原来的玩具。

教师:你是怎样拼装玩具的?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把小部件一一安装到大部件上的规律。

5、讨论:没有安装好怎么办?

教师:这个玩具没有装好怎么办?

引导幼儿讲述可借助实物图片、图纸等方法来帮助完成安装工作,也可以请个别帮助完成拼装玩具。

幼儿交换玩具,重新玩拆装游戏,感知体验拆装玩具的快乐。

《(精)大班科学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