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弯曲性,了解常见物体弯曲的必要性。
2、学习观察弯曲形状物体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体验弯曲的物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准备
1、自制眼镜一副,真正的眼镜一副。
2、两部电话线不一样的电话机。第一部的电话线是弯弯绕绕的;第二部的电话线是直的。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实验一:镜腿直直。
1、教师出示两副眼镜,请两个幼儿分别戴上然后与教师一起做游戏。
(1)咦,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一直掉下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这个小朋友的.眼镜为什么不掉下来?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弯腿跟直腿的区别)
教师:哦,原来直直的镜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来;真正的眼镜有弯弯的镜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来。
二、实验二:电话线直直。
1、教师出示两部电话机,拿起第一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使弯绕的电话线伸长。
2、教师拿起第二部电话机听筒,边做接电话状,边走动几步,由于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把电话机拖过来掉到地下。
提问:你们发现什么了?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和直直的电话线的区别)
教师:哦,原来弯弯绕绕的电话线可以伸长,所以我们可以走来走去接电话,用起来很方便;直直的电话线不能伸长,只能在原地接电话,很不方便。
三、讨论: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车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讨论:这辆汽车能上山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衣架、躺椅……)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
讨论:假如它是直的会怎么样?
教学反思
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科学探索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在假设环节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觉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儿就体会更深了,现在光凭想象效果不佳。但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很积极,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设计意图
夏天幼儿园的花坛里、果树下、草丛中变成了昆虫的世界。孩子们似乎天生对各种各样的昆虫感到好奇,他们经常睁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小动物。基于此,我设计了“毛毛虫变蝴蝶”这一活动。为了帮助幼儿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我还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且通过有趣的故事帮助他们了解蝴蝶生长过程方面的知识。
而《毛毛虫和蝴蝶》这首歌曲,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音乐故事情节充满童趣,音乐形象深受幼儿喜爱。这节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表演歌曲来复习、巩固毛毛虫生长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AB段乐曲的不同曲风(缓慢欢快),体验伤心和快乐的两种情绪。在欣赏和感受的同时,让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一伸一缩的动作和蝴蝶飞舞的动作。
活动目标
1.知道蝴蝶的特征,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丰富有关虫卵、幼虫、蛹、蝴蝶等的知识。
2.体验用身体模仿毛毛虫变蝴蝶的喜悦。
3.激发幼儿探索昆虫奥秘的欲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转变过程。
难点:激发幼儿探索昆虫奥秘的欲望。
活动准备
《毛毛虫变蝴蝶》的课件、蝴蝶图片蝴蝶生长过程图。
活动过程
一、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蝴蝶
指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秘朋友,请你猜猜它是谁?”
出示谜语: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
二、出示蝴蝶挂图,让幼儿说说蝴蝶的特征
(一)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蝴蝶的特征。
小结:蝴蝶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它们都有一对翅膀、触角和身体,它们的颜色和花纹等都是不同的。
(二)指导语:“蝴蝶美不美?可是我听小蜜蜂说蝴蝶小时候可难看啦,不信你们看------”
三、用故事结合课件介绍毛毛虫变蝴蝶,帮助幼儿更加形象地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一)教师播放课件并讲述故事。在一个有月光的'晚上,树叶上躺着一颗虫卵,第二天从卵里孵出了一只小毛毛虫,毛毛虫爬呀爬,吃了一片树叶,身体长大了一点,又多吃了一大堆叶子,身体变得好长好大啊。毛毛虫爬呀爬,爬到树上结成茧,毛毛虫在茧里睡了两个多星期,然后毛毛虫从茧里钻出来,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从房子里飞出来,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真美丽。
(二)提问:“蝴蝶究竟是由谁变出来的?”“毛毛虫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蝴蝶的呢?”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出蝴蝶的生长过程。
虫卵——幼虫(毛毛虫)——蛹——蝴蝶。(出示蝴蝶生长过程图)
四、幼儿操作,拼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图
(一)教师引导幼儿按顺序摆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图。
(二)对幼儿操作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五、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引导幼儿通尝试用肢体动作来表现蝴蝶的转变。
(一)歌曲:毛毛虫呀毛毛虫,结成蛹呀结成蛹,变蝴蝶呀变蝴蝶。
(二)教师带领幼儿简单的动作创编。
(三)教师总结:昆虫世界是非常奇妙的,毛毛虫变蝴蝶是动物世界的一种变异特性,像这种变异的特性在其他动物身上也有发生,比如青蛙是由小蝌蚪变来的。小朋友可以回家找找看还有哪些动物也具有这种变异特性。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设计思路:区域工作时我班大部分孩子被纸杯吸引,他们把纸杯变成机器人,又把纸杯变成很多东西,我看到孩子们对纸杯变化那么感兴趣。所以设计这节活动,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一步探索纸杯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探索用各种方式或使用各种辅助材料是纸杯变化。
2、发展 ……此处隐藏2697个字……)地底下的马铃薯。地面上马铃薯的叶子在不断长大,那地底下的马铃薯在生长吗?
(3)观察地底下马铃薯的生长图片。
(4)马铃薯开花。你们知道马铃薯会开花吗?它的花是什么样的?因品种的不同,马铃薯的花朵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如:白色、紫色等。马铃薯开花的时候,地下的马铃薯也在悄悄的长大。
(5)叶子枯萎了。等花凋谢后,马铃薯的叶子怎样呢?这时候地下的马铃薯长成什么样了呢?
(6)观察地下马铃薯。
(7)挖马铃薯。这时候的马铃薯已经长大了,可以挖出来吃了。因为马铃薯是长在地下的.,又多,所以要用工具挖出来,用手是拔不出来的哦。瞧,个头多大,肯定很鲜嫩。
3.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马铃薯是怎么长成的吧。先要等它发芽,然后用刀切成几块,种在地下。接着它会发芽,长出叶子,然后开花,等花朵凋谢后叶子会慢慢枯萎,这个时候就可以去挖马铃薯了。
三、观看图片,了解,马铃薯的种类
1.我们平时看见的马铃薯是什么样的?其实马铃薯有很多种类,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样的。
2.观察不同种类的马铃薯图片。
四、活动延伸
准备一个容器,里面乘1-2厘米的水,将马铃薯放在水里,观察马铃薯的变化。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年和半年、四季、十二个月之间的关系。
2.幼儿学习制作“年轮”的小书。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独立性,体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教具:四个季节的圆拼盘
2.幼儿用制作小书用具,画纸,笔等。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导入
幼儿听音乐走线,依次拿“坐垫”。
音乐停,幼儿按老师要求的方式--盘腿坐。
二、年轮的认识
1.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进行“年轮的.认识”。
2.老师示范操作:
(1)老师取来一个圆告诉幼儿:“这是一年!”
提问:“那你们知道圆可以分成几个半圆吗?”
(分成两个半圆),
教师:对了,可以分成两个半圆,那一个半圆我们叫它为半年,那另一个呢?(也叫半年)
两个半年合起来是一年。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有四个季节)
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呢?(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老师分别取来绿色的春天、红色的夏天、金黄色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并且把他们拼成一个圆
教师:你们看,这四个季节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圆,(是一年)
(3)教师:那你能来试试摆吗?(幼儿操作)
(4)教师:你们能告诉老师一年有几个月吗?”(12个月)
老师取来绿色的春天,上面写着三月、四月、五月,幼儿认识。
用同样的方法介绍夏天、秋天、冬天,了解十二个月与一年的关系。
(5)请幼儿操作,老师并给幼儿复习一遍。
三、制作--年轮的小书
1.教师:有谁愿意跟老师来制作--年轮的小书?
2.幼儿自愿跟老师制作小书,其余幼儿自选工作。
3.老师记录下幼儿的认识结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9活动意图:
幼儿知道用线来放风筝,用绳作跳绳、游戏…… 但是孩子缺乏一定操作经验,故开展了本次活动。旨在提升孩子探索与学习多方面的生活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自讲、互讲、满足幼儿表达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线和绳,能够比较各种线和绳的不同特点,初步了解它们的用途。
2.感知线和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
1.布置丰富线绳原材料的活动室。
2.收集各种各样的线绳,探其用途。
3课件《我和我的外婆》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故事《我和我的外婆》
1、教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听听、看看故事里讲了什么。
2、听故事后,教师提问。
教师:故事里讲了什么?都有什么是长长的?(电话线、马路标线、毛线、阳光线)可请幼儿反复听几遍故事,加深理解。
二、寻找线和绳
教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线和绳,我们来找一找吧!
1、寻找身上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身上和同伴身上哪里有线和绳,如:衣服上的线、鞋上的绳、女孩系在头发上的松紧绳等。
2、寻找活动室中的'线和绳。
引导幼儿观察、寻找活动室里有哪些线和绳,如:电线、运动时用的跳绳、玩具上的天线等。
三、感知、交流
1、向幼儿逐一展示各种各样的线和。
教师: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比较它们在长短、粗细、软硬等方面的不同。
3、引导幼儿说说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教师: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线和绳?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如:毛线—织毛衣用,纸绳—包东西用,网线—上网用,彩绳—包装礼品用,丝线—刺绣用等,让幼儿充分的讨论各种线和绳的用途。
4、引导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说自己还在哪里见过什么样的线和绳。如:铁丝线、包装用的绳等。艺术品中有哪些是用线和绳做的。
四、操作游戏
1、指导幼儿尝试玩翻绳游戏。
2、指导幼儿用线和绳摆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3、指导幼儿弯折电线,大胆设计各种造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认识消防车的外形和特征,了解消防车的特殊用途。
2、学会仔细观察消防车,并用清楚的语言描述消防车的外形特征。
3、知道消防队员勤学苦练、不怕困难,产生热爱消防队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消防器材(需要它)
2、图片-消防车,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活动过程
一、看课件,引起兴趣。
1、教师:在图片里你看到了什么?消防队员是干什么的?
2、他们是用什么来帮忙灭火的.?消防车是什么样的?
二、观察消防车图片。
1、消防车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车有什么不同?
2、消防车为什么是红色的?
3、消防车上为什么要安装警报器?学一学警报器的叫声。
4、消防车上有哪些灭火器材?还有哪些设施?
5、车厢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三、分别出示相应的器材设施,供幼儿了解。
1、猜谜语:一位英雄,浑身通红,平常日子,坐着不动。一见着火,发起冲锋。
2、如果家里的被子、衣服着火了怎么办?
四、向幼儿介绍一些简单的灭火常识(用水、用沙、用灭火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