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5-09-07 16:52:15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汇编15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秋季的特征,认识秋季的花草树木、果实和种子。

2.学习用优美的词句描绘图片内容、概括秋季特征。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创编散文,体验创编活动的成就感。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

2.秋天的花木果实的照片若干张。

3.西瓜、荷花、柳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周围都有哪些变化呢?

2.寻找秋天的图片,尝试用一个优美的词语形容图片的内容。

师:你找到的是什么?请你用一个好听的词形容图片上的内容。

(请8-10名幼儿到前面说一说,然后将图片贴到黑板上。)

3.图片分类。

师:黑板上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图片,他们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块儿呢。

(先将黑板上的图片进行分类,然后请其余的幼儿按类别将自己的图片送到相应的地方。)

4.根据图片的类别,尝试用一句好听的话概括秋天的某个特征。

指导语:看,秋天的花儿真多呀,有白色的菊花,红色的一串红······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

5.教师帮助幼儿将优美的词句编成散文。

师:如果把刚才小朋友说的话连在一起,就能变成一篇好听的散文。

(1)教师朗诵散文。

(2)幼儿集体朗诵。

(3)为散文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6.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2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天气特征及风俗。

2、理解诗歌的含义,体验诗歌中表达的哀伤之情,并对唐诗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17号;《小朋友的`书、春天里》;磁带及录音机

2、活动前两周做天气观察记录,统计晴天和雨天的数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记录了清节前后的天气变化,发现了什么?(有时天气晴朗,有时细雨绵绵)

2、天气晴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高兴)细雨绵绵的时候又有什么感觉?(烦恼、不开心)

二、理解诗歌

1、出示挂图,播放古诗录音。

2、提问:诗里写的是什么样的天气?诗人的心情怎么样?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心情不好怎么办?他怎么找酒家?牧童是怎么做的?

教师边提问,边结合挂图解释诗歌中的词"欲断魂"、"借问"、"牧童"、"遥指",帮助幼儿理解。

三、幼儿学念古诗

1、听磁带,体味念古诗和平日里讲故事、说话的声调、发音有什么不同。鼓励幼儿按照磁带中的方式跟念古诗。

2、尝试边念古诗边用体态语言表现古诗的内容。

四、总结:

我国唐朝出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写了很多优秀的诗,以后我们还会学更多的唐诗。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2、认识词组:蘑菇 树叶 荷叶 手帕

重点:在看看讲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说,可以用很多办法来解决躲雨。

材料准备:

图加文图片一幅 目的`词组:蘑菇 树叶 荷叶 手帕 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教师模仿“滴答、滴答”的声音,问这是什么声音?

2.下雨拉,我们小朋友上幼儿园、或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玩,那该怎么办?(幼儿自由讲述)

3.教师简单小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有穿雨衣、雨鞋、撑伞、戴帽子等出门就淋不到雨了,你们真聪明。

二.出示图加文图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生一起欣赏故事。

2.刚才我们一起听赏的这个故事和我们平时学习字宝宝时有什么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以前,我们小朋友认字宝宝时,都是只有字宝宝而没有图片的,今天老师给我们小朋友看的这幅图既有很多的字宝宝,还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呢,这种内容叫图加文故事。

4.教师一边念故事一边插问,帮助幼儿了解故事。

(1)看看有哪些小宝宝都没有带雨伞呀?

(2)指点图片兔妈妈,问这是谁呀?对呀指念兔妈妈。

指点图片兔宝宝,问这是谁呀?指念小白兔。

指点图片蘑菇,这是什么呀?指念蘑菇并出示目的词组:蘑菇。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树叶、荷叶、手帕。

5.认读词组:蘑菇、树叶、荷叶、手帕

三.游戏: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1.复习今天所学的词组。

2.教师总结,引起幼儿下次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文进行联想,仿编。用动作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投影。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都飘到哪儿去了呢?

2、幼儿完整的欣赏教师朗诵的配乐散文诗,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

(1)文诗的题目叫什么?

(2)落叶都飘到哪里去了?

3、教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配乐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学习短句。

(1)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2)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3)树叶落在河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4)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4、幼儿分角色边欣赏散文诗边表演。

5、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仿编。

树叶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看见,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

6、朗诵自 ……此处隐藏13060个字……;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常说,“瑞雪兆丰年”。严冬积雪覆盖大地,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降得很低,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积雪融化时又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供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5倍,有一定的肥田作用。有“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农谚。

二、大雪节气要做什么

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的风俗之一就是腌肉。“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是到了大雪节气期间,会发现许多居民的门口、窗台都挂上了腌肉、香肠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腌制“咸货”。无论是家禽还是海鲜,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将新鲜的原料加工成香气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大雪腌肉的习俗从何而来?这和鞭炮的来历一样,跟年兽有关。“年”是长着尖角的凶猛怪兽,长年深居海底,但每到除夕,都会爬上岸来伤人。人们为了躲避伤害,每到年底就足不出户,于是想出了将肉食品腌制存放的方法,新鲜的蔬菜则是用风干的办法保存。

大雪节气,北方地区已经是银装素裹,而堆雪人、溜冰、滑雪及滚雪球,是年轻人最喜爱的户外活动。“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不止南京一带,国内很多地方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比如腌肉、做香肠,以迎接新年,“腌制这些东西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要从大雪就开始准备”。

三、了解大雪的字源

1、教师介绍:午后健身 冬季气温变化规律一般是早上比较冷,下午暖和。而人体活动受生物钟控制,也遵循着“上午低、下午高”的规律,所以冬季健身的时间选择下午的14点—19点为最佳。

此时,室外温度比较高,人们体力比较充沛,易兴奋,更容易进入运动状态。

2、老师说:食物御寒 寒冷的天气会使脂肪的分解和代谢速度变快,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增强、出汗减少等。

这种变化都需要通过补充相应的营养素来进行调节,保证身体的御寒能力。可以多吃温热有御寒能力的食物,例如:羊肉、牛肉、韭菜等。

3、老师说:饮食方面,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因为相对于其他季节而言,秋冬消化功能比较好,冬季进补可以提高孩子的'正气,是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在孩子的体内,强壮孩子的脏腑。

4、老师说:在季节交替之际,稍不注意宝宝就很容易中招感冒。牛肉因为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能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在冬天吃牛肉,还有暖胃的作用哦。藜麦也是营养满满,其蛋白质与牛肉相当,两种食材配合营养翻倍!

5、老师说藜麦南瓜牛肉滑适合对文中食材不过敏的宝宝,

材料:南瓜50g+50g,藜麦10g,牛肉100g,玉米淀粉10g。

做法:

01浸泡藜麦,直至藜麦表面的皂苷浮出。

02分别蒸熟两块南瓜。

03把一块50g的熟南瓜和牛肉放入搅打机中搅成泥。

04倒出打好的南瓜牛肉泥。

05往牛肉泥中倒入藜麦和玉米淀粉,搅拌均匀。

06准备一锅水烧开,勺入肉滑,等待肉滑浮起即可关火。(肉滑的大小,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和月龄调整。)

07拿出另外一块50g熟南瓜,加入少量热水将其压成顺滑的泥。

08压好的南瓜泥浇在牛肉滑上。

09双重蛋白质,增强宝宝免疫力!

6、教师和家长指导宝宝制作藜麦南瓜牛肉

7、民间也有好多的童谣和谚语来记录大雪节气的习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大雪》

小雪小雪刚刚过

大雪大雪要封河

小兔小兔毛毛厚

大熊大熊躲进窝

北风婆婆来巡逻

太阳公公不敢惹

乌云哥哥把天遮

雪花姑娘好做客

老师讲述童谣故事:

小雪节气刚刚一过,大雪节气就紧挨着来到了。

爷爷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我问是什么意思呀,爷爷告诉我,在小雪节气的时候,天比较寒冷,夜里的气温会降到零度以下,这个时候的土地表层开始上冻。而到了大雪节气,天气更加寒冷,气温更低,连流动的河水也开始结冰了,所以叫封河。

这个时候,兔子已经长好了厚厚的绒毛,足以抵御冬天的寒冷。狗熊也会躲进树洞、山洞。北极熊会躲进雪洞里,熬过寒冷的冬天。

你看,北风婆婆真厉害,时不时地跑来跑去在大地上巡逻,把人们冻的都裹紧了厚棉衣;就连太阳公公也不敢招惹北风婆婆,跑到赤道南面去躲的远远的。乌云哥哥,为了迎接雪花姑娘,会把天空遮的严严实实的,这样雪花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飘落到大地上了。

当然了,如果你想好好的堆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是必须要等待雪花姑娘的来临的。如果,你那里下雪了,快出去堆雪人吧。

老师进行童谣解析

今日大雪。

当然,这个大雪依然不是说要下大雪,而是指节气,指这个节气中的降水。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hé dàn)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此时的北风异常寒冷,是因为北风把地球最北端的寒流带过来了,这个时候,即使太阳出来了,依然还是十分寒冷。

这首儿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用“北风婆婆”、“太阳公公”、“乌云哥哥”、“雪花妹妹”来比拟,使冬天大雪节气的天气特征一下子变得形象和鲜明起来。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对各种事物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河面结冰或大雪覆盖的情景;毛茸茸的兔子会是什么样;大熊怎么躲在洞里睡觉……

当我们把儿歌的每一句歌词都想象成画面,能有效帮助孩子理解内容。不仅如此,联想和想象还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好方法。所以,我们大人可以多进行这样的提问,如:北风婆婆/太阳公公/乌云哥哥/雪花妹妹会是什么样子呢?并引导孩子把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幼儿在复述。

四、教师及家长做评委,讨论幼儿的综合才能,做出选拔。

五、发奖品,以资鼓励,让幼儿有积极向上的态度,锻炼他们动手的技巧与思维表达能力。

【活动总结】

让我们的孩子感知自然的更替,时节的变化,习俗的来源起始,通过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爱老敬老的情感,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幼小心灵中传承。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