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教案9篇(必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广州有花城美誉,说一说新年里家里和广州的变化。
2、能大胆撕纸,有意图地用彩色纸进行添画,表现出综合运用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能根据撕出的色纸的形状和色彩,展开想象,并能将其进行再现。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进行花的造型想象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根据回忆,把春节家里摆放的花用撕下纸的外形进行表现,并用同类色或对比色突出花朵。
教学准备:
学生方面:各种颜色彩卡纸、固体胶
教学方法:
开放式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教师引导为主。
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学期第一课,刚过完年,问大家怎样过春节的.,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分享。广州有花城美誉,我连忙引导学生说一说新年里家里和广州的变化。很多学生对家长去买花布置家印象很很深。我也就抓住这一点开展节后的第一课。从学生作业情况看,老师能让孩子关注身边的事物他们在创作时会更有激情。最后一长作品的学生把心爱的玩意水晶宝宝也贴到画里了,他说想让水晶宝宝也开出漂亮的花呢。
美术教案 篇2课题: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巨人与小短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巨人和小矮人。
2、过程与方法:
(1)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2)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1)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2)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难点: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认为最大的人是谁?谁来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你认为最小的人又是谁,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草丛中的世界》,感受草丛中的卡通动物世界,猜猜谁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们中间有怎样的历险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讲故事。
2、欣赏《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巨人和小矮人感受凶猛的老虎变成小动物,我变成了大人,感受一种安全感,感受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
3、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与海滩小朋友的夸张对比。
4、欣赏《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三、小组活动,启发想像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如档我们变大或变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说一说,把自己变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小组创作
1、小组内的同学,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组同学所想像中的场景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要集中体现本组同学的主要构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评自由展示作品,评一评:
(1)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美术教案 篇3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冬天的回忆。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对冬天生活的体验和回忆,发现冬天生活的种种美好情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利用水粉颜料、画笔,对头脑中的生活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利用水粉画材质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3、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感受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
教学过程:
一、电脑游戏导入。
从电脑游戏软件中截取小游戏“打雪仗”的`片段进行演示。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现实生活中玩打雪仗的游戏在什么季节?揭示课题。
二、冬天还有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或是最难忘的事情?小组进行交流。
三、欣赏回忆:先带着学生对课本上所出现的范作进行欣赏性评价,接着提问:冬天有什么特征?你对冬天有何认识?结合范图引导学生从天气、城市乡村景色人们的穿着、动作、姿态等到方面回忆冬天的特征。
四、你能用画笔将冬天画下来吗?学生尝试用笔把冬天画下来。表现出冬天的特征。
五、在上面的练习的基础止进行“添画”“改画”练习,将已经画出的冬天进行修改。也可以进行重画。让作品更能反映冬天的特征并富有一定的生活情趣。
六、学生自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播放音乐。
七:作业展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己评,并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八:展评:举行以冬天的回忆为主题的作品展示会。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将画面贴在墙上。
美术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代表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来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色,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点:
了解青铜器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发展变换及时代特征,理解青铜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够从青铜器所处历史阶段、造型、纹饰等方面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
一、本课欣赏
考考你:
1、你知道人类历史进程的三个重要时代吗?
2、你了解青铜发展的历史吗?
考古学家将人类历史的进程概括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古代青铜器铸造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商晚、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所代替。
一起来鉴宝
我们怎么来一件青铜器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呢?我们可以凭借什么依据来呢?
在青铜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时代背景下大的审美观念的变化、铸造工艺的不断革新,使青铜器的纹饰、器形等在各时期展现了独特的风格。
商周时期青铜器为王室所垄断,青铜器主要是祭祀和礼器的功能,其中青铜鼎是权力的标志,造型威严而厚重,繁密的纹饰神秘而诡异。显示出雄伟和力量的美。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 ……此处隐藏1853个字……同学游戏。在此过程中巩固色彩知识。
4.展开
欣赏中国民间艺术品和绘画大师的作品,从中感受三原色和三间色的色彩运用,体会通过不同的配色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体验。请同学们来谈谈,喜欢那一幅作品和其感受。教师引导。
红色主调——温暖、热烈、豪放的感觉。
黄色主调——活泼、愉悦的感觉。
蓝色主调——清凉、冷静、稳定的感觉。
三原色与三间色结合——眩彩夺目的感觉。
5.课堂作业
做一位“小小摄影师”。
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小组成员的服装,确定作品名称,搭配色彩主题服饰,并通过数码相记录下来。
6.评价
作品完成后,通过数码相机在电脑中展开。请个小组派代表来讲解自身小组的作品设计思路。
(1)什么样的主题?
例:春天。跳动的红。
(2)这样搭配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例:使人显得活泼可爱。
教师在同学评价时加入自身的看法,来引导同学。
7.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原色(红、黄、蓝)和三间色(绿、橙、紫),知道了它们的特性。我们的生活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多彩世界,我们要多关注生活,把学到的色彩知识装点美好的人生。
美术教案 篇7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表现夏天的基本特征。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选用颜色,表现夏天的`特征。
准备:
幼儿观察了解夏天的特征、彩笔等
过程:
1、 幼儿讨论:
(1)你们看到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
(2)人们在夏天里做些什么?
(3)怎样才能凉快些?
(4)用什么颜色可以表现夏天的炎热?
(5)什么颜色看上去凉爽些?
2、小组合作画。
学会商量,分配各自画的内容及布局、颜色等。
3、交流分享,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谈谈夏天的风景、对夏天的感受。
美术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利用墨与彩的调配变化与宣纸特征画有趣味的儿童彩墨画,体验彩墨游戏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彩墨画中水分的控制及笔和墨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彩墨表现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运用彩墨大胆表现,体验乐趣,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合理运用点、线、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教学准备:
水彩、墨、毛笔、宣纸、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教师检查学生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2、复习旧知;上半学期我们玩了一堂彩墨游戏课,大家还记得需要使用什么材料和工具吗?
3、师语:今天,我们再来玩一玩彩墨游戏。
(板书课题)
二、尝试、探索、感知。
1、学生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尝试作画。
2、说一说,你有没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要点:(1)水分的多少。
(2)用笔的变化。
3、说一说,在画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探讨解决的方法。
4、 师语:想不到一张薄薄的宣纸能产生出那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极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师们玩的游戏吧!
三、欣赏、深化认知。
1、出示张桂铭的《觅》。
(1)介绍这幅画的作者及画题。
(2)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代表什么?
(师引导学生体会画面上墨色的变化以及用笔的手法。)
(3)播放幽雅、轻快的音乐,让学生想想这幅画上表达的`内容。
(4)交流想法。
(5)师语:画家运用了点、线、墨块和色块,使这幅画显得既有层次又有节奏感,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2、出示学生范作,欣赏、研究、讨论都用了哪些特别的技法。
四、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并指导。
2、展示自己的作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面。
3、学生自评、互评。
五、课堂总结。
教学后记:
彩墨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上学期学生已接触过一堂彩墨游戏课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经验。只是有的用水份还太多,有的干脆全是彩墨。不过,由于是一堂带着游戏性质的课,重在让学生得到一个彩墨的体验,能够悟出点什么来。有的学生的作品无意中产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总之,通过这堂课的练习,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与愉快的体验。
美术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在蜡纸层上刮出肌理效果,表现梦境。
2.培养学生的记忆、创新的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尝试用刮法所产生的效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各种工具在蜡层上刮出机理效果以及画面组织。
教学准备:
优秀作品、有关做梦的科学常识(录象)、油画棒、工具刀、牙签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师问:同学们做过梦吗?都做些什么梦呢?要不要描述给大家听?
2.让学生描述,同时激发学生描述最精彩的梦境。
3.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描述的梦境有甜蜜的也有可怕的梦,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表现的是:甜蜜的梦(用出示课题)
二、渗透做梦的科学常识
1.让学生说说人为什么会做梦。
2.师播放录象补充人做梦的科学常识。
三、 画画奇妙的梦境
1.作业要求:用单色线描的方法描绘梦境。
2.指导要点:突出主体形象,画面饱满。
3.作业展示:以参观画展的形式展示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引导欣赏对比学习刮法
1.欣赏没有刮蜡笔画和刮过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感觉它们不同效果。
2.指导学生学习在蜡层上刮出肌理效果:
(1)先画出梦境内容并用油画棒或蜡笔涂色(单层或多层)。
(2)师示范用刀、牙签、指甲等硬物尖头刮划出痕迹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发展阶段
1. 回忆做过的.梦。
2.用油画棒或蜡笔。
3.比一比,赛一赛,把自己的梦境用绘画形式表现在刮蜡纸上,用带来的工具刮出机理效果。
三、引导观摩作业,交流与评价
以参观画展的形式展示和评价学生的作品。
1.学生互相观摩作业,并选出比较优秀作业进行欣赏。
2.欣赏范例作品,学生讨论刮蜡画中线条的运用和变化。
3.教师解答学生讨论中疑问,明确构图和表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