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09-14 10:13:07
中班教案10篇[通用]

中班教案10篇[通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巩固单词:circle、square、triangle、rectangle、star.

2、幼儿通过活动能分辨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几何图形拼图、各种图形、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1、热身。

Song :Hello.(幼儿两两结伴)

Greeting: What season is it?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2、Game: Train is coming.

幼儿听音乐开火车,音乐停顿时,教师出示几何图形拼图。

“T”: What do you see? “C”: I see a pig.

“T”: How many circles are there? “C”: Three.

3、Game: Which one.

幼儿可以问3个问题:“What color is it?” “What shape is it?” “Big or small?”教师(幼儿)根据幼儿的提问来说该图形的特征,然后幼儿猜。

4、喂小动物。

6位幼儿扮演小动物,其他幼儿扮演喂食的人。

“C”: What do you want? “Cat”: I want a circle.

“C” Here you are. “Cat”: Thank you.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与朋友交往的快乐。

2.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正确使用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2.趣味练习: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问题导入课题。

提问:有人到你家里面先要说什么?

主人给我们端水,请我们吃水果、糕点,我们应该说什么?

在别人家里我们要怎样表现?

离开时我们要说什么?

二、展开

1.经验讲述:做客。

提问:我们到别人家做客,意见活动过程

2.趣味练习:到朋友家做客

提问:到朋友家做客,你应该说些什么呢?

见到大人的时候。

大人给点心的时候。

回家的时候。

小结:去别人家做客,见到主人我们首先要问:“您好”,

吃东西要向主人说“谢谢”,

做客时不能在别人家里乱跑,不随便乱动人家的东西,

离开时要跟主人说:“再见”。

3.交流活动:请客。

(1)幼儿自由讨论,说说请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说那些话、做哪些事。

指导语:客人来了,热情地请客人进门,给客人递拖鞋,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阅读图书,还可以晴爸爸妈妈帮忙招待。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使用“你好、请、谢谢、不客气、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4.开展游戏:请到我家来做客。

引导幼儿分组利用环境布置“家”进行游戏,教师积极参与指导。

5.知识拓展:给东西和接东西的礼节

比如:铅笔,剪刀

给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接东西的小朋友怎样做?

三、结束

1.活动讲评:根据幼儿参与活动使用礼貌用语情况进行讲评。

2.活动延伸:要求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中班社会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充满了爱的故事,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作者以他独特的思维和想像力,让两只兔子相互表达着自己的爱,不管小兔子是怎样灵感叠出地表达,而大兔子总是轻而易举地超过它,因为,它对小兔子的爱超过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是由小兔子开始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象小兔子这样,那有多好!

本次活动,我们试图沿着营造——体味——抒发——回报的脉络,将幼儿与父母之间原本具有的自然情感予以渲染和提升,让每一个孩子既能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成长,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关爱他人(首先是父母),让孩子因爱而感动,为爱而行动!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作品中小兔子与大兔子之间爱的情感及爱的.表达方式。

2、培养幼儿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的情感。

3、鼓励幼儿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周围人的爱。(包括父母、老师、伙伴)

活动准备:

1、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PPT。

2、幼儿自带一个小礼物。

3、彩色爱心卡片,黑色记号笔。

4、大海、树、山、月亮、星星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表达爱的欲望

小朋友,能说说你们爱谁吗?有多爱?谁爱谁多一点呢?

(引导幼儿用很、非常、最等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爱的程度)

师小结,导入故事:说了这么多,我们都想把有多爱说清楚,能不能说的更清楚呢?有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一起来欣赏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欣赏作品,感受爱的氛围

⒈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⒉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作品。

(1)小兔子要上床睡觉了,它紧紧抓住大兔子的耳朵,问了什么?(要大兔子猜什么)

(2)小兔子和大兔子是怎样互相表达爱的?

谁来说说小兔子有多爱大兔子?大兔子呢?幼儿可边做动作边回答。

教师总结:小兔子希望自己比大兔手臂长,比大兔子跳得高,跳得远。它们都在竭尽全力地爱着对方。

三、拓展思维,迁移作品

1、师提问:在生活中有没有像大兔子一样爱你们的人呀?他们是怎么爱你的?

2、说一说,我对爸爸妈妈的爱。

当我们爱爸爸妈妈的时候,可以大声说出来,还可以用拥抱、亲吻、赠送礼物、送鲜花……

3、说一说对老师、同伴的爱。

教师出示大海、大山、大树、星星、月亮等图片,先请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台前来选择其中一张图片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 ……此处隐藏6430个字……作法。

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设置情景,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师:动物王国今天特别热闹,因为它们要搬新家。看看有几间新房子?是哪些动物要搬家?

2、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知道小动物谁和谁是邻居。

幼儿看课件,说出房子总数,以及动物名称。 设置动物搬家情景,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二、基本部分:

(一)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师:天慢慢黑了,小动物们该休息了(老师把小动物隐藏起来)。听,谁在说话呢?哦!原来是数字宝宝在讨论问题呢。数字宝宝2说:“我是2,数字宝宝1和数字宝宝3是我的好邻居,我们是相邻的.数字,我给它起个名字叫相邻数,2的相邻数是1和3。”提问幼儿找其他数字宝宝的相邻数。

2、师:那些数字宝宝变成了点子宝宝,看看2个点子宝宝比1个点子宝宝多几个点子宝宝,比3个点子宝宝少几个点子宝宝?我们一起念一下:2比1多1,2比3少1。(同法3、4的相邻数)

(二)游戏《找朋友》。

老师随意地举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老师说“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两个好朋友,我是数字宝宝2,我的相邻数是几”拿数字1和3的小朋友就赶快举起来,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组织幼儿完成操作练习:《相邻数朋友》。

1、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并能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幼儿比较5以内各个相邻点子宝宝的多与少,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幼儿做游戏《找朋友》。

4、幼儿做练习。

“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设置情景,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回忆内容,并在回忆的过程中,在房子上点击出数字,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并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定义。

通过比较点子宝宝,从而让幼儿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通过做游戏《找朋友》,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通过操作练习,巩固5以内的相邻数。

三、结束部分:

1、评价幼儿操作练习情况。

2、给爸爸、妈妈检查自己的作业。

幼儿校对作业。 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从而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以“动物搬家”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假期是休息的日子,喜欢过假期。

2.学会安排假期生活。

活动准备:

假期生活视频一段、活动前丰富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假期吗?

小结:刚刚结束的国庆节也是假期,还有春节和暑假等等。

二、幼儿观看视频,知道在假期里可以做些什么事。

师:那你知道在假期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看看录像里的小朋友在假期里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提问:录像里的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情?

小结:原来在假期里,我们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可以让爸爸妈妈带着出去玩,可以在看看书、玩玩具,还可以帮大人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

三、幼儿交流假期安排

师:你可以在假期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四、小结

师: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假期里能学会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不去做危险的事!

中班教案 篇10

设计背景

在刚进入语言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时,我和孩子讨论。我引导孩子从颜色、声音、动物、植物等方面加以想象,孩子讨论得热火朝天,其中有个男孩说:“你们知道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吗?呵呵,是燕子,只要春天一到,它就会从很远的地方飞回来。我每年这个时候都能看到他们呢!”孩子们一听说到燕子,都又兴高采烈地谈论起来。当春天到来时,燕子都会从南方北归,我们称燕子为春天的使者。看到孩子对天空中飞翔的燕子极为感兴趣,于是我们抓住孩子兴趣点,设计了此活动《迎春花》。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迎春花是春天开放的花朵。

难点是欣赏儿歌《迎春花》,并有兴趣学说儿歌,表达自己对迎春花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迎春花、麦苗、小草、小花、小树、小朋友的头饰、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课题

(1)师:早上小朋友都看到了黄老师带来的迎春花,现在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教师出示迎春花。

(2)幼儿说说迎春花的颜色、形状等。(能说出迎春花的名字,知道其颜色,有个别孩子说是油菜花,我就告诉他们迎春花是长在树枝上的)

(3)猜一猜为什么这种花叫迎春花

二、集体欣赏儿歌,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师:今天黄老师除了带来了好看的迎春花,而且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也是关于迎春花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教师朗诵儿歌:(迎春花,吹喇叭,滴答滴答满山洼,小草听了柔柔眼,小花听了伸伸腰,小树听了蹬蹬腿,麦苗听了直蹿高,他们感谢迎春花,报告春天来到了。)

提问:(1)诗歌写了几种植物?(2)他们都说了什么?(3)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诗歌结构,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幼儿学说儿歌

三、课堂活动:让幼儿尝试用肢体语言表演儿歌。

(1)给幼儿戴上迎春花、麦苗、小草、小花、小树等小朋友的头饰。请他们分角色进行表演。

(2)鼓励幼儿在表演角色时,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评价并总结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内容是中班语言活动《迎春花》,这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儿歌内容,知道迎春花是春天开放的花朵。通过学习诗歌问问孩子们喜欢哪一句来调动孩子的兴趣,很多幼儿都举手了,气氛很好,而且也是加深对儿歌内容的掌握。我通过给孩子们表演的形式,孩子们参与性高,学习的收效高。

《中班教案10篇[通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