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5-09-14 19:05:09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知图形中的公用边,能有创意地拼搭。

2、初步了解公用边能节省材料。

3、愿意接受挑战,体验主动探索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份磁铁操作板、磁条以及若干材料。

2、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一、自由拼搭,发现公用边。

1、羊村村长邀请小朋友来当环保设计师,为羊村设计环保建筑。

村长想要一个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房子,请用最少的棒搭出来。(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讨论:原来这两个图形要用几根小棒搭出来?(7根)你用了几根?(6根)为什么少了1根。

小结:这根棒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正方形的一条边,是这两个图形的公用边。这样就节省了1根小棒。

二、自主观察,寻找公用边。

1、逐个出示图形,找一找公用边。

2、交流:公用边在哪里?

三、再次拼搭,感知公用边。

1、美羊羊想要2个三角形组成的'花园。你能用最少的小棒设计出来吗?试一试吧!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你是怎么搭的?你的三角形在哪里?(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请你告诉小朋友哪条边是两个图形的公用边?他找对了吗?

小结:原来六根棒能搭出的图形,用5根就搭出了。我们又节省了1根噢!

2、沸羊羊也赶来了,他想要游泳池。他要由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组成的,他只有8根小棒。设计师们使用公用边帮他设计一下吧。(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交流:

(1)2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在哪里?公用边在哪里?

(2)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

(3)你节省了几根棒?(2根)你是一个合格的环保设计师。

四、合作拼搭,进一步理解公用边。

1、小羊们都想请你们设计既漂亮又节省材料的建筑,请2个设计师为一组,接受任务单,共同设计完成吧!

2、分享交流。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小组设计的作品。

五、拓展延伸,发现生活中的公用边

1、生活中也有许多环保设计师建造了环保建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的精彩作品!

2、让我们去外面找一找还有什么东西运用了公用边,节省了材料。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杯子各10个、小桶和筐20个、记录单、标记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沙吗?是怎么玩的?玩沙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运沙的`游戏。”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这个游戏中每个人用杯子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表格,记录每个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师:“请你们和好朋友互相说说运了几次。”

师:“谁来说说和好朋友一起游戏后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都是用一个杯子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手抹平)。

师:“如果每一次运的沙一样多,两人运的次数会一样吗?怎样才能每次运的一样多呢?”(示范)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幼儿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师:“这次大家发现如果每次都装满抹平,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用小工具来运刚才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师:“现在,这里有大小两中杯子,你们猜猜用小杯子去运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请你们去试试。”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运的次数少,数据小,小杯子运的次数多,数据大。

5、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杯子运的次数少,小杯子运的次数多。今天,运了一天的沙也累了,我们回去休息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掌握5的加法。

2、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掌握5的加法算式。

活动难点: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苹果卡片4个、动物卡片:狮子、老虎、大象、斑马各5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什么来了?(出示3个苹果)师:再出示一个苹果问:3个添上1个,一共是几个?

师:引导幼儿说出加法的含义以及4以内的`加法算式。

二、出示教具。

师:狮子王要给所有的狮子开会,先来了1只狮子(出示1只狮子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4只狮子(出示4只狮子图片)1只狮子再添上4只狮子是几头?

师:谁来说出算式?(教师边写出算式1+4=5)师:老虎妈妈要给所有的小老虎开会,先来了2只老虎(出示2只老虎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3只老虎(出示3只老虎图片)2只老虎再添上3只老虎是几只?

师:谁来说出算式?(教师边写出算式2+3=5)师:大象爸爸要给所有的小象开会,先来了3只小象(出示3只小象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2只小象(出示2只小象图片)3只小象再添上2只小象是几只?

师:请大家一起说说这道题的算式?(教师边写出算式3+2=5)师:斑马老师要给所有的斑马开会,先来了4只斑马(出示4只斑马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1只斑马(出示1只斑马图片)4只斑马再添上1只斑马是几只?

师:请大家一起说说这道题的算式?(教师边写出算式3+2=5)师:小结,5的加法有四道算式题:4+1=5,1+4=5,3+2=5,2+3=5。

师:引导幼儿观察4+1=5和1+4=5,3+2=5,2+3=5。 ……此处隐藏1990个字……4、教师启发幼儿交流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幼儿发现:这两个图形一个长一个短,一个扁扁的一个胖胖的等)

5、教师示范,启发幼儿用上下对折、左右对折的'方法,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知道圆形两条折痕一样长,椭圆形两条折痕不一样长。幼儿同教师一起操作。

6、谈话:“孩子们,你们认识了圆形、和椭圆形,能用身体来“塑造”椭圆形吗?”(幼儿在教师得引导下用身体塑造椭圆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体尽量横向拉开,使身体看上去像椭圆形等。

7、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尽量多的办法来,如有需要,可以找其他伙伴合作表现。

二、认识半圆形。

1、出示“半圆形宝宝”教具。谈话:“瞧,还有一个图形宝宝呢,它已经等不及了,它的名字叫什么?这是什么形状?(幼儿回答:半圆形。)

2、师:孩子们,你们再从自己的小组的筐中找出半圆形并与圆形进行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幼儿知道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两个半圆形就是一个圆形。

3、启发幼儿交流比较中的发现,知道半圆形只有圆形的一半。

4、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塑造”半圆形。

幼:身体下蹲,双臂在头顶搭成拱形状,幼儿想出其他表现方法来。

5、师:孩子们,图形宝宝光顾着跟你们玩了,忘记回家了,图形妈妈等不及了,你们可以把图形宝宝送回自己的回家吗?

幼:幼儿把自己小组的图形送回家。

三、给圆形涂色。

1、师: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你们能帮它们也土上漂亮的颜色吗?

2、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材料。并提出要求:给图形分好类,一种图形涂一种颜色。

3、幼:在活动材料的画面上找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并用三种不同的颜色的笔涂色区分。

4、幼儿涂色,教师做指导。

四、游戏:有趣的图形

1、师:你们都很能干,给图形宝宝涂上了漂亮的颜色,它们可高兴了,他们还想跟你们做游戏呢?

幼:幼儿非常愿意。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与要求: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进行行进跑,教师敲小铃,铃声停止,教师出示图形牌,幼儿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央相应的几何图形那里。游戏反复进行。

结束部分: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把游戏叫交给其他班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像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的物体。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一、 活动目标

1、 体会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

3、 认识元、角、分,并能进行换算。

二、 活动准备

1、 活动材料: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的人民币若干。

2、 经验准备:会10以内加减运算、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三、 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2、 指导要点:通过情境的'熏陶和体验,在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四、 活动过程

1、 进行“猜价钱”的游戏,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对钱币的注意。

(1)、教师出示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想要这个存钱罐吗?”

(2)、提问“那你知道买这个存钱罐要多少钱吗?”教师引导幼儿猜价钱,“你猜得贵了、还是便宜了。。。。。。”加深幼儿对数的大小的体会。

(3)幼儿猜中后,请他们看存钱罐上得标签:18元。

2、引导幼儿初步探索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

(1)、教师提问:“小朋友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设置问题情境:“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两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

(3)、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出的方法多?

(4)、幼儿操作钱币,教室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兑换汇报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拿?

(6)、依据幼儿的表达,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粘贴并展示出来。

1元=10个1角=2个5角=1个5角2个2角1个1角=1个2角8个1角=3个2角4个1角

“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那10角等于几元?”

3、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1)、教师提问:“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同时也知道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有趣的兑换题目。”

(2)、教师出示图片:2角能换( )个1角。

(3)、在操作中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4)、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如1元能换( )张5角,1元能换()张2角。

(5)、师生共同核对结果。

(6)、请幼儿完成数学幼儿书第10页中的内容。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准备:演示板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盒、盘子、小碗、勺子、花生米。

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学习1-50的按群计数,会两个两个的数.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数群概念,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过程:

一、开始部分:数数游戏

1.手指指棋盘点数1-5.(注意点数常规)

2.接数练习.(1-50)

二、基本部分:按群计数1-50

1.讲述故事吸引幼儿.

师:今天是对对国五十年的'国庆大典,全国上下都很高兴.国王邀请50位客人参加国庆大典,对对国有个规定,进出人员必须两个两个的,要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守成门卫兵都很小心,今天更不能出错,出错会掉脑袋的,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数.

2.天还早着那,客人们已经开始来了,教师边讲述边在演示板同时放上两个红棋子,再放两个绿棋子.问:客人来了几个?他们是怎么来的?

3.教师边摆棋子边两个两个的数数,要求幼儿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直到摆够五十个棋子.请幼儿按要求两个两个数到五十,可变换几种方法强化记忆。

4.请小客人到你的棋盘上坐一坐。教师敲一下鼓,幼儿摆两个棋子,边摆边数,中间停下再让幼儿从头数,直到摆够五十个,再让幼儿从头两个两个数到五十。

5.客人走了很远的路,走累了,我们请他们到客厅里休息一下。教师敲一下鼓,幼儿拿走两个棋子,边拿边两个两个数,直到全部拿完。

6.送客人回房间休息。(送操作盒)

7.请客人吃聪明豆。幼儿扮演服务员,两个两个舀豆豆,边舀边数,数到五十。

三、结束部分:参加庆典大会

师:国王非常高兴,也请我们参加庆典大会,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拉起手,两个两个一起去参加,放音乐,幼儿手拉手自由舞蹈。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