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萨兵》教案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菩萨兵》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菩萨兵》教案优秀1教材分析:
题解: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而朱总司令带领士兵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藏胞们赞颂红军是菩萨兵。
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与感激的事。全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层次清楚,语言生动。篇末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留有余味的作用。文章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怎么受得了呢?”使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跃然纸上。“这也怨不得他们”反映出朱德对藏胞深深的理解。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藏族翻译糊涂糟蹋热火朝天节气菩萨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本课指侮辱。
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本课指做翻译工作的人。
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热火朝天:比喻群众性运动或工作达到热烈、高涨的境界。
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藏族同胞要用“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来称赞红军?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
二、复习第一自然段
1、自己轻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藏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害怕红军躲进了深山,朱德很着急。)
2、红军长征历经了两万五千里,一路上翻山越岭,还要与敌人周旋,十分的疲累,当他们来到这里想休整一段时间,却被当地的藏族同胞误解,以为他们与反动军队一样,藏民们都躲进了深山,这可怎么办呢?
三、教学2~5自然段
自读课文2~5自然段,找一找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几次对话,划一划,读一读,你能从朱德总司令和翻译的对话中感受到什么?
1、“这么多天了,藏胞们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换个说法怎么说?哪种说法效果更好,更能表达出这是朱总司令着急的心情?
谁会读?
长时间呆在深山,吃住条件都十分恶劣,朱德同志担心藏胞们受不了。说这句话时,朱总司令带着什么样的感情?(着急、担心、关切)
我们读的时候也要带着这样的感情。
你能试着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意思吗?
2、听了这样的话,翻译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山去找藏民们,过了大半天才回来。他对朱总司令说了什么?指名读
翻译为什么要叹气?(没有成功劝他们回来)为什么会说藏胞“真糊涂”?(不知道红军跟反动军队不一样)
“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藏民同胞由于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对红军的到来非常害怕,躲进了深山,当红军到来时他们又误认为是反动军队又回来,藏民对红军不了解。
3、当翻译回来报告说,藏胞一见红军就跑,埋怨他们糊涂时,朱总司令有没有责怪的意思(没有)朱总司令不仅没有责怪藏胞,而且还表现出深深的体谅。他是怎么说的?
4、这些话里的那一句能看出朱总司令很理解他们?(这也怨不得他们……)指导朗读。
5、这一次朱总司令没有再派人去找藏胞了,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帮藏胞把地……(引读)
6、前一次急得是担心藏民们在深山受苦,这一次急的是什么?(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来年就要挨饿了!)
可见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十分关心藏胞的疾苦。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2~5自然段
四、教学6~7自然段
我们的红军和欺压百姓的反动军队是不一样的,为了让藏民们能回来,为了能改变藏民们对红军的认识,朱德总司令动员红军战士们为藏民们进行春耕。在春耕动员会上,朱德同志说了这么一番话:
指名读
1、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可以怎样读?并且说出你的理由
a、“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是什么意思?(朱总司令要 ……此处隐藏7166个字……写信的形式体会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军民鱼水之情。)
五、作业:
1、将《菩萨兵》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2、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菩萨兵》教案优秀6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热火朝天”、“尽心尽力”词语造句。
教学重点:
能够自主交流,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回忆人物,引出新课
1.师:同学们,还记得朱德吗?今天让我们走进他带的红军吧!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以回忆熟悉的人物导入新课,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了“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坎上。” 这一环节就是从整体入手,扣住课题,通过猜测和满含感情地读课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更唤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组检查
1师:大家都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请打开学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检查。
2.小组活动。
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小组位置,组长迅速明确第一个被检查的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组织。
3.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习惯于小组合作,并通过自己的朗读向同学展示自己,注重一些小组合作时学生积极参与度的提升,对学生的小组,组长不是指挥者,而是领队员,进行有序检查。例如在小组检查读书情况是,遇到对于读错课文的,要等一句话读完,再有其他组员有序发表意见。】
三、交流展示
1.词语关
师:请同学们,把书合上。离开书本,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
(1)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
藏胞 地区 一段时间 朱德 翻译 糊涂 春耕 播种 同胞 怨恨 糟蹋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干干净净 平平展展
①开火车读
②放到句子中读
③你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师:大家读得很正确,但没有读出词语的特有味道,想读出味道,让我们放到课文中读读。
2.句子关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 )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2)“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 )了呢?得( )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 )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 )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 )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4)“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①发自内心赞美的语气②无可奈何的语气③关切的语气④命令号召的`语气)
先给加点字注音,再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用你选择的语气读读。同桌互相欣赏。
3.课文关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展示,不能够只是关注优生,安排不同层次的朗读,也就是针对后进生的课堂策略的尝试,应该量体裁衣,在建立一个进步的阶梯同时,又给后今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可以最大范围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4.生字关
1.重点指导“藏”和“播”。
2.学习多音字“挨” 。
【设计意图:字是人的门面,要树立认真写字的好习惯。在范写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总结钩要出锋快,撇要有尖脚,捺要有平脚。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半包围要把中心稳。上下结构要紧凑。】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拿起书,跟老师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读课文,感受菩萨兵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景自现。提出多多读课文,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让学生自己在脑中放着有关菩萨兵的电影。】
五、作业
完成过关窗口。
《菩萨兵》教案优秀7(第一课时)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1.我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不丢字、不漏字、不加字、不读错字和不读破句,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我已经读了遍课文,我还标出了小节号,圈出了生字。课文共有自然段。
2.查词典了解词义:
菩萨: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3、在读课文时,我发现有些词语很难理解:
我准备查工具书或者请教老师理解这些词语,我还有更好的办法:
。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1.读了课题《菩萨兵》,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2.我最想解决的问题是: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1.读了课文,我发现课文中的多音字很多,联系上下文,我能够正确选择读音。
(1)“唉,一定是乌云遮住了他们的眼睛,那些藏()胞一见到我们就跑,真糊涂哇!”
(2)“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3)“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4)“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①发自内心赞美的语气②无可奈何的语气③关切的语气④命令号召的语气)
先给加点字注音,再想一想用什么语气来读?用你选择的'语气读读。同桌互相欣赏。
2.我发现本文长句很多,最难读的句子是:
我会给这些长句划出停顿线,经过练习,我已经能读好它们了!
【收获集合】——我来归纳
1.识记课文的生字,我有许多金点子呢:
【课外链接】——我知道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跨经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打败了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1.造句:
热火朝天:
尽心尽力:
2.比一比再组词:
消()胞()休()涂()
悄()抱()体()途()
3.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知道课题中的“菩萨兵”是指,他们
帮助藏胞,以实际行动使藏胞返回家园,深受藏族同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