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养成教育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养成教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养成教育教案 篇1活动时间:20xx年4月20日
参加人员:全校学生、各班班主任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设计:
一、活动题目:
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二、活动主题:
习惯决定命运
三、活动目的:
拟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
1、通过阅读材料,使学生明白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树立一定的班级荣誉感,社会责任感。
3、转变思想观念,做遵守校纪校规的典范。
四、活动步骤: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开班会前,各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作为班会的前期铺垫:搜集一些名人因良好的习惯而成功的故事等资料;调查争做文明学生的做法。
(2)各班同学准备发言材料
(3)环境布置(黑板、场地等)。
二、活动实施:
班主任主持会议:
(1)开场白;
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一直以来,我们清评中心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一天天在发展,环境一天天在改善,堪称一流。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你、我、他,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一言,我一行,塑造出我们学校的高大、美丽的形象,每一位少先队员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品味,关系着学校的荣辱。
(2)宣布本次活动的主题;
(3)班主任对近一个月的班级工作做总体概括;
(4)主题一: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①同学例举生活中习惯不好的现象;
②同学自查自身有无不良行为习惯;
③展开讨论:如何做一名具备良好习惯的'中小学生;
④班主任进行主题总结。
(5)班主任对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总结
预期效果: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学生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中小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
小班养成教育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好习惯的重要性。
2、在自我评价中,逐步引导孩子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
3、进取、愉快地参与活动。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我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5、能够将自我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环境准备:
1、创设一个“家”的情境,两组游戏材料:a组玩具;b组图书。
2、评比表1张,红花若干。
3、磁带《健康歌》、录音机、摄象机。
活动过程:
1、邀请“小客人”入场,有礼貌地打招呼。
教师介绍“我家”——书房、游戏房;
介绍另一位小客人——“皮卡丘”并出示“皮卡丘”红花榜:“看看下头的活动哪个孩子表现好,比比哪组的红花多。”
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愿意玩玩具的孩子请到“游戏房”。
教学提议:这一环节将幼儿引入游戏情境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情绪引导,让幼儿感受到现场创设的情境氛围,从而放松情绪投入游戏活动中,坚持原生状态,以保证下头环节录像的真实性。
2、教师实况录像。
幼儿自由选择分组游戏:愿意玩游戏的孩子请“玩玩具”;愿意看书的孩子请到“书房”看书。
教学提议:这一环节的关键所在:教师尽量不去打扰孩子的活动,让孩子自由进行。并用摄像机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记录下每个孩子在活动时的行为习惯。
3、组织幼儿分段观看刚才现场拍摄的录像,并展开讨论。
A:(1)第一段“看书”:看看、想想自我怎样做的?你的好朋友怎样做的?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2)观看第一段后,幼儿相互讨论:你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谁?(你)他的表现怎样样?是怎样做的?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逐步引导,根据幼儿回答以儿歌形式加以总结,并鼓励孩子说给“皮卡丘”听听。贴红花以示鼓励。
B:(1)第二段录像:“玩玩具”。看看玩玩具的孩子怎样做的?玩玩具时要注意什么?要养成那些好习惯?
(2)观看第二段后,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倾听,并参与讨论。
(3)幼儿自由表述。教师根据孩子的表现和回答,逐步加以引导,归纳,用儿歌形式总结,并将编成的儿歌说给朋友听听。
教学提议:本环节教师应依据现场孩子的习惯表现、灵活随机地加以组织引导。参与幼儿讨论表扬习惯好的孩子,认识到不良习惯给大家带来的影响与不便,鼓励孩子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习惯。
4、数数哪组红花多,教师表扬、鼓励习惯好的孩子。
5、邀请大家参加家庭舞会——《健康歌》听音乐,跳舞,做运动。
教学提议:本环节虽接近尾声但仍以家庭舞会的`形式结束,让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中,拓展到其他方面的好习惯,如:生活、卫生习惯,寓教于乐。
幼儿角度:
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经过自身与同伴的习惯比较是否会正确评价自我与他人?幼儿是否乐意表达自我的看法?
教师角度:
能否适时、适宜、灵活地进行随机引导,组织幼儿讨论,进行现场调控。
活动反思:
幼儿沉浸在游戏氛围中,简便自由,讨论热烈,基本能很好地完整表达自我的想法,我对于孩子的现场反应表现,也能恰当,适宜灵活地给予回应,师幼互动频率高。
延伸活动:
在日常活动中,开展“比比谁的习惯好”活动。对有提高、习惯好的孩子,奖红花、贴星进行表扬鼓励。
小班养成教育教案 篇3一、教学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沙子的特征,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喜欢听故事。
3、学习点画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玩沙工具、一盆沙子、一瓶水、画纸、水彩笔。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探索沙子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说出触摸沙子的感觉。
3、指导要点:通过演示小实验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沙子的特征并能说出来。
四、活动过程:
1、感官探索沙 ……此处隐藏6627个字……3—7副图,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刺猬都碰到了谁?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松鼠、小猪、小青蛙分别是怎样帮助小刺猬的?小刺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动物们的帮助都没有成功反而越帮越忙,哎!怎么办呢?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
播放课件8——谁来了?他会出什么主意帮助小刺猬?
幼儿猜测表达自己的想法
(4)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秋天更多的水果
秋天有很多水果都会成熟,小刺猬这样下去,还会有什么水果让小刺猬扎到身上来呢?请小朋友来当小刺猬,试一试看看能扎到什么水果上来!
玩法:小朋友模仿小刺猬的动作,教师将水果的图片粘到小朋友背部,集体认知秋天的水果
教师小结:原来XX也是秋天的水果!
(5)9——10副图,让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这时候小刺猬又遇到了谁呢?小刺猬身上的水果都去哪里去了呢?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小结:小刺猬身上的东西终于没有了,它非常的开心又可以回到自己的温暖的小窝了!
(6)结合生活经验幼儿说一说自己遇到麻烦的时候要怎么做。
活动延伸
1、体验故事意境,学习关爱品德
2、请小朋友们说以说你是怎样帮助同伴的?当小朋友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呢?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故事《小刺猬的麻烦》,了解到了小动物们都热心帮助小刺猬的事情,我们也要向小动物们学习热心帮助别人,特别是当同伴有困难的时候。
活动自我评价:
在孩子们看完这个有趣的绘本故事之后,我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不仅要家长的帮助,更要有老师的精心设计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兴趣能力,给予适时的支持与帮助。在此活动中,教师对语言的表达,教育目标的把握定为开展活动的基础,而教师的提问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事先的准备和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帮助教师思考活动可能发展的方向,并为孩子可能提到的问题作好准备。
小班养成教育教案 篇13活动时间:20xx年9月12日
参加人员:全校学生、各班班主任
活动地点:操场
一、活动题目:
养成良好习惯从小事做起
二、活动主题:
细节决定成败
三、活动目的:
拟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
1、通过阅读材料、讨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懂得要坚持砥砺优良品质与养成良好习惯相结合,从小打好做人做事的根本。
2、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养成事无巨细的好习惯
四、活动步骤: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开班会前,各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作为班会的做法。
(2)代表准备发言材料
(3)环境布置
二、活动实施:
校领导主持会议:
(1)开场白;同学们,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极其宏伟,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你们的人生历程将与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紧紧相伴。今天你们是天真烂漫的红领巾,明天你们将成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川的生力军,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靠你们去实现。希望你们从现在起,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要求,在学校里做一个好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少年,为长大以后投身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好全面准备。
(2)宣布本次活动的主题;
(3)校领导对开学一个月的班级工作做总体概括;
(4)主题一:①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5)主题二:遵守校纪校规,做爱校荣校的`优秀中小学生
①班级同学之间进行自评与互评;
②展开讨论:如何做一名优秀学生
③校领导总结班会主题
预期效果: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认识到只有从小事,从细节做起,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创造生命的辉煌,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小班养成教育教案 篇14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兴趣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幼儿数学方面的能力,教师就要努力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立足于这样的观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拟人化的方法吸引孩子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的特点。因此具体的模仿、学习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小班幼儿的兴趣。对幼儿来说,形象化的教育比说教更有说服力。
如在数学活动《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活动中,我先出示糖,并给每一位幼儿发一颗糖。让幼儿知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然后,我让幼儿把糖再送给娃娃吃。让幼儿明白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明白了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如在《按大小对应排序》的教学中,我让幼儿先给小动物们排队,然后,再请幼儿给小动物送上相应的食物。从而,使幼儿掌握了如何排序的方法。
二、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孩子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又是幼儿最自然的活动方式。游戏可以将丰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有力的武器使孩子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练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游戏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它是完成幼儿数学教育任务的重要方法。
如在《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我先问:“小朋友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先请小朋友说说一个小朋友能不能做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那要多少个小朋友才能做这个游戏呢?”从而使幼儿加深了对《1和许多》的理解。
如在《认识里外》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幼儿听口令站圆圈的游戏。使幼儿加深理解了里外的意思。
又如,在《感知5以内的数》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拍手数数和给小动物找朋友这两个游戏。我先出示一幅背景图,让幼儿看看这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再问他们分别有几只?然后用拍手数数的方式手口一致的数出来。最后再请小朋友帮小动物们找和他们一样多的`其它动物做朋友。在不知觉中,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
三、趣味性的操作引发孩子的兴趣
操作,是数学中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为幼儿能达到数学活动目标或为某一数学知识的复习要求而设计的因而,在准备材料时,要考虑到材料的趣味性和可行性。
如我在《比较多少》的教学活动中,我为每位幼儿准备数量不同的碗和调羹。让幼儿根据一个碗里放一把调羹的方法比较那个多,那个少,还是一样多。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操作,幼儿更容易掌握和接受。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材料、添加辅助材料或变化规则要求等方法,使幼儿获得反复操作练习的机会。
总之,幼儿的数学兴趣不是一下就产生的。这与老师每次的精心设计是分不开的。有了兴趣,幼儿才能学得更快,掌握得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