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学教案优选【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知道瓶子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大小、有无罗纹),选择合适的盖子匹配。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帮助小鹿妈妈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小鹿妈妈准备带小鹿去郊游,准备了很多的东西放进瓶子里,可是不小心瓶盖子全乱了,这该怎么办呢?
2、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帮助小鹿妈妈的方法。
3、提问:没有盖子,会带来哪些不方便呢?
4、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5、师:没有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吃的东西就会变得不卫生。
6、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鹿妈妈吧!
二、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根据瓶子瓶口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盖子。
1、教师出示小鹿妈妈的瓶子,以及各种不同的盖子,幼儿观看。
2、请个别幼儿根据不同的瓶口,挑选合适的盖子。(塑料瓶、玻璃瓶……)
3、教师进行检查、讲解,幼儿倾听。(如塑料瓶配塑料的瓶盖,红酒瓶可以配木塞瓶盖,玻璃瓶可以配金属材质的`瓶盖……)
4、小结:瓶盖和瓶口正好合在一样才能盖上。
三、组织幼儿根据瓶盖的特征,尝试将瓶盖拧紧、盖紧。
1、师:在拧、按的时候要把瓶口和瓶盖盖紧,这样里面的东西才不会漏出来。看,这个瓶子的盖子怎么样?谁来试一试。
2、邀请个别幼儿上前盖紧瓶盖。
3、请幼儿介绍自己盖瓶盖的方法。
4、教师重点介绍拧的方法,发现瓶口和瓶盖上都有罗纹,所以要用拧的方法。
5、教师介绍按的方法,没有罗纹,需要按,按的时候要用点劲,按按紧。
6、组织幼儿再次根据提供的材料来练习拧和按的技能,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四、结束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师:你们帮助了小鹿妈妈,它可高兴了,想邀请你们一起去郊游呢!
2、播放音乐,组织幼儿一起跟随音乐律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二、实验: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三、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例:(图2)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3、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五、延伸扩展: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 篇3活动目的
1.在游戏中感知水的主要特性和用处,知道节约用水,体验玩水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塑料袋、铁丝
3.透明的瓶子、颜料、图画纸等。
4.各种会沉和浮的玩具如:纸船、塑料杯、石头、铁罐等活动过程一.水真有用。
1.出示装满水的盆,让幼儿说一说水有什么用?
2.请幼儿讨论该怎样节约用水
3.教师总结:水真有用,没有水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就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水真好玩
1.幼儿分组游戏探索第一组:玩水袋: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性。
第二组:会变 ……此处隐藏1354个字……p>附:调查表:
自己画一画:哪些动物会爬
请爸爸、妈妈写下来你画的是哪些动物
中班科学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感受“猜测--验证”的科学研究流程。发现事物的规律。
2、乐意参与问题的争议和讨论。
活动重点:知道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但基本在8瓣至12瓣之间。
活动准备:橘子、碟子、篮子、记录表、陈皮
过程:
1、摸宝
--教师出示盒子,问:你们猜老师的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请幼儿摸一摸,问:你感觉是什么东西呀?
--验证盒子里到底是不是橘子
2、猜一猜,数一数(教师手上的橘子)
--教师手中拿着橘子,问:你知道我手上的橘子把皮剥了里面的橘瓤有多少瓣呢?我要请你来猜一猜!
--出示记录表将幼儿猜的数字记录下来
--教师将橘子剥开和幼儿一起数一数手上的橘子里面橘瓤有几瓣
--把所数的数字记录在表上
--师问:是不是 所有的橘子都只有刚才我们数的这几瓣?
--教师在出示一个大一点的橘子,问:这个橘子这么大,那它里面的橘瓤是不是会多一点呢?我要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将幼儿猜的数记录在表上
--教师将橘子剥开和幼儿一起数一数手上的`橘子里面橘瓤有几瓣
--把所数的数字记录在表上
--师问:是不是 所有的橘子都只有刚才我们数的这几瓣?还有瓣数不同的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别的橘子看还有瓣数不同的吗!
3、数一数(幼儿手上的橘子)
--请幼儿剥开橘子数一数自己的橘瓤有几瓣
--把幼儿所数的数字记录在表上
4、说一说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橘子分别有几瓣,知道橘子的瓣数是不固定的,但基本在8瓣至12瓣之间。
5、出示陈皮
--教师出示陈皮问:你们猜猜这个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请幼儿观察陈皮,在说说猜测的理由。
--请幼儿先闻一闻再尝一尝,再次说说猜测的理由。
--教师确认陈皮是橘皮做的。
--教师通过讲述法告诉幼儿橘子有那些作用
结束部分:尝一尝
--请幼儿将橘子和陈皮端到桌子上去品尝。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也来剥剥橘子,数数橘子有几瓣。
中班科学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讨厌和害怕的。
2、敢于面对陌生的事物,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害怕和讨厌的。
难点:在故事阅读与操作玩耍中,明白事理(黑夜是不用害怕与讨厌的)、积累认知(各个房间的用具与用品)。
活动准备
故事、操作卡片(物品具象:厨房用具;物品轮廓:卧室用品)。
活动过程
一、席奶奶讨厌黑夜
1、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样的夜晚,你会感到怎么样?
3、(教师讲述:小镇附近的山区里,住着一位老太太,大家都叫她席奶奶。)
(1)席奶奶怎么啦?
(2)席奶奶好像在躲着什么、害怕什么。是什么东西那么讨厌,让她想躲开呢?
4、(教师讲述:她讨厌猫头鹰、讨厌蝙蝠、田鼠、鼹鼠……)
这些都是夜间出现的动物,席奶奶讨厌,猜猜她还会讨厌哪些动物?
:原来,席奶奶讨厌夜行动物。
5、(教师讲述:她还讨厌黑影、讨厌月光、讨厌睡觉……和黑夜有关的东西,席奶奶都讨厌。
6、(故事名字)这是一个“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她准备赶走黑夜。
二、席奶奶赶走黑夜
1、(教师讲述:席奶奶想——要是我能把黑夜赶出小镇,太阳就能永远照着我的小茅屋,那该多好!)
席奶奶想赶走黑夜,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席奶奶呢?
2、看看席奶奶用了什么办法赶走讨厌的黑夜?
(教师讲述:她用小树枝扎了一把扫帚,要扫掉茅屋里和小镇上空的黑夜,她又扫又扒又拨又掸,但是每次向窗外一看,黑夜还是在那里。)
这是席奶奶想到的第一个办法。
3、(出示ppt7,教师讲述:席奶奶拿出针线,缝了一个大口袋。她想把黑夜装在里面,拿到小镇外面去倒掉。她又装又填又压又塞,蹑手蹑脚地连一个黑影也不放过,可还是没办法把黑夜全都塞进布袋里;她像剪羊毛似的去剪黑夜,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一些云;她用蜡烛去烧黑夜,但是黑夜又溜到屋外去了;席奶奶用了最后一个办法,给黑夜哼催眠曲。可是讨厌的黑夜还在那里。)
席奶奶一共用了几个办法?(5个)
4、席奶奶把黑夜赶走了吗?
三、帮席奶奶想办法
1、席奶奶实在太讨厌、害怕黑夜了,连忙躲进了屋子,她一头冲进了她家的厨房。可是,她看见厨房里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
(1)这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帮席奶奶看一看。看!都有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2)桌上有许多图片(物品具象的图片),把你觉得席奶奶家厨房里有的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3)(师生共同逐一辨认、验证。)席奶奶家厨房里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原来是什么?
:原来是厨房用具。
2、你们的眼睛真亮!可是席奶奶不知道、看不清楚,她又躲进了卧室,看看这里黑乎乎的有些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1)桌上有很多图片(物品轮廓的图片),我们帮席奶奶卧室里黑乎乎的东西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2)(幼儿自己观察后辨认、验证。)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你都找出来了吗?
:原来,卧室里黑乎乎的是卧室用品。
3、席奶奶还是没看清楚,又冲出卧室跑到了卫生间。这里可能会藏着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
4、刚刚我们用亮亮的小眼睛帮席奶奶找出来的都是什么?这些用具、用品,白天在哪里呢?
:对呀!黑夜里藏着的东西就是我们白天也能看见的东西,所以一点儿也不用害怕的!
5、知道了这个,你们想对席奶奶说些什么?
:原来,黑夜是赶不掉的,也没什么好讨厌的,香香地睡一觉,黑夜自己会离开的,白天到来了,那些夜行动物也会自己回家的。
四、活动延伸
1、(教师讲述:为了赶走讨厌的黑夜,席奶奶忙活了一整个晚上。她累坏了,准备去好好地睡一觉。这时候,太阳爬上了小山村的山顶,照亮了席奶奶家的小茅屋。席奶奶在铺着草垫子的床上睡着了,她对着窗外说了一声:“晚安!”)
(1)白天来了,席奶奶却去睡觉了。在美丽的白天里,你最想干嘛呢?
(2)我们去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吧!出发前,想一想:听了这个故事,告诉了席奶奶那么多话,你自己——还害怕、讨厌黑夜吗?
2、回去慢慢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