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

时间:2025-09-27 19:05:11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1

活动意图: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活动重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2

活动目标

1、练习在宽25厘米的平衡的动作要领。

2、在儿歌的帮助下,掌握走平衡木的动作要领。

3、知道一个一个排着队走,不推挤前面的同伴。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教学cd、dvd。

2、在场地的一端平等摆放4~5块平衡木。

3、小熊的头饰或挂牌,人手一个。

4、报纸球、篮子若干(数量和幼儿的人数一致)。

活动过程:

1、教师翻开教学大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此处隐藏1702个字……典型讲解要领。

t:你们刚刚是行走过了平衡木,那还有其他什么方法过平衡木呢?(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跟着在原地练习。)

t:现在请你们选一种方法来过平衡木。

4.幼儿练习。

t:你们刚刚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1)没困难——你们真厉害,都能稳稳的过平衡木。

(2)有困难——那你选一种最稳、最安全的方法再来过一次平衡木。

t:这一次我有一个新的要求,请你们听好我的哨声有节奏的过平衡木。

5.听音乐,比较两段音乐旋律。

t:下面我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听一听哪里快、哪里慢?

6.幼儿分别根据快、慢的音乐选择走的方法进行练习。

(1)慢音乐——原地练习两个动作,要求按照音乐节奏;熟练后再上平衡木练习。

t:请你用分合的方法,有节奏的来走一次平衡木。

t:你还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走一次。

(2)快音乐——直接上平衡木练习。

t:这次音乐变快了,你能又快又稳又安全的走过平衡木吗?好,来试一试吧!

7.教师示范完整的表演。(加高平衡木:两低一高)

t:你们都能稳稳的走过平衡木,真厉害!我也很想来试一试,你们可要看仔细啦!

t:你们刚刚发现了什么?

t:平衡木加高了,我刚刚走了几个慢的?听到什么音乐后亮相?

t:你会做一个很帅气的亮相吗?(教师喊口令,幼儿自由做出亮相的动作。)

8.幼儿尝试跟音乐完整表演两遍。

9.幼儿坐在平衡木上进行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青草、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平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6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能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准备

1、平衡木4条、海棉垫4块

2、音乐:快乐游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

二、展??

1、介绍活动器材

教师:你没看这是什么?(平衡木)

我们可以用平衡木干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用平衡木做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2、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平衡木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3、带领幼儿做走爬游戏。

(1)骑马爬过小桥

双腿分开坐在平衡木上,像骑马一样匍匐向前爬。

(2)爬暗道

将平衡木并拢排好,让幼儿从平衡木下爬过去。

(3)走平衡

让幼儿排好队,鱼贯式在平衡木上走过去。第二个来回可提醒幼儿加快速度。

4、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

教师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

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

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5、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

三、结束

1、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2、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

幼儿园平衡游戏教案,平衡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这与地球的重力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平衡感也是可以锻炼的,幼儿从小的时候能锻炼一下平衡感,长大后就能强很多。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7

预设目标

练习走平衡木(高30— 40厘米,宽15—20厘米)。

尝试多种平衡器的玩法,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活动准备

平衡木和其他平衡器。

录音带《健康歌》。

?健康*社会》下p。9。

活动过程

听《健康歌》,跟教师做动作。

——上肢分别平举、前举、上举、足尖走,小步幅随音乐进场。

——膝腕关节活动:抖抖手呀,抖抖脚;踢踢腿呀,单脚跳。

金鸡独立

——单脚站立。看谁站的时间长。

——在地上画两条线,将幼儿分成两组,让幼儿踩着线走,要求走成一字线。

走平衡

——教师示范走平衡木,并带领幼儿练习。

——幼儿自由练习走平衡动作,教师鼓励幼儿自己想一个动作从平衡木上走过。

——选出不同动作的'幼儿为其他幼儿做示范,带领幼儿一起练习。如:双手叉腰走、双臂前举走、双臂上举走……

平衡多又多

——指导幼儿看画册《平衡多又多》,体会每种平衡游戏的动作要领。

——幼儿自由选择平衡器,照画册上的动作练一练。教师指导帮助,注意幼儿安全。请幼儿跟教师一起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8

要求:

1、利用平衡台,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2、克服幼儿胆小情绪。

3、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4、引导幼儿快乐的参与游戏,认真遵守游戏规则。

重点:

在平衡台上坐摇,跪摇、趴摇、躺摇、站摇。

难点:

爬过排成一列的平衡台。

过程:

一、引起兴趣

请小朋友做各种平衡动作。

二、练习各种动作

1、请幼儿学样,练习坐摇!跪摇、趴摇、躺摇、站摇的'动作,保持身体平衡。

2、教师个别指导和帮助。

三、游戏:小蚂蚁过桥

1、平衡台排成一列,在上面四肢协调爬。

2、幼儿练习。

3、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9

:我是小陀螺编者:严彩芝游戏功能:

1、帮助孩子在快速运动时能保持肢体平衡;2、促使平衡觉的`发展,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游戏过程:

1、让孩子找个空地站好,可以把手臂伸平,不要扶任何东西。也可以把手放在腿两边,原地旋转。2。2、孩子在转的时候妈妈可以说:"宝宝像个小陀螺,转、转、转……好,停下来,看看宝宝能不能站好不倒下。"3、让孩子静静地站立一会儿,直到他感觉不到晕了。

4、用这种方法,连续做5次,并且每天坚持如此。

5、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轮流做,看谁能坚持不倒下来。

《幼儿园力的平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