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09-27 23:31:07
大班教案模板[经典15篇]

大班教案模板[经典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模板1

一、活动目标:

⒈幼儿通过战胜活动中的各种“困阻”,提高平衡、从高处向下跳等能力,发展幼儿的动作灵敏性和协调性。

⒉设各种难度场景,引导幼儿大胆地面对困难、主动挑战困难、创造性地战胜困难,尽情体验胜利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⒈活动材料:

桌子18张、桃子(纸球)若干个、录音机等。

⒉活动环境布置:

⑴三列由桌子并成的石洞。

⑵三列由桌子并成、相隔的石桥。

⑶将桌子搭成高(130厘米)的“花果山”。

⑷教师扮演—孙悟空、妖怪。

三、活动过程:

⒈开始部分

⑴以孙悟空形象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扮演孙悟空登场:“本大王来也!孩儿们,今天大王带你们出去见识见识,看看外面的世界怎样?猴孙们先把变身的本领比给我瞧瞧。”

⑵“变身”游戏(准备动作)。

“变身”动作:乌龟—鸭子—小熊—小狗—青蛙—老虎—鱼—孔雀—猴子嬉戏

⒉基本部分

⑴猴王带猴子外出,遇到石洞,越石洞创造多种钻、爬的动作。

指导:引导幼儿利用桌洞从不同角度创造各种正面爬、侧面爬、倒退钻、绕桌脚钻等动作。

⑵半途发现“花果山”被妖怪占领,猴王带猴子们历经苦难,重返“花果山”。

①“巧”过石桥,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

a 将桌子两两相连,鼓励幼儿创编多种不同过桥的方法。(正面、反面、爬石桥、蹦跳过桥等)

将桌子两两相隔,再次利用以上动作大胆跨越“障碍”。

(猴王带猴子们潜回花果山,偷回桃子。)

②“勇”攀花果山,引导幼儿战胜困难。

将桌子搭成两层成“花果山”,引导幼儿敢于翻越“花果山”,提高从高处向下跳的能力。(机动)

⒊结束部分

妖怪发现了,猴王带猴子们用手中的桃子当武器与妖怪大战,最后大胜,回到自己的家园,一起欢庆。

大班教案模板2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强调科学教育首先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大班科学活动《找动物》是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把化学实验活动引进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领域的一项实践活动,也是让化学科学走近幼儿所做的一次尝试。因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化学实验活动视为幼儿之“禁区”,认为要创设适合孩子们感知化学科学的条件、环境,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其实并不然,通过我们的尝试发现,任何一个活动,只要老师在活动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预设,都不会离孩子太远,就如本次活动,我不是追求一种严谨的化学实验程序,而是把侧重点放在让幼儿感知化学变化的奇妙上,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捉迷藏”的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不仅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而且让幼儿初步涉入化学的领域,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

活动目标:

1.运用化学小魔术,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的现象,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稀碱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2.毛笔、杯子、双面胶;

3.水彩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稀碱溶液画狐狸、老虎、大灰狼隐藏在树林中,晾干),白纸数张(事先用稀碱溶液画上小动物,晾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做化学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张已用稀碱画了小动物的白纸,问:“纸上有什么?”“有小动物隐身在白纸里,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请出来?”(幼儿自由畅想)。

2.教师演示:

提问:“老师用什么方法把毛毛虫请了出来?”

3.引导幼儿对水和酚酞进行比较(用试一试、看一看、闻一闻的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老师请毛毛虫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药水,它的名字叫酚酞。

二、幼儿实验并交流。

1.老师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张隐藏着小动物的白纸和一杯酚酞溶液,让幼儿自已动手,把小动物请出来。

2.幼儿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互相交流实验结果。

4.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提问:“你请出来的小动物是谁?你是怎样把它请出来的?”

5.引导幼儿归纳得出结论。

提问:“这些小动物都是什么颜色?是谁把它们变成红色的?他们是怎样隐身的?”

结论: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6.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

三、游戏:“捉小偷”

1.教师讲故事。

2.教师提问:①猜猜可能是谁把小鸡偷走了?

②小偷可能隐身在哪里?

③我们用什么办法让小偷显身呢?

(幼儿自由讨论,各抒已见)

3.幼儿运用刚学过的'办法,开展“寻找小偷”的游戏。

1.幼儿“搜索”;

2.幼儿讲述自己“搜索”的经过和结果。

四:结束活动

酚酞溶液和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在一起的时候,会变成红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大班教案模板3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 ……此处隐藏11302个字……这个标志的特点。

"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个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

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出示大挂图,请幼儿根据画面的内容,在合适的区域贴上"小心触电""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并向其他幼儿讲述这样做的原因。

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请幼儿为班级或幼儿园、家庭设计一个安全标志,并讲述其含义。

大班教案模板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内容,理解“清凉”、“香甜”、“温暖”等词汇。

2、幼儿能用优美的声音朗诵散文诗。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表现出艺术作品的美。活动重点:幼儿能够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

活动难点:幼儿能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表现出艺术作品的美。

活动准备:图片、伴奏音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用“谜语”引出课题(有位老公公,一副圆面孔,有朝一日不见他,满天乌云黑蒙蒙。谜底:太阳)。

2、教师边展示图片,边用富有感情和韵律的声音朗诵散文诗。问:这是四个什么颜色的太阳?这四个太阳分别送给了哪个季节?

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给四季里的人们带来了什么?

3、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问:绿色的太阳会给夏天里的人们带来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清凉”。

金色的太阳会给秋天里的人们带来什么?帮助幼儿理解“香甜”。红红的太阳会给寒冬里的人们带来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温暖”。

为什么春天的太阳要画彩色的?彩色的太阳会把春天打扮成什么样子?

4、教师配乐朗诵散文诗,进一步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初步学会朗诵散文诗。

5、幼儿集体、分组配乐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美,重点引导幼儿能用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表现出艺术作品的美。

6、激发幼儿想象,为表征活动做好铺垫。问:你想画个什么颜色的太阳?你画的太阳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哪些好处?

活动延伸:幼儿进行表征:引导和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表征。(仿编诗歌、诗配画等)。

大班教案模板14

设计意图:

音乐造型活动是幼儿自由表达、大胆表现的有效途径,特殊适合在幼儿园大班开展。活动的组织,要通过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奥尔夫原本性教育原则的结合,在动作造型活动中培育幼儿的制造力,运用音乐教育培育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体验自由制造的欢乐。

活动目标:

1、大胆表现各种角色的不同动作造型。

2、培育幼儿创编动作的力量。

3、体验合作创作、表演的欢乐。

4、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欢乐。

活动预备:

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大镜子

活动过程:

一、嬉戏导入

师生一起玩“木头人”的嬉戏(复习已有阅历,木头人的不同造型)。

二、男孩“奥特曼”造型活动

1、自由造型(女孩评议)。

2、观看课件,拓展动作造型。

三、女孩“照相”造型活动(男孩评议)

四、2—3人合作造型活动

1、运用大镜子,各组合自行设计造型

2、幼儿评议造型的设计

五、观看课件,感受不同造型的美及了解造型在生活中的运用。

六、即兴舞蹈造型活动

1、观看教师拉丁健身操的`开场片断。

2、请现场听课教师随音乐表演开场造型。

3、幼儿分组,随音乐进展造型表演活动。

活动延长:

师生共同观赏课堂上的造型照片(数码相机导出照片,运用多媒体观看)

活动反思:

活动的开展,课堂气氛轻松开心,造型能由浅入深,从独立造型——合作造型——分组造型,幼儿的表现很大胆,有创意。教师的造型活动让幼儿很直观的了解到了造型的美。幼儿在评议造型的设计时,教师给的时间太少,引导还不够。分组造型活动对于第一次接触造型活动的幼儿来讲,有点难度。这样的活动幼儿比拟有兴趣,可以常常开展。

大班教案模板15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我们班幼儿对游戏兴趣较浓,为了使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拍节奏再配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培养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游戏课。

活动目标

1、探究纸杯的声音以及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几种纸杯游戏的玩法。

难点:游戏规则的掌握。

活动准备

1、准备进教室的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2、 歌曲《娃哈哈》录音、录音机

3、纸杯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边做动作边进教室

一、导入部分

1、出示一个纸杯提问:这是什么?能用来干什么呢?

2、你知道它能怎样发出声音吗?

3、教师小结:它的用处很大,它还可以和我们小朋友玩游戏呢。

二、新授

1、放录音《哇哈哈》教师引导幼儿拍手打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2、今天我们要用这首歌曲来做游戏《传纸杯》

3、把全班幼儿分成五组,每组8人

4、用“闯三关”的.方式来玩游戏,由易到难

第一关规则:一拍一动,

第一拍双手端起纸杯,

第二拍从右手边传给旁边的小朋友。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练习)

第二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拍传纸杯(教师带幼儿练习)

第三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拍双手交替拍纸杯的底部,

第五、六拍在拍手,

第七、八拍传纸杯

(重点练习这一关,指导幼儿熟悉玩法)

三、结束部分

集体最后用第三关的方式练习传纸杯的游戏(巩固练习)

四、活动延伸

除了传纸杯我们还可以尝试传沙包、传皮球等游戏,我们现在就一起去操场玩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是整个课堂有了趣味性,本次活动我叫重视孩子间的相互合作意识,传纸杯的几种方法都需要相互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游戏。

本次活动还算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每一关的游戏规则讲的不够清晰,我有些高估孩子。

2、对接受慢的幼儿照顾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改进不足,争取使幼儿能从多发面得到发展。

《大班教案模板[经典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