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案

时间:2025-10-12 21:18:08
《大江保卫战》教案

《大江保卫战》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江保卫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江保卫战》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朗读,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学习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应用无畏的献身精神。

一、课前延伸

▲学习目标

1.预习课文,独立解决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方法步骤

1.预习生字词

(1)正确认读生字词

(2)描红

(3)熟练组词

2.预习课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3)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和四字词语。

3.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文主要通过描述(x )和( x)这两个事例,表现了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

4.查找98抗洪的资料

5.写出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

二、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

播放视频

(二)同伴互助

▲学习目标

1.同伴合作解决生字词和课文,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抽查,督促学习。

★方法步骤

1.同伴互查生字词。

2. 同伴互查课文第2、4自然段

3.反馈展示

(三)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有感情地熟读课文,对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

★方法步骤:

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词句,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简单写体会。

※早完成的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画出来的句子。

(四)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通过交流,解决问题,梳理疑难。

★方法步骤:

1.小组长安排组员按照由4-1的顺序,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每人选择一处有感情地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代表,汇报交流。

※完成以后,小组长组织组员坐端正,准备汇报。

(五)精讲点拨

1.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进行适当地补充、点拨,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

(六)巩固拓展

▲学习目标:

1.检测对本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阅读补充材料,感悟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

3.通过写话练习,进行生成性训练。

★内容步骤:

1.巩固检测

★方法步骤:

背诵第5自然段

2.补充阅读

★方法步骤:

(1)快速阅读。

(2)思考: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3)同伴交流。

3.拓展提升

写话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内心一定有所感悟,把你的内心所想所感写出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方法步骤:

(1)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两句话、一首诗、一个小故事,皆可)。

(2)汇报交流。

《大江保卫战》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语言材料的阅读感悟,体会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英勇无畏,舍生忘死,而又乐观向上的精神。

3、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会在学习实际中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江保卫战》。(生: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战士们主要做了哪两个方面的事情?

板书:大堤抢险、勇救群众

二、学习2—4自然段

1、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了无数感人肺腑的场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九江赛城湖大堤上惊心动魄的抢险场面。(板书)

2、认真默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看看哪些句子让你惊心动魄,用笔画下来。写下你的感受,体会。(生默读、批注,师巡视。)

3、交流,相机出示

( 1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闻讯”“顿时”体会子弟兵不畏凶险,救援行动的神速。

“一条长龙”表现齐心协力。

(2)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穿梭”形容跑得速度很快。

“嶙峋”嶙峋的片石像锋利的小刀一样插在泥水中,而战士们却在泥水中来回奔跑,任片石把自己的脚趾割得鲜血淋漓,他们却全然不顾。

“全然不顾”他们不顾的是什么?(疼痛,生命危险)顾的又是什么呢?(保卫大堤)

课文中就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一位为保住大堤全然不顾的铮铮铁汉.

★插入朗读感悟黄晓文连长的事迹。

用心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黄晓文的哪些举动令你特别感动呢?

交流:

① 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

②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哦,是他的语言和动作让你惊心动魄!

A、抓住动词体会他的奋不顾身。

从这些果断的语言和动作中,让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么样的黄晓文?

B、 同学们,你们有过被小刺或小钉子扎过的经历吗?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呢?

可黄晓文连长呢,他却果断地拔下铁钉,简单快速地捆了一下伤口,就继续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C、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黄晓文艰难地穿行于稀泥中的情景吗?

(他连走路都走不稳,每迈出一步脚底总是钻心地疼痛。稀泥地里他走过的地方,到处都是鲜红的血水 ……此处隐藏18816个字……们自己默读后面的文章,画出最能打动你心房的句子并且思考为什么?在句子旁边做简单地标注。

交流:(略)

四、课堂练笔,升华主题。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解放军的战斗场所,解放军的任务就是保家卫国。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哪里有火灾,哪里就有(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 )。”

五、小结。

这正是军为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啊!让我们与大江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永远铭记这摄人心魄的军民鱼水情!

《大江保卫战》教案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拓展迁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体会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思想感情或理解句意。

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入境导入

1.情境渲染,入境揭题:出示第一段(配乐)教生合作读第一段。朗读读题。

2.回顾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记得课文主要是通过哪两个方面来反映这场大江保卫战的`?

二、精读感悟

(一)初步感受“铮铮铁汉”。

1.在这场不动枪炮,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保卫大提,救护群众,与肆虐的洪水展开了生死搏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你会用文中的哪个词呢?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

2.组织交流。出示第三自然段。板书:铮铮铁汉。理解词语,朗读句子。

提问:那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那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呢?

(二)【保大提】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2~4段,思考圈画。

1.组织交流,以学定教。

【一声令下】

(1)学生交流。

(2)随机点出“一声令下:上!” 就从这简简单单的“上”字上,你读出了什么?

(3)指导朗读。

过渡:除了一声令下能感受到铮铮铁汉的本色,还有哪些地方能感受到?

【一个念头】

(1)你特别从哪里词语中感受到的?

(2)抓住 “全然不顾”,指导体会。

(3)抓住“一个念头” ,反复指导朗读。

【一道人墙】

(1)抓住“一道人墙” ,这是一道怎样的墙?就这血肉之躯铸就的人墙要抵挡的是什么?

(2)让我们再来回顾那感人的一幕幕。播放抗洪录像。

(3)小结: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这些他们全然不顾。此时,你想用那些词语来赞美他们?

【一副对联】

除了这些词语来赞美他们,还有一副对联也正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出示对联。读了这幅对联,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体会,指导朗读。

2.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解放军某部连长黄晓文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第四段。

(1)自由读读这段话,想想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位铮铮铁汉的?

(2)组织交流。指导朗读体会。

3. 写法指导。

(三)【救群众】

过渡:刚才我们在保大堤的过程中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那么在救群众时,哪些语句能让你感悟到这铮铮铁汉本色的?

出示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画画。

1.组织学生交流。

2.随机出示语句,指导体会与朗读。

▲“汹涌的激流中┅┅摇摇晃晃的电杆。”

(1)你特别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指导体会三个“飞向”和三个地方。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在安造垸……生的希望……”

(1) 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呢?

抓住“三天三夜”、“九个小时”体会危险到极点,而后得到解救。

(2)抓省略号引导体会。播放录像。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大救星。”

(1)从四个“哪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2)句中的“红五星”、“迷彩服”等就是指——子弟兵。这是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3)学到这里,读着这些感人的语句,你想到了些什么词语?

小结,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课外延伸,写话练习

播放图片,引导观察,学生片段练习。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保大堤

大江保卫战—— 铮铮铁汉

救群众

《大江保卫战》教案15

《大江保卫战》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并且这篇文章也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们多数教师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那时他们还比较小,可能还没有关注到这件事。那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我便借助媒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激昂的歌,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

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将文中语言与录象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象这一中介传递给学生,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还非常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现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用好教材,更要广开各种有利的资源,使这些资源为阅读教学服务,让学生的朗读感悟真正融进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能获得享受语文所带来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愉悦。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课,有了“抠”课文,还需要“开”资源,课前搜集有关抗洪英雄的故事,课后让学生去查阅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对人民子弟兵有更深刻的理解,情感得到升华。

《《大江保卫战》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