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25 12:26:10
语文教案[常用7篇]

语文教案[常用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体会和感悟亲情、友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具体生动的刻画人物形象。

4、理解文章突出主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1、抽一个同学起来,问:你有过与父母发生吵架之类的过冲突没有?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齐读22课标题下面方框。

3、板书课题。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二、整体感知。

(一)、速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写了一句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说说文章的思路或结构怎样?

(二)、画出段序。字词板块。

(三)、概括文章内容。

1、 提示:要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就要先理清文章记叙的六要素。板书划线句子。

人物:“我”、万芳、我的妈妈和万芳妈妈、我的爸爸和奶奶。 时间:今天。 地点:我家里、万芳家里及路上。

归纳:“我”送羚羊木雕给朋友万芳后,被父母逼着要回来的事。

2、还写了其它事没有?这两件事要归纳进去吗?

——上幼儿园我和万芳就很好,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上星期一我和万芳换裤子的事。

明确:这两件事只不过补充说明我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这是文章的插叙部分,不是主要事件不归纳。

(四)、理解文章结构顺序。根据板书讲:

1、主要事件中为什么先从今天妈妈问我开始写而不是按时间顺序先写昨天发生的事情呢?

倒叙。(如果文章顺叙是:A—B—C—D 的`话,那么倒叙就是D—A—B—C或C --A—B—D或B—A—C—D),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事情提到前边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顺序叙述事物的起因和发展。 作用: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2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以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本文倒叙的作用: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直接摆出我和妈妈的紧张的矛盾气氛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这样安排结构,使文章开头更吸引人。也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另外两件事在文章结构中属于什么呢?

(1)、插叙。(A—b—B--C),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停顿,插进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插叙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的事件上继续叙述。 文章通过“我”的回忆万芳是我多么仗义的朋友这种心理活动来插叙了这两件事。

(2)、插叙的作用:

(○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有解释的作用。解释为什么我会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3)使故事的脉络更清晰。

(○4)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文章没有按时间顺序来写,直接写今天发生在“我”家里和万芳家里的有关羚羊木雕的事,把幼儿园老师叫我俩“合二而一”和上星期一在学校运动场上和万芳换裤子的事通过插叙穿插到今天的事中来写,这样的插叙就会使文章场面(地点)更集中,使文章结构更紧凑。

(○5)拓展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6)突出主题。(如,《紫藤萝瀑布》的插叙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起到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注意:倒叙与插叙重要区别是:倒叙是一件事的顺序变化,插叙是相关事件的顺序变化。

三、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等;它是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

文章线索的分类分为以下几类:

○1、以人物为线索○2、 以事情为线索 ○3、以物品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时间为线索○6、以感情为线索。

文章的矛盾因“羚羊木雕”而起,文章内容围绕“为什么送羚羊木雕,我怎样要回羚羊木雕”来写的。羚羊木雕这个物品是文章线索。

作用:以“羚羊木雕”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题材, 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浑然一体。

四、作业:

1、你赞成父母做法还是孩子做法,为什么?

2、准备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老舍先生为什么会变为“不敢讨厌”母鸡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会写“怨、雏、戒、备、集、啄、汤、瘦、抢、击、胸、锐”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辨析多音子“教、得”。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2.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会母鸡身上所表现的伟大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通过母鸡的具体表现出伟大的母爱。

三、教学难点:

老舍先生由刚开始讨厌母鸡,变为“不敢讨厌”母鸡了,这是为什么呢?感受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赞赏的感情转变过程,感受母鸡身上所体现的伟大母爱。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时数: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过渡: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板书:18母鸡(67页)

二、整体感知

1.按自读提示默读课文,并用“”划出作者对母鸡不同的两种态度。(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三、自读感悟“讨厌母鸡”的段落

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原因。

1.学生汇报:

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此处隐藏3763个字……友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用“○”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自由读)

三、快乐识字

师:(课件显示生字)同学们,你们看,孙悟空带着一群字宝宝跳出来了,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读:尚、婆、骗、糊涂。

师:读得好,我们夸夸他,我再请一名同学读另外的生字。

生读:亏、举棒、力量、消灭、上当。

师:读得准极了,“当”还有一个拼音朋友,它是谁?

生:dāng当心、当时

师:说得对,小朋友,你认为今天学习的生字宝宝中哪些字音容易读错,想提醒大家?

生:“尚”和“棒”都是后鼻韵母。

师:对,说得好,你是一个“火眼金睛”的孩子,这些生字都会读了,你能想办法记住它们吗?请四人为一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一下交流的情况。

生:我们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生字。

如波+女=婆马+扁=骗米+胡=糊

氵+余=涂氵+肖=消旦+里=量

师:你真是一个用心学习的孩子,老师这儿有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看谁最聪明:用什么东西能最快的`把火熄灭?

生:用水浇。

师:不对,再想想。

生:在火上加一横,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灭字。

师:啊,你太聪明了,向你学习。

师:记住了生字,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课件出示:和尚、老太婆、糊涂、力量、消灭、多亏、举起。)指名读,及时表扬。

师:孩子们,孙悟空是除妖的高手,你们也是识字的高手呢,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吧!

生齐说:嘿嘿,我真棒!

四、精读感悟

师:同学们,生字和新词都会读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棒!自己读课文,读流利!(生自由读)

师:谁来单独读前6小节。(指名读)

师:这里有个字要提醒大家“仨”念“sā”是北方的方言,不要念成“shān”。

师:谁把最后的3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他读得好吗?

生:不好。没有读出孙悟空的勇敢、威猛来。

师:那你来试一试。(生大声读)

师:他读得好吗?(好)掌声奖励他!

师:我们边拍手边齐声把课文读一面。(生齐读课文)

师:你知道孙悟空还有什么美称吗?

生:猴哥、美猴王、齐天大圣……

师:孙悟空是本领高强、疾恶如仇的化身。所以千百年来,人们都喜爱他。让我们来听一听人们对他的歌颂和赞美:放歌曲《猴歌》。

(此课堂教学实录获市级一等奖)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新课:

①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词义。

②过渡到新课。

③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④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2、初读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②指名试读课文。

③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④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⑤识记词语,描红。

五、作业 :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验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3、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母爱:

《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导入。

歌唱家用优美的歌声赞美母爱,作为现代文学家的冰心老奶奶又用怎样的语言来传递这份浓浓的母爱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文章《荷叶母亲》。

(引入作者简介)

(二)初步阅读-----感受母爱

1、自由阅读,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的通顺流畅,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 用“本文写了_______(事件),抒发______”的.句式表达。

(2)文中写了荷叶、红莲、母亲,重点是在写什么呢?(母亲)

(3)文中的红莲、荷叶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雨打红莲 ----------荷叶护莲 )

(荷叶----母亲 红莲----我)

2、指导朗读,把握情感

本文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你从诗中哪些词句读出来的?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感情?

形式:教师泛读一部分,请学生朗读,进行点评。

通过比较明确朗读标准(感情、声音、停顿、语速,重音)

(阅读她的文章,一股暖暖的爱总会萦绕在我们的身边,舒缓温馨)

(三)品读赏析-----感悟母爱

1、配乐听读,感知细节

(1)你能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灵感悟、点明题旨的句子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怎样理解这句话?“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2)找出本文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

(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2、集体诵读,合作探究

(1)思考: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在风雨中几看红莲, 红莲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四看红莲。(找出关键语句读出并填表)

(2)指出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四)拓展延伸-----感恩母爱

(1)在读中积累,展示动人画面,阅读冰心另一首母爱诗。

(2)在读中迁移,感恩母爱:献给母亲的一句话:仿写最后一段。

(五)结束语。

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平凡而又神圣,普通而又伟大 ,让我们祝福天下母亲一生平安幸福,健康长寿!

《语文教案[常用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