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水教案

时间:2025-11-18 10:13:06
三月桃花水教案

三月桃花水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月桃花水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月桃花水教案1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诸竞

认读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

“诸”(zh)不能读成(zh)。

(课件出示4)

(2)书写“戎尝诸竞唯”。

字形难点: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诸: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

(课件出示5)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争先跑过去。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曰〕说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信〕的确。

虚词:

〔然〕如此。

〔之〕他(它)。

(课件出示6、7)

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1.师示范读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课件出示8)

2.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最好?

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4.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齐读,两两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课件出示9)

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师小结:距今900年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课件出示12)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注音。

戎( )诸( )竞(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戎( )诸( )竞( )唯( )

戒( )储( )竟( )维( )

三、选一选。

1.诸儿竞走取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知道。 C.他,指王戎。

2.人问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起来。 C.他,指王戎。

3.取之信然——“之”是指( )

A.之间B.它,指李子。 C.的。

四、课文这个小故事,主要写王戎是个的人。

【答案】

一、rón zh jìn

二、戎装戒备诸侯储蓄竞赛竟然唯一维护

三、1.A 2.C 3.B

四、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2.结合理解句子,积累本文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回忆一下,你还能背下来课文内容吗?(学生背诵)(课件出示14)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新课教学( )分钟

二、精读小古文

过渡: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 ……此处隐藏24587个字……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课文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所以教学时,我首先放一段有流水声的优美的音乐,播放几张春意盎然的图片,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到春天的来到,春天的美丽。再通过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文章中,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小组中读读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在回答在“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面镜子。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时,有同学展开想象,在镜子里看到了细雨、鲜花,看到了活泼可爱的小朋友等。为了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我安排了自读、默读、边划词语边读、放开声音朗读、有感情朗读、听老师范读、齐读等读书的环节。给孩子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他们读课文的兴趣。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在课堂上,没有将知识进行延伸,只是局限于课堂,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个环节,发挥学生想象力,放手让学生仿写。

三月桃花水教案15

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四年级

2、学科:语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课题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春天的美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成竖琴、明镜,揭示了春水的可贵。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在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会读生字,8个会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所描写的如诗如画的意境,感受课文的整体美。

3、用心体会中文的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和对偶句等句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通过仔细理解文末,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潺潺的流水让我们看到了春姑娘正向我们走来,她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温暖,让我们看到了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的景象。三月桃花流水更是一番风景,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家刘湛秋,一起走进《三月桃花开》,去感受一下那涓涓细流的一番情韵吧!

二、细读课文,引导疑惑。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朗读得更流畅更有感情。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

(2)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

(3)试着感受“小铃铛”般的流水声和“明洁的丝绸”般的光芒。

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1)思考:当你读这一自然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

一个“醒”把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手法)。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漩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手法)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教师过渡:三月桃花水的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4、学习第3—6自然段。

(1)有感情地依次朗读。

(2)出示句子: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什么是竖琴?你听过竖琴发出的声音吗?(多媒体播放)

三月的桃花水都演奏出了什么声音呢?

来读一读第3、4自然段,并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非常好听,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谁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A指名读B教师引读C男女生分读。

出示两组句子的对比读,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方法的妙用。

(3)过渡: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那么又是什么光芒,像丝绸一样映照着蓝天呢?

(4)那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带上你的喜悦之情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

(5)谁想把这种美得感受带给同学们,读给大家听一听?

(6)这么美的景色,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

(7)听着同学们读的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一下,在这幅春天的美景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第3、4自然段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与第一个疑问句相照应,回答了“是什么声音”这个问题。第5、6自然段用温柔、亲切、优美的语句写出了“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与第二个疑问句相照应,回答了“是什么光芒”这个问题。

这珍贵的三月桃花水带给我们如此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美它吧!

5、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1)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2)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拓展交流

1、反复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中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呢?

课堂小结

是啊,三月桃花水,它是春天的竖琴,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乐曲,它是春天的明镜,让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让我们做一个有心人,也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春天的美景,用心来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用笔来描绘心中那一幅美丽的画卷吧!

布置作业

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小组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春天的可爱。同时大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三月桃花水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