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积累探索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建立空间想象。
教学准备:
每生准备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框架;师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图形了,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最简单的图形,请你们快速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点,一条直线)
生:点、线
师:我的这个点和线都画在一个什么上?
生:黑板、面
师:对,都画在一个面上。现在请你们拿出身边的长方体,找一找长方体中的点、线、面。
师生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
二、新授
师:长方体中的线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棱”,长方体中的点也有一个固定的名字叫做“顶点”。
师:我们现在初步了解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如果大家想更多的了解长方体,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师:大家提出的既有关于面、棱、顶点数量的问题,又有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课件中给出的这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问题:
面1、长方体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棱1、长方体有几条棱?
2、哪些棱长度相等?
顶点1、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棱是怎么形成的?顶点是怎么形成的?
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生:8个
师:怎样有序地数?
生:可以先依次数上面的四个,再依次数下面的四个。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呢?
生:6个
师:谁能有次序地数出这些面?
师:谁能用具体的方位名词有次序地数出来?
师:长方体有6个面,依次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师:还可以怎么数?
师: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观察物体,现在试着从一个角度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生:3个
师:这三个面的对面都看不到,所以用3乘2就是总数。用这样的方法也能数出长方体的面数。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有的长方体中也有正方形。
师: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长方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生: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上面和下面
师:你们说的前与后,左与右,上与下都是相对的关系,所以简单说就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我们是看出来的。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有看错人的时候,所以用眼睛看出来的不一定正确,你们有什么方法能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吗?
生:可以把长方体拆开,拿相对的面对比,如果完全重合,就说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的方法真棒,那我们就一起来操作和证明一下。
师:相对的两个面放在一起完全重合了,说明大家的结论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完全相同?完全相同的两个面,它们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长相等,宽也相等。
师:关于长方体的棱,你们知道有几条吗?
生:12条
师:谁能有次序地、不重不漏地数出来?
请学生来数
师:刚刚那位同学的数法我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仔细观察,他是分成几组来数的?每组有几条?
生:三组,每组有4条。
师:为什么要这样数?
生:因为每一组中的棱长度是相等的。
师:哪些位置的棱长度相等呢?
生:位置相对的棱
师:我们用尺子量一量是否相等。
师:确实,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师展示长方体框架:假如这个框架中缺少了一条棱,你能想象出缺的这条棱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可以通过相对的棱想象缺的那条棱的样子。
师:如果在一组相对的棱中去掉三根,剩一根,你能想象出去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吗?为什么?
生:能,可以通过剩下的那根,想象出跟它相对的其他三条棱的样子。
师:按这样的道理,我们在每一组棱中都去掉三根,依然可以想象出完整的`长方体的样子。我来试试去掉这些棱后,会是什么样子。
生:只剩下三根棱。
师:这三根棱有什么特殊?
生:它们相交于一个顶点。
师:对。这是三条非常特殊的棱,我们把它们分别称作长方体的“长”“宽”“高”。也就是说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在一个长方体中,我们通常把竖着的这条棱叫做“高”,正对着我们的棱叫做“长”,“长”旁边的那条是“宽”。大家来指一指我手中的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体会同一个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同而引起的长宽高的变化。
师:根据相对的棱相等,所以“长”对面的棱也是“长”,“宽”对面的棱也是“宽”,“高”对面的棱也是“高”,由此可知,长方体有4条长,4条宽,4条高。共计12条。
师:如果让大家利用小木棒来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思考一下需要几组木棒,共几根?在下面给出的木棒中你可以如何搭配来组建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出示例题:
四根8厘米,八根3厘米,四根6厘米,两根5厘米。
生1:长8,宽3,高6
生2:长8,宽3,高3
生3:长6,宽3,高3
师:生2和生3搭建的长方体都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想象一下,把长缩短到3厘米,这个长方体 ……此处隐藏15137个字……)
②棱的认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处,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③顶点的认识。
师:再继续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处,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通过用手触摸、用眼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观察长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的顶点。)
(2)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分两个层次探究,难点分散,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照方位进行有序地数。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个)
问每个面是什么形状?(讨论)
通过讨论观察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上下、左右、前后面运行重叠画面)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操作演示。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带磁性的贴面糊上六个面(用三种颜色涂六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相等)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棱的特征。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的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研究棱的特征。棱的特征要根据它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而不重复、不遗漏地准确数出12条棱。(板书:12条)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注:没有多媒体的可用实物演示操作,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作色)
③通过操作和演示探讨长方体顶点的特征。
师:研究顶点,应从个数上来研究。
通过课件演示或实物操作得出长方体有8个顶点。(方法同上)(板书:8个)
④师生共同小结出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现在你们讨论一下,如果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度,只要量出哪几条棱就可以?为什么?(启发学生只要量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那么你们知道像这样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什么呢?
师(结合多媒体演示说明):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在立体图上分别标出长、宽、高)
练习:教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练习后教师说明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反馈练习: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
认识透视立体图。
(1)让学生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讲台上的长方体纸盒,(纸盒上各个面分别标上数字1~6)如图:
问:最多你能看到几个面?(让学生报出所看到的面的号)
(正面远处的同学只能看到一个面,还有能看到两个面的,最多也只能看到三个面)
(2)师: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从右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出来就是这样的屏幕显示立体图。
师:这个图中你们看到了哪几个面?哪几个面看不到?教师结合多媒体的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屏幕出现)
(3)加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①出示下图,想象出与之对应的长方体。
②出示一组长方体,让学生说出所想象的长方体是其中的哪一个。
③电脑将长方体补充完整,让学生再次感知所想象的正确的长方体。
3、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2、补充练习:这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请你根据存在的数据,说出这个物体的上面是什么形状?并说出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都是长方形
(6个)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两个面相等
长方体─(12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8个)顶点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5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13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同桌讨论,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讲评。
师: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认一认。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13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学生自学后,指名回答。
二、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你们带来的纸盒,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
(学生开展研究,教师同时参与多个小组的研究和讨论。)
约8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哪些特点?是怎样发现的?
按面、棱、顶点进行交流。
师:刚才大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很多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把刚才研究的结果填入14页的表格中。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练一练
教科书第15页第2、3、4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