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优秀教案

时间:2025-11-24 19:05:09
爱莲说优秀教案

爱莲说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能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能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能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淤()泥洗濯清涟()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吗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焉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二、指导学习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这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3、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能够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能够讨论,实在不懂的能够作上记号。)

4、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探究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老师综合归纳:

2、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述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那里我们能够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讲:语言组合构成文章,怎样使语言到达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3、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4、文中对莲花的描述有什么作用5、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6、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9、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10、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那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11、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12、“出淤泥而不染”写出了莲花什么相的品格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用心的教育好处。我们应持续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四、巩固练习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爱莲说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朗读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

知识目标:

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

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4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展示关于荷的诗句

二、作者简介

生先谈,然后看大屏幕

三、词句闯关

1.解释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为。

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读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

①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②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四、美点探寻

(一)、聆听课文,享受文章美

1、 听读课文。(教师背诵课文,配乐。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荷之风韵)

2、 小组合作,疏通词句

(二)、 读通课文,感受语言美。

1、教师介绍“说”这种文体。

2、读文,感受语言形式的美。

(三)、 读懂课文,领悟品格美【小组讨论完成】

1、 作者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三种花,分别是什么?(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莲——君子)

2、菊像隐居者一般,隐士的人格特征是什么?

(独善其身,不问世事,接近莲的特质“出淤泥而不染”, ……此处隐藏14325个字……涟而不妖

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香远益清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

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

表里如一,正直无私

美名远播,根基深厚

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

3、小结

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君子如莲,洁身自好,正直进取却又廉洁自律,谦卑谨慎,美名远播。

通过对莲花的赞颂,表达了作者既不愿意消极避世,孤高自诩,又不愿意趋炎附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要做一个洁身自好,积极进取,谦虚谨慎,表里如一,受人敬重的谦谦君子。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4、菊花、牡丹分别象征哪一类人?作者对他们怎样的态度?试着读一读。

(七)拓展延伸象征意象的延伸

梅花迎霜斗雪,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和傲骨的花种,虽然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强、快乐地绽放,表现了一种开拓进取,迎接希望的无畏精神与乐观性格。

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春竹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竹子象征品德不俗、高风亮节、谦虚自持的人中君子。

菊,陶渊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黄巢赋予它饱经风霜替天行道的勇士风范“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李清照赋予它伤感的情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陈毅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松松历寒不衰,四季长青是傲骨峥嵘的勇士的象征。

爱莲说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 枝 独 秀、独 擎 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爱莲说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