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读后感

时间:2025-09-01 19:05:33
草原的读后感

草原的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原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的读后感1

夕阳、草原、毡包、羊群……一切显得那么静谧。倏然,一曲古老的蒙古长调,悠悠响起。歌声中,一行人从一座最大的蒙古包中走出。他们先是互相拥抱,继而又是握手。走不几步,却又再次拥抱,显得很是不舍。这些人中大都是身着民族服饰的蒙古人,另一些则明显是汉人。他们互相说着道别,又说着来年再见的话语。蒙古族的老人颤颤巍巍,却坚持拄着拐杖,来送远行的客人。小孩们围在那些汉人叔叔和阿姨的脚边,一个劲问道他们何时再来?

这些汉人明显来自大都市。他们衣着时髦,举止得体,处处显得大方而又自信。但在此分离时刻,也忍不住红了眼睛。在这荡漾着古老风情的草原上,面对着这一群豪爽诚朴的蒙古主人。作为客人的那一段记忆将浓浓的,深深的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回味一生。

最终汉人们走上他们的座驾。那是一辆线条流畅的“陆虎”越野车。车子鸣着汽笛,在可爱的羊群之间缓缓穿行。面对这一庞然怪物,羊儿们丝毫不觉诧异。依旧闲适地吃着草,安详地望着怪物的`远去。显然,在它们心中,已视怪物为同伴。

便在这时,有几个年轻的蒙古汉子忽然跃上马背,追向远去的车子。他们一边驰骋,一边扯着脖子大声歌唱。与此同时,老人们、女人们拿起马头琴,拉奏起来。这会儿,虽然天地不再静谧,但他们原先难过的心情,却随着歌声和琴声渐渐明朗起来。与此同时,天涯、碧草、斜阳,三者间似乎也渐渐浑然一体,融为一幅永镌的画面。

是啊!暂时的离别,只是为了更为欢喜的重聚。

草原的读后感2

在《草原上的小木屋》这本书中,罗兰·英格斯·怀德以她细腻的描写,将女孩们成长中大大小小的事写得生动感人。更将父母手足间的亲情,以及拓荒时代人们的勤奋、勇敢,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开拓新生活的期望鼓舞下,父母带着不满七岁的罗兰和姐姐妹妹,驾驶着大篷车离开了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他们经过明尼舒达州、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驶过结冰的湖面、渡过激流、攀登悬崖,惊险万分的渡过了涨潮的'河流。来到了堪萨斯州大草原。他们建起了一座小木屋,在独立镇附近定居下来。爸爸开荒打猎,好让一家人吃上饭菜。他们抵抗过狼群的袭击、躲过草原的大火、挨过热病的生死关头,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有一天,罗兰和妈妈发现烟筒失火了。小罗兰镇定地跑进屋里,用自己最大努力将摇椅上的姐姐和小妹妹使劲推出去。自己则留在了屋子里,迅速的将地上正在燃烧的木棒拾起来,飞快的丢进火炉里。火势一下子小了许多。在妈妈的帮助下,火终于灭了。爸爸回来后,重新修好了烟筒。妈妈还烤了香喷喷的野鸭。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前,吃着烤鸭,高兴得又唱又跳。罗兰的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是多值得我们学习呀!

从罗兰一家人身上我明白了:坚持就有希望,有胜利;当一个人遇到困难不应该去害怕,而是去勇敢面对。这样人们就会进步,社会就会发展。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那简陋的小木屋里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

幸福是一个甜蜜的字眼,它不在他方,就在我们身边。幸福来之不易,因此需要我们珍惜。无论你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只要怀着一颗珍惜幸福的心,就会倍感幸福。

草原的读后感3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著名作家罗拉英格斯怀德所著,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罗拉一家离开大森林,历经险阻迁徙到西部草原的生活。

罗拉一家人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最后来到了西部大草原,他们一家人齐心协力的建造起了自己的'小木屋。小木屋虽然盖好了,但是,生活需要水。罗拉的爸爸又忙着开始打井。爸爸请了一位老先生帮忙,打了一天又一天,井已经很深了,可还是没有水。老先生每次下井都要带根蜡烛,到了井下就将蜡烛点燃。有一天那位老先生下到井里时忘了带蜡烛,不一会儿就晕倒了,罗拉的爸爸赶紧把绳子上的桶取下来,然后用绳子绑住自己下到井里,在把绳子绑到老先生身上,接着让罗拉的妈妈将老先生拉了上来,再用同样的办法将自己拉了上来。最后把老先生抬到小木屋,生了一盆火,并给老先生喝了些水,过了一会儿老先生醒了。爸爸长长的嘘了口气说:“真吓人哪”。

故事读到这里,我便明白了,老先生为什么每次下去都要带根蜡烛,并且每次都要将蜡烛点燃,他这样做主要是根据蜡烛的燃烧情况来判断井里是否缺氧。我顿时懂得了一个道理,火点不燃的地方就说明缺氧气,人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同学们这本书的有趣之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你读后就知道了。

草原的读后感4

开学了,我学了《草原》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去内蒙古那边的情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与红旗叔叔一家二口开着车,经过延庆、大同驶向朝思梦想的草原,四面都是草原与一些小山丘、还有几座敖包。敖包据说是怕在草原上迷路而建的,草原上有一群群的马、牛与羊,给无边的草原添上了生机。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国家生态保护基地,一进门,我立刻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丛中有一条窄窄的曲折的水道,我们坐上了主人的快艇,进入芦苇丛,一进芦苇丛就听到鸟儿在叫,走了一会儿,鸟的叫声就更多了,天上的鸟也多了起来。我们在一个小小的岛上停下来摘芦苇,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红色尖嘴的白鹭和一群不知名的鸟,主人一叫,白鹭也跟着叫了起来,那些不知名的小鸟却被叫声吓跑了。我们还看到了几只绿脖子的鸭子在水面上悠然自得的玩耍,它们不时的捕捉水中的鱼,一眨眼的工夫,就见它们嘴里都叼着一条小鱼。接着我们又到了一个大岛,岛上有一户人家和几座空房子,还有一个高高的竹塔,登上高塔整个保护区都看得非常清楚。

我不禁感叹草原的辽阔与美丽,同时惊叹在茫茫无际的草原之中竟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真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的“绿色基地”。

草原的读后感5

这次,我看到老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天空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新鲜,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来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山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象给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多么优美的语言,多么流畅的旋律,这就是语言大师的风格,这就是文学巨匠的笔墨。

在《草原》一文中,老舍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辽阔美丽的草原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文章笔意流畅,韵律感强烈。老舍先生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景物的美、人物的美和语言文学的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草原的美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深刻了解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美,深深感受到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读老舍先生的《草原》,如同置身于美丽的巨幅画卷,呼吸着浓 ……此处隐藏2979个字……

作者用清新的笔触把各个人物的形象写得非常生动:爸爸遇到困难百折不挠,处处关心家人;妈妈勤劳勇敢,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把一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爱德华先生幽默友好,极有爱心;劳拉活泼开朗;玛丽文静,懂事;小宝宝嘉丽惹人喜爱;狗狗杰克忠诚听话……这些人物活灵活现的形象,我久久沉浸在故事里,感触这坚强而幸福的一家。

从劳拉一家的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就有希望,团结就会胜利。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一味地害怕是不行的`,应该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只有这样,人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劳拉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但在那简陋的小木屋里,却充满了爱,装满了幸福,洋溢着快乐,让人感到无比温馨。

幸福是一个甜蜜的词语,它就在我们身边,幸福来之不易,因此我们要加倍珍惜。无论你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只要怀着一颗珍惜感恩的心,就会倍感幸福。让我们放下世俗的名利,回归自然,去感受幸福吧!

草原的读后感12

暑假里,我读过许多书,有《莎士比亚故事集》《葫芦湾来的孩子》《大侦探海啦啦—疯子杰克的生死挑战》…………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草原上的小木屋》。它告诉我要做个像劳拉一样勇敢的人。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劳拉一家因为森林在修路,嘈杂不堪,只能离开大森林去草原上安家。他们在草原里快乐地住上了一年。这一年里,他们衣食无忧,但也存在着危险,一旦遇到危险,劳拉一家总会一起面对,并最终化险为夷。直到士兵要来赶走大草原的移民时,他们才停止了这段幸福时光。

这本书中令我敬佩的人有大方的玛丽,为他人着想的查尔斯,温柔的卡洛琳…………而最令我佩服的人物是劳拉,因为她非常机智勇敢。有一次,劳拉家里的烟囱起火了,一节燃烧的木头掉到家里的地板上,劳拉马上捡起来扔进炉子里,拉着摇椅的椅背把玛丽和喜丽救出来。直到妈妈用水扑灭了大火。遇到危险时劳拉能保持冷静,想办法解除危险,这是我从中学到的道理。

一天下午,我独自一个人去琴行学钢琴和小提琴。路上,遇到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虽然衣著朴素,但眼神虚伪,闪烁不定,给人假惺惺的感觉。她突然拉住我的`衣服问我:“小朋友,去华润万家怎么走?”我觉得她一定是坏人,因为旁边那么多大人她都不问,偏偏问我这个小朋友。我不理她,她竟不让我走,伸出右手紧紧拽住我的袖子,还说:“你怎么不告诉我?”我想起要像劳拉一样面对困难。我说:“你看,那有个警察,你去问他吧!”她看到警察,赶忙放开我,急匆匆地走了。

《草原上的小木屋》告诉我要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希望你也读读,并有所收获。

草原的读后感13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美国一位叫罗兰。怀特作家写的。

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劳拉一家人驾着大蓬车离开了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一同去西部大草原拓荒。他们经过涨水的河流、结冰的湖面等危险重重的地方。一路翻山越岭,攀登悬崖,终于到了草原上,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小木屋。爸爸开垦荒地、打措;小朋友们读书、嬉戏;妈妈洗衣、做饭……一家人在草原上一起抵抗过狼群的袭击、躲过草原的大火、挨过热病的生死,还与邻居爱德华兹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快乐甜美的'时光。

在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是爸爸,他充满生活经验,他能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能建造一座房子;他的阅历非常丰富,知道下到井里点火,这样会比较安全;他也特别地爱孩子,每次去镇上回来给他们带来了好吃的,还买了漂亮的发夹子,他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被劳拉一家的坚强意志所感动。他们从威斯康星州的大森林搬家开始,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和考验,但她们没有哭泣,也没有放弃,他们选择了坚强,她们的日子过得虽然艰辛,而那简陋的小木屋里却充满了爱,装满幸福。

我们从小就有爸爸妈妈的呵护,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穿着美丽的衣服。但是,我们每当遇到困难时,就容易放弃,我们少了一种信念,少了一种坚定,少了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心中一定要有爱,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要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件事,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草原的读后感14

《草原上的小木屋》是罗兰。怀德的代表作,是美国第一代人的拓荒史,也是一部美国西部草原的风情史。这本书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在草原上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惊险的故事。

主人公劳拉和玛丽是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她们跟着爸爸查尔斯和妈妈卡罗琳,乘着马车,一起来到了堪萨斯州大草原,建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房子、马圈、牛圈、井和菜地。在美丽而充满危险的草原上,劳拉和玛丽经历过赤身裸体的印第安人、草原大火、野狼袭击等各种危险,但是在爸爸亲手盖的温馨小木屋中,一家人还是度过了一段自给自足的甜美时光。虽然他们性格各异,但都为家人的幸福而顽强的奋斗着。

其实查尔斯一家很特别,特别是查尔斯喜欢唱歌,喜欢拉小提琴,而且他身上有种西部牛仔的血性和狂野。当遇到狼群的那个夜晚,大家都睡着了,只要他一个人带着枪,守在窗前,时刻守护着家人的安全,这让我很感动。因为在这么危险的狼群之前,查尔斯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守护家人安全。我要学习查尔斯的勇敢和负责,在任何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能逃避,而要勇敢面对,尽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主人公玛丽和劳拉对任何人都非常友善,比如在对待印第安人的.态度上,其他白人拓荒者都和印第安人成为仇人,最后被印第安人杀掉,而他们却和印第安人成为了朋友。有一次,查尔斯一家面临着生命危险,才会有一个名叫苏答杜谢尼的印第安人来拯救他们。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查尔斯的勇敢,它能让我不畏惧困难,在危险面前从容不迫,从而战胜一切困难。我也学到了玛丽和劳拉的友善,这能让我交到更多优秀的朋友,使自己一生受益。

草原的读后感15

开学了,我学了《草原》这篇课文,使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去内蒙古那边的情景。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和红旗叔叔一家二口开着车,经过延庆、大同驶向朝思梦想的草原,四面都是草原和一些小山丘、还有几座敖包。敖包据说是怕在草原上迷路而建的,草原上有一群群的马、牛和羊,给无边的草原添上了生机。走着走着我们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国家生态保护基地,一进门,我立刻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丛中有一条窄窄的曲折的.水道,我们坐上了主人的快艇,进入芦苇丛,一进芦苇丛就听到鸟儿在叫,走了一会儿,鸟的叫声就更多了,天上的鸟也多了起来。我们在一个小小的岛上停下来摘芦苇,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红色尖嘴的白鹭和一群不知名的鸟,主人一叫,白鹭也跟着叫了起来,那些不知名的小鸟却被叫声吓跑了。我们还看到了几只绿脖子的鸭子在水面上悠然自得的玩耍,它们不时的捕捉水中的鱼,一眨眼的工夫,就见它们嘴里都叼着一条小鱼。接着我们又到了一个大岛,岛上有一户人家和几座空房子,还有一个高高的竹塔,登上高塔整个保护区都看得非常清楚。

我不禁感叹草原的辽阔和美丽,同时惊叹在茫茫无际的草原之中竟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乌梁素海湿地保护区。真希望中国多一些这样的“绿色基地”。

《草原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