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5-09-03 16:52:11
《呼兰河传》读后感(优秀)

《呼兰河传》读后感(优秀)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1

这个假期,我读完了《呼兰河传》,深深感到作者萧红所处的旧社会中人性的自私与丑恶。

呼兰河城是个很不同的城市。那里的人们坚守旧东西,畏惧新东西。就拿牙医生来说吧,她会用洋法子拔牙,技术先进,既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增加拔牙的卫生程度,按理说应该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可人们只是好奇,却都不敢尝试,觉得拔牙方式太奇怪,有点可怕。于是仍然用土办法拔牙,结果可想而知。

呼兰河城的人们不但好面子,而且贪图小便宜。只要一下雨,城里就满地泥坑,使得人马过不了路。那为什么不把泥坑填上呢?因为有时猪会淹死在坑里。这么一来,卖猪肉的把它捡走切成肉片,人们就有便宜猪肉买了。可有时瘟猪肉也会混在里面。哈哈,这下就热闹了,原先高高兴兴买便宜肉吃而患病的人,现在大声嚷嚷着卖猪肉的没良心;运气好没得病的人,就笑话得病的人,以为自己聪明绝顶;还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一说起自己家买了便宜肉,家长就会脸红得跟个苹果一样,大声反驳孩子,并且对孩子又打又骂。孩子哭着找外祖母,外祖母正想安慰一番,一看有邻居在往屋里张望,觉得丢面子,也就开始打骂孩子了。然而这些呼兰河城的人不但不肯填好泥坑,而且发明了个说法,把“瘟猪”说成是“淹猪”,这样不但占了便宜,而且能保全面子。这不是典型的“掩耳盗铃”嘛,你们说好笑不好笑?

呼兰河城里的人们重男轻女。比方说,塑像的人把男人塑得十分凶猛,却把女人塑得很温顺,像是尊敬女人似的.。其实正好相反,他们把男人塑得凶猛,是要让你一见生畏,不但磕头而且要心服。而把女人塑得温顺,是在暗示着,温顺的就是老实的,老实的就是好欺负的,那就快来欺负她们吧!

在《呼兰河传》的字里行间,我还看见了孤独的作者和破败的宅院,可怜的小团圆媳妇和她被折磨致死的故事,一贫如洗的有二伯和他非同寻常的经历,勇敢无畏的冯歪嘴子和他乐观向上的精神……

我们这一生为什么而来?我不禁思索。为磨练意志而来,为学习知识而来,为追求幸福而来,为改革创新而来,为中华腾飞而来。如果想做到这几点,就先得明白生命的意义,就要像冯歪嘴子那样乐观、坚韧、勇敢、顽强、敢于同命运抗争,要有“人人平等”和不贪小便宜、不好假面子、不受诱惑、除旧革新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也会对得起先辈们的流血牺牲、艰苦奋斗。

要想在强大的压力下存活下来,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们就只能如此,别无选择。

《呼兰河传》读后感2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每当听见这首《童年》,我就会无限感慨即将逝去的美好童年。

在《呼兰河传》中,我了解了作者萧红的童年: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语相向,祖母针刺手指的痛……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冲淡她童年的快乐!在灰暗的呼兰河城中,让作者感到最快乐的,是祖父的后院。

后院里,她无拘无束的成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学祖父的用作,瞎铲地,把狗尾草认成稻谷,吃黄瓜,追蜻蜓,采瓜花,捉蚂蚱,泼水……玩累了,随便找地睡觉,捅窗纸,吓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一个生机盎然、自由自在的后院——快乐的童年!

萧红笔下的“后院”,犹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调皮任性在其中尽显无余。我羡慕她的童年,我也好想让我的爷爷藏起我的.草帽,和我捉迷藏,陪我念诗,一起在后院玩耍……

看着萧红的童年,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思绪万千。记得十岁那年的一天,爷爷带回了几只刚出壳的小鸭子。小鸭子全身黄色,毛茸茸、肥嘟嘟的,只有手掌那么大,走路还跌跌撞撞的,鸭子十分滑稽,真惹人喜爱!爷爷把小黄鸭放养在屋旁的荒地上。爷爷说,喂养鸭子的重任就交给我了。我开心得不得了!看着这可爱的小东西,情不自禁的伸出小手,想抚摸它。说来也怪了,一只小鸭子似乎通灵性似的,居然伸长脖子向我凑过来。我喜出望外,用手轻轻的摩挲着小鸭子的毛,柔柔的、软软的……我赶紧抓了一把米,放在手心,小鸭子便迅速地伸过头来吃米。其它鸭子看见了,也都一跌一撞地向我跑过来,我任凭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用扁扁的嘴不停地啄我的手。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放学回家,就来到荒地和这些小鸭子一起,给它们喂食,陪它们觅食,和它们玩耍……我仿佛就是鸭子家族中的一员。

可是,再看看周围同学们现在的童年,整日与手机、电脑、卡片为伴,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数也数不清的玩具,又有几个小朋友的童年能真正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呢?虽然我们是农村孩子,可还有很多同学连韭菜和小麦都分不清楚!真是悲哀!

读了《呼兰河传》,对我触动颇深。童年应该像万花筒般多姿多彩的,不仅仅是电脑游戏和各种各样的玩具,还有花草树木、蝴蝶蜻蜓;还有风景名胜、小狗小猫;还有……同学们,请珍惜我们的童年,让我们的童年回归自然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3

《呼兰河传》就描述着萧红的童年,她的童年,虽然艰苦。但和呼兰河一起度过的那段美妙时光,总是在她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写了这本《呼兰河传》。书中,洋溢的是她对祖父的那份爱,官僚父亲,严厉母亲,还有古怪的祖母,都不会让她的生活变得痛苦与充满伤痕,因为她有一个无比爱他的祖父。祖父的园子便是她快乐的天堂。

她与祖父之间的快乐时光,是她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在呼兰河的那段生活,也使她小小的心充满了快乐。祖父教她的古诗启蒙,也为她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跳大神,逛庙会,看戏,小团圆媳妇之死,农村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

还记得这本书结尾的那段话:“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岁了,当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

祖父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童年享受到的唯一温情就来源于祖父。所以祖父的去世给萧红极大的打击,她的童年便结束了。有文学评论说,萧红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他没有渲染萧红的伟“大”,而是承认了萧红的渺“小”。她的字里行间,正是一派稚拙可爱的孩子气。

我们固然没有萧红那样悲惨的命运,我们拥有宠爱自己的父母,我们享受着自己美好的童年。还记得她和祖父的 ……此处隐藏8912个字……,“我”的眼里处处新奇,摘一个黄瓜,拔一棵白菜,用颜料往指甲上染,用观音粉往门上划,就算是“火烧云”出来也可以盯上它一两小时。但“我”那童年的乐趣掰尽手指也只有这么多了。只有那一个慈祥而有童心的祖父为“我”的童年增光添彩。

祖父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并非是呆呆傻傻的憨笑,也并非是兴高采烈的大笑,他笑得像个孩子。“我”总是跟着祖父,似乎有他的地方就有无尽的欢乐,祖父还没起床,“我”的耳旁总会响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诵读声。到了傍晚睡觉时,祖父也总会给“我”讲故事,但那点小小的乐趣,怎能耐得住寂寞?

写到这儿,“我”的笔锋陡然一转,写家中的荒凉之景,“刮风和下雨,这院子是很荒凉的”“多大的`太阳照在上空,这院子也是荒凉的”,原本的青草绿树,花朵昆虫,都被破旧残物取而代之,没有什么乐趣。邻居们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

刻板单调,而那路过的黄鹂留下的歌声,也许是那冬天里的一丝温暖,黑暗中的一抹阳光。

那时的呼兰河是无知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下雨天,都会遭受深陷其中的危险,淹鸡淹鸭,闷猪闷狗,遭遇许多次的危害,却无一人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这一泥坑子也误导了人们许多事,人们吃猪肉,却被商家哄骗说猪肉不是瘟猪肉而是淹死猪。这些事可笑而又令人深思。

两位主人公的故事最令人唏嘘。

小团圆媳妇深受封建思想迫害。“很快,小团圆媳妇被抬进大缸中,满是热水,滚烫的热水。”“她在缸中,叫着,喊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脸浇的通红,她不能在挣扎了”,小团圆媳妇的死迎来的不是哀伤和叹息,而是一片掌声雷动和哈哈大笑。“我”用悲愤的笔调狠狠地鞭挞了这一践踏生命的行为,这种封建思想,迫使着后代一步步走入死亡的边沿。

冯嘴歪子和邻家王大姐不声不响的来了个“隐婚”,生了小孩,但后来王大姐承受不住病痛的折磨死去了,冯嘴歪子毅然拉磨,买年糕,承担下了抚养儿子的义务,并坚强的活下去,即使生活似一个人遍体鳞伤,到后来那每处伤口都会成为身上最强壮的地方。

《呼兰河传》的动人故事,泪中带笑,笑中有泪,可是仍有美,即使有些病态,却不能不使人炫惑。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有一个偏远又动人的小城叫呼兰城,萧红的《呼兰河传》真实地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那里的人,既善良又愚昧,有些可恶却也无辜。其中令我有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第四节和第六章。

第五章说老胡家娶了一个团圆媳妇,但是那个团圆媳妇莫名其妙地病了。老胡家为她跳了好几次大神了,不见好。偏方用过了,各种各样的偏方都用过了,就是不见好。最后,有一个人,自称“云游真人“。他说觉得这里有难,特来相助。我看到这里,觉得这个人还挺好的。他说要抽帖,抽到黄的和红的是好的,抽到绿的和蓝的就不好了。婆婆刚要抽,结果那个人说每帖十吊钱,不满意还能抽。十吊钱不是小数目啊,我这才意识到这个人是个骗子。那婆婆抽了两次,一个绿的一个蓝的。我觉得那个人手里只有绿的和蓝的。真是一个大骗子啊!婆婆着急,问怎么办?那人用笔写了四个字,要贴在团圆媳妇的手心和脚心上。他一看,团圆媳妇的脚心上被婆婆用铁烙过了,就吓唬婆婆说“这疤会给阎王爷留下不好的印象。”看婆婆不怕,又说得更严重,把婆婆吓坏了,让他在两个脚心上画了几笔。这样一算,总计五十吊钱。我更确定这是骗钱的骗子了。老胡家应该辨别一下这是不是骗子,但是当时的'人都太迷信了,愿意花这点钱。给小团圆媳妇出药方的,多半是说要举行什么仪式,要把团圆媳妇的魂找回来。

第六章就更有趣了。姓有的二伯,有二伯,常常做出奇怪的事情。踢着石头了,他明知道石头没耳朵,他还要对石头说话。鸟往他身上拉屎,他要骂鸟。

有二伯有些自恋。听别人叫他“有二掌柜的”或“有二爷”或“有二东家”他开心。有调皮的小孩叫他的乳名“有子”,他不高兴,追着打他们。不过,有二伯的爸爸,也就是祖父,叫他有子,他不介意。

有二伯自相矛盾。他在萧红面前说他跑毛子时,不怕毛子的刀枪,毛子在外面乱叫,他在屋里自己煮面条呢。他说:“杀又怎么样?不就是一条命吗?”在祖父面前,他就说:“不怕,怎能不怕?也是吓得抖抖乱颤……眼看着那是大马刀,一刀下来,一条命就完了。”萧红听到了,她问有二伯,有二伯却说:“不怕……是人还有不怕的吗?”

有二伯有次偷东西,被萧红撞见了。萧红偷黑枣时,有二伯会去告状。这次有二伯偷东西了,偷了一罐铜酒壶。他说双方互不告状。萧红同意了。有二伯还偷各种东西,只要有东西没了,都说是有二伯拿走了。

《呼兰河传》这本书,虽然只有平淡的文字,但让人回味无穷。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没有了旧社会时的封建思想,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地位,也没有了欺压百姓的罪恶统治者。

疫情期间,我读了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这本书。记叙了旧社会人们的封建,思想,导致无意识的杀人。但其中也充满了人们对“生”的希翼。

在整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小团圆媳妇,才只有12岁,嫁过去了没有几天,那家就开始打团圆媳妇,打得很厉害,总是传来哭声、叫声。邻居都说那团圆媳妇早该打,走路快如风,坐得笔直、不害羞。而在我心目中,他是最活泼、最可爱的.。那家不打了,又开始跳大神,跳了一个冬天,把团圆媳妇都跳出病了,面黄肌瘦,但还是笑呵呵的。这团圆媳妇一病,她婆婆就给她吃连毛鸡、吃黄连猪肉,又请来抽帖儿的,还把他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竟还用烧红的烙铁烙她的脚心。眼见小团圆媳妇越病越重,人们又想出了法子一当众洗澡。这消息一传开,邻里都来看热闹。团圆媳妇被破棉袄蒙着,蒙的没头没脑的。过了一会儿,小团圆媳妇被当众脱了衣裳,还进大缸,用滚烫的热水浇,她叫着、跳着,但怎么也跳不出来,被人们按着。最后连洗了三次,洗一次昏一次。还没有到二月,那个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死了,那小团圆媳妇一死,老胡家也乱了。我读完后为小团圆媳妇打抱不平总有两三颗冰凉的泪珠落下,不觉感叹一个孩子竟然都会成为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我的奶奶就是一名小团圆媳妇,她12岁订了婚,嫁给了我的爷爷,奶奶的婆婆也对她很不好,经常打她、骂她,有时还骑在她背上打。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婆婆虐待儿媳的画面?难道古人都是以捉弄儿媳为乐吗?奶奶现在有70岁,不识字,还患有高血压、脑梗塞,但是她对生活总是报以乐观的态度,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折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奶奶有封建思想。奶奶共有两个孙子,但是对我的堂弟更疼爱一些,如果堂弟弄坏什么就说是我的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有时我晚上梳头发,奶奶就不让我梳,说晚上梳头不好,尽管如此,我还是很爱我的奶奶。

我们新时代拥有了新文化,对于那些封建思想我们要巧妙对待,人们的迷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新社会的新风尚是不能改变的。

通过读《呼兰河传》,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活在希望之中,要明辨是非,对于封建思想不能盲目跟从,建立新的社会。思想意识。生为女孩,我一定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用法律来捍卫自己,决不能让那些无知者和恶人,拿新中国未来的花朵去践踏侮辱

《《呼兰河传》读后感(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