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小班社会教案汇总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社会教案 篇1内容:
1、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2、小朋友们乐了。
说明: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抓住春天“花儿香,鸟儿唱”等的特点展开活动,让孩子接触一些粗浅的知识,让幼儿在认识春天、感受春天美景的基础上,产生愉悦感,激发其热爱春天的情感。
活动目的:
1、 观察春天的花与鸟,激发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
2、 布置春天特征的环境,感受春天的'美。
3、 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一: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建议:
1、学念儿歌“春天说了些什么?”
2、带幼儿到户外观察:观察花朵、树叶、小鸟、小草等。
3、学唱歌曲“春天”(附教材)
⑴ 弹奏音乐,可以做花、做鸟、做树叶、蝴蝶、蜜蜂、小兔等动作。
⑵ 在音乐旋律下,拍手念儿歌。
⑶ 学唱歌曲,注意咬字清楚、音准等。
⑷ 在音乐伴奏下,学习歌表演的动作。
4、粘贴:“春天来了”,可作展出用。
5、手工:柳条与花朵(绉纸)悬挂在教室中。
小班社会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
2、鼓励幼儿用儿歌表达自己的成长。
活动准备:
爸爸妈妈、穿衣、洗脚、擦桌、扫地、给花浇水的图片、
重点难点:
结合图片说儿歌,感受成长的快乐。
活动地点:
活动室
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讨论,你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说你小吗?为什么?他们说你小,你承认吗?你能够做什么?
2、逐一出示图片,让幼儿说说图片上是什么?你能够做到吗?让幼儿发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小了。
3、老师将图片和儿歌结合在一起,把儿歌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4、幼儿和老师一起说儿歌,体验成长的快乐。
5、幼儿集体、分组个别相结合说儿歌。
6、鼓励幼儿回家将儿歌说给家人听,激发幼儿还要学习更多的本领,做更多的事情。
课后反思
在《我长大了》这一主题开展中,我们将《别说我小》作为了第一课。这首儿歌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刚升入中班幼儿,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长大了,有很多的本领,愿意大胆地表达出来,也因此萌发了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有着以下几点感悟: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话题,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中班开学已有一段时间,孩子们经过一年的小班生活后,有了一定的幼儿园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新环境他们能够很快适应。我们也惊喜地发现,很多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活动中,我首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用了提问的方式导入,“暑假里我们休息了两个月,你们在家肯定帮爸爸妈妈做了很多的事情,谁愿意来跟我们大家说说你会做哪些事?”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话题一下子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我会帮妈妈拿碗”、“我会帮爸爸擦桌子”……由此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说说,满足了孩子们我要说,我想说的欲望,为儿歌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让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二、多形式的组织策略能让幼儿更加投入课堂。
活动中,我借助生动的相关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儿歌的内容,同时,我也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他说得和儿歌里一模一样,你们能说得像他一样好听吗?”、“大家都很认真,到底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谁学得更快呢?我们来比赛吧!”“你能不能加上动作来表演表演呢?”……简单的句式、短短的儿歌,其实不难掌握,可是有的孩子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单一的集体朗诵也很容易让幼儿乏味。这时,采取不同的策略,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利用不同的互动形式提高了幼儿的朗诵兴趣,让更多的孩子投入到了儿歌的学习中。
三、幼儿的长期发展需要情感的提升。
在仿编环节中,很多孩子都说到了“我会扫地、拖地、洗碗……”虽然,这些都可以编在儿歌里,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并没有错。可是,这些都是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吗?他们的能力能够达到吗?因此,在仿编的同时,我更加关注了对孩子的情感提升:“其实,我们小朋友们都很能干,老师希望你们在家能够真正去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你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拿碗筷,擦桌子,甚至是爸爸回家后帮他拿拖鞋,妈妈干完活后帮她捶捶背……更加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你才是真的长大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我相信多少会在孩子的心田里留下一些印象。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共同关注,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来激发幼儿在家和幼儿园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并主动帮助别人的欲望。
四、幼儿的学习习惯需要引起重视。
面对这样一批刚刚从小班升上来的孩子,上课时,我常常会有些难以适应。有些孩子总是游离在课堂之外,有些孩子根本坐不住几分钟,有些孩子不喜欢举手而是在下面插嘴,更多的孩子回答问题只是简单的几个字……而这一切,都时刻让我感受到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更多的是需要每一节课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用更合适的方法逐步去改善这一现象。
当然,本次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够,对幼儿回答的预设太高,回应不够灵活;在仿编时定位过于狭窄,其实,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都可以编进儿歌,而并不仅仅局限于能够帮助爸爸妈妈做的事情,由此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造成了仿编时的亮点不突出。
小班社会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拥抱会给人带来爱和快乐。
2.能和好朋友拥抱并能说出关心的话。
3.体会与老师、同伴亲密拥抱的快乐。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能和好朋友拥抱,体会拥抱的快乐。
难点:知道拥抱能给人带来快乐和爱,并能说出关心的话。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音乐《找一个朋友抱一抱》等。
活动过程
(一)手指谣游戏:调动幼儿对拥抱的已有经验
师:大 ……此处隐藏2730个字……动后获得了成就感。
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这两个小花园哪个更漂亮一些呢?
2.组织幼儿讨论解决的办法。
师:花园这么脏,花园里的小花会怎么想呢?(请几名幼儿说说小花的想法。)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说出各种整理花园的办法。)
3.实践活动“我是小小清洁工”。
(1)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师:我们幼儿园的操场上、草坪里也有一些垃圾,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清洁工”,把操场上、草坪里的垃圾拾干净,让幼儿园的环境变得更加漂亮。注意,在拾垃圾的'过程中不能掉队,也不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哦!
(2)教师手持垃圾袋,请两位幼儿示范拾垃圾并放进垃圾袋里。
(3)带领幼儿分散寻找垃圾,并将垃圾放进垃圾袋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情况,要让每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幼儿园的环境变得真干净呀!我们来听听小花要对我们说什么呢?
(教师:小朋友,谢谢你们!现在幼儿园变得又干净又整洁,小朋友们在这里玩耍、游戏都很快乐。以后,不管在哪里,你们都要记住,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5.引导幼儿看操作材料《垃圾扔哪里》。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6.教师评价:今天我们小朋友都知道了垃圾应该放进垃圾桶或垃圾箱里,以后我们不仅要自己注意不乱扔垃圾,还要提醒别人注意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
小班社会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能主动与朋友分享好吃的食物,体验与同伴分享食品的快乐。
2.初步认识到只有学会了与人分享,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3.通过故事初步领会"分享"一词的.含义,能大胆讲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1.家长为幼儿准备适量爱吃的食品带到幼儿园来。
2.点心盘、调羹、餐巾、抹布等。
3.教学CD《甜甜和多多》。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甜甜和多多》,引导幼儿欣赏。提问并组织幼儿讨论:
--为什么甜甜和多多是一对好朋友?
--甜甜晕倒了,为什么她还能顺利回家?
--如果多多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2.幼儿分享食品,感受分享的快乐。
--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你愿意和谁一起吃?
--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食品,说说喜欢吃的理由,学说叠词"甜甜的、香香的、脆脆的"等。
--师幼讨论,引导幼儿学会分享,懂得心中有他人才会真正快乐。
提示语: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怎么样才能品尝到更多的美味,体会更多的快乐呢?
3.师幼分享食品、分享快乐。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的食品和大家的放在一起,小朋友一起分享食品(可播放轻音乐,营造温馨氛围)、分享快乐。
4.师幼共同收拾、场地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分享(如分享食品、分享玩具、分享图书、分享快乐),在分享中结交更多的朋友。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玩具、图书、食品等物品,充分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2.建议家长观察并反馈孩子在家的分享行为,鼓励孩子与家人共同分享食物和其他物品。
小班社会教案 篇9一、活动目标:
1、初步懂得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
2、通过观察情境图片,增强好朋友间互相帮助的意识。
3、体验与好朋友一起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视频《小公鸡和小鸭子》
2、情境ppt一份
3、音乐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找个朋友碰一碰”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找个朋友玩一玩“碰一碰”的游戏吧!(播放《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的音乐)
2、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知道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
师:小朋友们,和好朋友在一起玩什么感觉?小鸡和小鸭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是一对什么样子的好朋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欣赏故事。
师:小鸭子啄不到虫子是谁来帮助它的?小公鸡是怎么帮助它的?
师:小公鸡不会游泳,谁来救它的?小鸭子是怎样帮助小公鸡的?
师: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对什么样子的好朋友?
师(小结):原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3、说说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请小朋友来大方地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是谁?最喜欢和他玩什么?
幼儿邀请好朋友上台并且大方介绍。
师:原来和好朋友可以一起做这么多的事情呀。那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4、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师:出示四幅图片,请小朋友说一说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该怎样帮助他?
幼儿观察讲述。
教师总结:好朋友间要相互帮助。
5、游戏“手拉手“
师:小朋友们想多交一些朋友吗?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手拉手“的游戏吧!(找朋友找朋友,两个朋友手拉手……)
师:和这么多好朋友在一起玩什么感觉?除了和小朋友做朋友,我们还可以和老师做朋友,朋友越多越快乐!
活动反思
“好朋友”这节社会课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能运用的经验并不多,孩子们并不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老师的前知识经验准备可以充分些。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老师的提问可以精炼些,让孩子自己理解朋友间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在观察情境图片这一环节中,问题提升的不够,孩子们说得不多,教师总结得多了些。但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快乐,可能最后一个环节看起来难了些,但针对本班的幼儿,孩子们还是有能力完成的。在目标的达成上有待完善。活动总结时感觉到自己词句匮乏,对小朋友的`引导做的不是很好,认为自己的总结部分并没有让小朋友很好地认识到好朋友之间的感情应该是怎么样的。但指导老师说,让小朋友感受到好朋友之间的感情应该是活动过程中要做的事情,要在活动过程中让小朋友具体的感受到好朋友之间的友谊,而不是通过最后的几句总结就能到小朋友体会到。社会活动的活动总结部分应该自然地结束,而不是要刻意得提醒孩子好朋友之间应该怎么样,这种感情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孩子已经体会到。
这次代课活动基本完成了自己设想的活动目标,但总觉得小朋友的参与度不高,活动气氛不够。我觉得一方面是与自己的引导有关系:引导不是很生动,不是很能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另一方面,应该是与小班孩子的发展特点有关系:他们的语言发展不全面,表达能力不强,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好。在下次组织活动时,我会吸取此次活动的经验教训,做好更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