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10-13 21:18:06
大班教案9篇[推荐]

大班教案9篇[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舞会”的情境中听赏《小步舞曲》,并体验小步舞曲的风格;在自主探索中学会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在乐器伴奏中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在舞蹈中体验并表现三拍子乐曲的韵律特点。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表现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2、通过听赏和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跳集体舞。

4.了解音乐中旋律进行模式中的级进与跳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

2、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舞曲的强弱规律。

【教具准备】

黑板画成舞会的图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参加今天的舞会,在舞会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美妙的钢琴曲《小步舞曲》,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律动,听完后请你告诉老师这是一首几拍子的乐曲,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2、随音乐集体律动(拍手 拍腿 拍腿)。

二、介绍《小步舞曲》

师:小朋友的动作真美!你们知道这首优美的乐曲是几拍子的吗?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1.这首曲子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古典音乐大师巴赫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曲《小步舞曲》。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端庄、文雅、优美。你们要想参加舞会就得先学会小步舞,有没有信心学会?

(1)老师示范小步舞的舞步。(左右右 右左左 左右右 右左左 前右右 后左左 前右右 后左左)

(2)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3)学生跟着音乐跳小步舞,并观察舞步的变化规律。

三、 学唱歌曲

1、播放《我们大家跳起来》歌曲录音,学生聆听。(出示歌谱)

师:老师也带来了另外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歌曲的旋律在哪听过?(生边听边做律动拍手拍腿拍腿)

生答:?

师:这首歌是根据《小步舞曲》的第一段旋律,由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吴国钧填词而成。歌曲题目叫《我们大家跳起来》。(出示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

2、师范唱,师生共跳小步舞。

问:这首歌一共有几个乐句?其中有没有旋律相同的乐句?

3、指导学生用“lu”唱歌曲旋律。

4、学唱歌词。

5、学习顿音记号。

6、学生用明亮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一遍。

四、创造与表现。

师:小朋友们,现在舞会已经到了高潮,请你们随着音乐热情地跳起来吧!(播放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请女伴跳小步舞

五、知识拓展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让我们跳起来》的旋律走向。

1.5到1在课本上的图是用一个小朋友在跳的动作来表现这两个音的距离。这说明这两个音离得....而1 2 3 4 5 是用爬楼梯的动作,这又说明他们离得比较.......

2.在音乐中我们把住在隔壁的音的走向叫级进,把不是住在隔壁的音叫跳进。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你能说出他们是级进还是跳进吗?

3..让我们一块来唱唱这首歌的乐谱感受一下跳进跟级进吧。

五、课堂小结: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踏着小步舞曲,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师与学生踏着舞曲离开教室。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热情欢快的民族风格,以及三段体的结构。

2、通过表演动作,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并在合奏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声部。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欣赏新疆舞,了解新疆这个民族热情欢快的风格。

2、大鼓、铃鼓、碰铃、圆舞板等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熟悉乐曲。

(1)通过谈话巩固幼儿对维吾尔族的'认识。

(2)教师先讲故事的开头:“从前有一位心地很善良、外表却不美丽的姑娘,她很苦恼!她希望能像那些美丽的姑娘一样收到漂亮的玫瑰花,结果有一天……(教师播话音乐《送我一支玫瑰花》请幼儿欣赏,听完后请幼儿猜一猜音乐里讲的是什么故事?幼儿举手发言。

(3)接下来教师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再一次欣赏音乐,表演动作的情感受与音乐性质是一样的,表演动作的节奏与打击乐的节奏要完全吻合。

2、熟悉节奏型。

(1)播放音乐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表演。

(2)请幼儿把教师表演动作的节奏变成拍手的节奏,教师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引导幼儿去转变。然后播放音乐,教师完整地做表演动作,幼儿拍手。

(3)分声部练习节奏,幼儿看指挥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各部位。(教师可根据情况即兴指挥)

3、乐器演奏。

(1)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2)附加乐器进行配乐,与幼儿讨论:把大鼓加到哪个地方比较合适?请幼儿自由发言,并尝试大鼓在哪一段音乐加入最好听。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自己尝试和布袋做朋友,相出许多玩法,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2、借助教师发出的不同听觉信号判断行走的方向。

3、提高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布袋人手一个 铃鼓4个 一段长皮筋

活动过程:

1、根据哨声向指定方向跑。

场地四周放4张贴好数字的椅子,听清教师吹了几下口哨,就跑向哪张椅子。如果吹4次,就往贴好数字4的`椅子跑。要求:耳朵一定要仔细听清楚,等老师吹完了再跑。

2、幼儿自由玩布袋。

幼儿自由在场地上玩布袋,教师在场地上巡回观察和指导。

教师:每个人拿一个布袋,想一想自己怎么样和布袋子做游戏呢?

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反馈: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个自己是怎么和布袋子做游戏的?

幼儿迁移同伴的玩法,再次尝试和 ……此处隐藏1178个字……,通过主题内容的进一步深入和孩子之间的相互讨论,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在我们的身上和周围到处都有洞洞,比如鼻子有洞洞,耳朵有洞洞,教室里很多玩具都有洞洞,家里的电器也有洞洞等等,我们老师就把孩子的这些发现及时记录下来。

展示墙:“美丽的窗花”——因为窗花都是有洞洞的,所以我们就引导孩子剪窗花,并把孩子的手工作品展览出来。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按小兔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能较流畅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3、感觉帮助他人的快乐。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按小兔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能较流畅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

2、房子图片、小兔图片等操作材料(小兔的颜色、大小、动作有区别)。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展示:青青草地上住着7只小兔,要过冬天,就一起劳动建了两座房子,可谁和谁住在一起呢?小兔们犯愁了,请小朋友们帮帮想办法。

2、幼儿说说自己想到的办法。引出课题:帮助小兔住新房。

二、动手操作,进行分类。

1、教师:向各小组分发材料,并说明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进行分类。

3、教师:展示幼儿操作完成作品,并引导幼儿说出分类的办法。

三、说感受

1、师:看到大班小朋友这么聪明,农老师真高兴。这节课学习下来,你高兴吗?为什么?

2、幼儿说出自己帮助别人的感受。

四、活动结束:

1、师: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小兔们邀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跟它们一起跳舞,你们乐意吗?

2、我们一起来跳《兔子舞》。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白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

2、通过水果逛超市,让幼儿清楚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水果卡片、自制好的“钱”、水彩笔、图纸

活动过程:

引入部分

1、师生互动、问好。

2、引入语:小朋友都有去过逛超市的经验把,那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说说

你们在逛超市时所遇见看见以及你们是怎么排队和付款的。

3、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引导,让幼儿懂得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拆商品、付款

时要排队,做一名文明的小顾客。

情景表演

1、“今天老师要开一个水果超市,要请表现最好的小朋友当营业员和小顾客,好不好。”

把幼儿按人数分成3组,一组当营业员,其他2组当小顾客。

2、把水果卡片和“钱”按人数分给幼儿,开始进行,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角色说“请```````”

“请用``````````”

结束活动

1、“小朋友们今天都买到自己喜欢的水果,那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你们喜欢的水果画下拉

送给老师好不好。”

2、把水彩笔和图纸按人数分给幼儿自由绘画。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如水、镜子等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的设想是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但考虑到材料单一,幼儿的兴趣持续不会太长。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而后,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第一次探索游戏时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第二次探索游戏时光透过有孔的玩具时,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幼儿异常激动,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大班教案9篇[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