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托班教案

时间:2025-10-21 12:26:11
小学托班教案

小学托班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托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托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会唱这首歌曲。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并体验到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重点: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并体验到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活动难点:

在反复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会唱这首歌曲。

活动准备:

玩具猫两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歌曲《大猫和小猫》

出示玩具猫,它们是谁?长得一样吗?(一个大,一个小)它们最喜欢唱歌了,我们一起唱。(集体唱〈大猫和小猫〉)老师师指导个别幼儿注意控制音量。

2、练节奏

(1)师以大猫小猫的口吻说,你们唱得真好听,不过小手本领大不大呀?会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我们的小手还会做游戏了,拍拍手,拍拍我的oo(幼儿自由练习)

(3)以开火车的形式做游戏拍拍手,师指导个别有困难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帮忙。

二、新授

1、师以大猫的.口吻说,我会把小朋友拍的这些部位唱出来。(放录音,师边唱边做动作)小猫说我也会唱这首歌。(放录音第二遍)

2、幼儿回忆歌词:它们刚刚唱了什么?(幼儿回答师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我的腰在哪里?一起来弯弯腰;有几个手指头?一起来数数等。

3、这首歌真好听,想不想再听一遍?(师清唱,幼儿轻轻跟唱)4、师幼一起唱,边做动作,提醒个别幼儿轻声唱。

三、音游《拉个圆圈走走》

师:我们用小手和小朋友拉个圆圈做游戏。

1、全体幼儿拉成一个大圆做游戏。

2、幼儿自由选择好朋友拉成多个小圆做游戏。

小学托班教案2

设计思路: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非常生动的童话故事,适合托班宝宝对妈妈的情感表现。这篇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趣味性强,童话中对话以重复式结构较多,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在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宝宝创造性地表演故事。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

活动目标:

1、鼓励宝宝进行小蝌蚪游泳动作的创编。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及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PPT

2、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小蝌蚪头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观看PPT。

师:宝宝们,我们上次听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蝌蚪好看的照片,你们想看吗?老师配合PPT,进行故事欣赏。

二、欣赏音乐,创编小蝌蚪游的动作。

(1)师:宝宝们,老师还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播放一小段音乐)

(2)提问:宝宝们,小蝌蚪去干嘛呀?(找妈妈)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泳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2—3个)

(3)创编小蝌蚪游泳的动作,配合音乐进行。

(4)教师示范游,创编宝宝没有想到的动作。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我这只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三、情景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示范游戏。

师: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啦!

前奏部分,跟老师做简单的准备动作。

(2)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老师一起游。音乐停顿时,助教老师扮演(鸭妈妈)。鸭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不是,不是,你是鸭妈妈

(3)继续往前游。音乐停顿时,鲤鱼妈妈出现。鲤鱼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不是,不是,你是鲤鱼妈妈

(4)继续往前游。音乐停顿时,乌龟妈妈出现。乌龟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不是,不是,你是乌龟妈妈

(5)继续往前游。音乐停顿时,青蛙妈妈出现。青蛙妈妈问宝宝:我是不是你们的妈妈?宝宝回答:你是我们的妈妈,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游戏《小蝌蚪找妈妈》

(1)重复游戏一遍。

(2)角色游戏。请四位宝宝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老师在一旁帮助)其他宝宝做小蝌蚪,老师做蝌蚪姐姐。

(3)邀请客人老师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根据宝宝对游戏的兴趣来决定,是否再玩游戏。)

五、活动结束。

师:来蝌蚪宝贝们,跟着妈妈回家了!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六、延伸活动:

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

为什么要爱护小青蛙?(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小学托班教案3

目标:

1、懂得区分辨别拇指与小大拇指,且熟识它们的名字。

2、幼儿初步学习跟唱K曲,能依照歌词内容做对应的手指动作。

预备:

1、录音机及录有《拇指》的磁带。

2、两手的拇指与小大拇指各自用笔画上形象的微笑的脸庞。

过程:

1、展示画着微笑的脸庞的拇指与小大拇指,激起孩子的兴致。

师:今日,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你们想明白是哪个吗?那让我们先请出首位客人!它是哪个?

拇指:我叫拇指,孩子们好!孩子:拇指好!

师:第二位客人也来啦,瞅瞅是哪个哩?

小大拇指:我叫小大拇指,孩子们好!孩子:小大拇指好!

2、使用大拇指谈话表演的.方法熟识歌词。

(1)熟识第1段歌词。教师:拇指与小大拇指今日要来我们班找伙伴,你们明白它们想要找谁做伙伴吗?(孩子自由发言)它们想找此外一個拇指与此外一個小大拇指。究竟有没找着哩?我们来瞅瞅吧!(师边表演边咏诵歌词。)

(2)提出问题:拇指找着伙伴了么?它们见了面,是怎么样问好的?(小大拇指的提出问题和上面的一样)

3、幼儿初步学唱K曲。

(1)听录音范唱1遍。教师:拇指找着伙伴后,可高兴啦,还唱起了歌哩,我们一块儿来听一听看!

(2)师范唱一次。教师:哇!它们唱的美妙吗?王教师也想唱啦,你 ……此处隐藏4007个字……点数等。

3、这一首歌好好听,是否想再听1遍?(师清唱,孩子轻轻跟唱)

4、师幼一块儿唱,边做动作,叮嘱个别孩子轻声唱。

(三)、音游《拉个圈圈走一走》

师:我们用小手与孩子拉个圈圈做游戏。

1、全部孩子拉成一個大圆做游戏。

2、孩子自由选取好伙伴拉成数个小圆做游戏。

小学托班教案12

目标

学习歌曲,愿意参加音乐游戏,能掌握基本的游戏规则。

进一步了解牙齿保健的重要性。

准备

图谱

过程

一、律动《动一动》导入活动

我们先来动动头、动动手、动动脚吧。

二、学习歌曲

我们听过故事《爱吃糖的打老虎》,老虎是怎么会牙痛的呀?

对,就是蛀牙虫在干坏事!你们听!

1、师边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边表演歌曲。

2、师清唱歌曲,让孩子们听清楚歌词。

蛀牙虫最喜欢吃什么?

蛀牙虫叫谁不要偷懒?不然就干什么坏事呢?

3、孩子们跟着老师学唱2至3遍。

想想,蛀牙虫会在大老虎的小白牙上干什么呢?(敲敲打打,钻来钻去,吃吃东西等。

4、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并听音乐模仿着做做动作。

5、游戏《大战蛀牙虫》

除了打老虎的牙齿被蛀牙虫蛀掉了,也有小朋友的牙齿被蛀牙虫折腾得受不也啦,我们来帮助小朋友战胜蛀牙虫。

了解游戏规则

部分幼儿扮演蛀牙虫,其他幼儿扮演小白牙,找个空地方蹲着不动,蛀牙虫边唱《蛀牙虫》歌曲边在小白牙间穿来穿去。歌曲完毕,蛀牙虫听到大牙刷来啦,就赶快躲在一个小白牙旁不动。老师扮演有蛀牙的'小朋友,边念正确刷牙的儿歌边手持大牙刷动作夸张地走来:小朋友,讲卫生,每天早晚刷刷牙。上下刷,里外刷,方方牙齿滚着刷,刷刷刷念到这里,大牙刷就去刷一个个蛀牙虫,被刷到的蛀牙虫发出唉呀声,表示被杀死。当蛀牙虫全被杀死后,念儿歌最后一句:蛀牙虫,死光光。小白牙听到这一句话以后,就站立发出欢呼声。

先组织部分理解力较强的幼儿开展游戏,待幼儿基本理解了游戏规则,再组织全体幼儿一起玩游戏2~3遍。

游戏熟悉后,由一幼儿来扮演有蛀牙的小朋友。

三、律动《动一动》,结束活动

我们战胜了蛀牙虫,现在我们就来动动头、动动手、动动脚,放松一下吧。

小学托班教案13

活动准备

教师教具(花姐姐图卡一张、蝴蝶一只),幼儿材料(红、黄、蓝蝴蝶各一只)。

活动目标

能听教师的指令,对应找到身体的某个部位。

教学过程

一、游戏小手拍拍

1、活动手指

2、通过儿歌引导幼儿,熟悉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

(1)指《五官》游戏(教师问幼儿回答)。

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

鼻子鼻子在哪里?鼻子鼻子在这里。

耳朵儿朵在哪里?耳朵耳朵在这里。

嘴巴嘴巴在哪里?嘴巴嘴巴在这里。

(2)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一边问一边做动作,幼儿一边回答一边模仿)。

请你象我拍拍肩,我就象你拍拍肩。

请你象我拍拍腿,我就象你拍拍腿。

请你象我拍拍胸,我就象你拍拍胸。

请你象我拍胳膊,我就象你拍胳膊。

请你象我拍拍脚,我就象你拍拍脚。

二、游戏蝴蝶亲亲

1、出示蝴蝶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取出自己的蝴蝶,听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

小蝴蝶说特别喜欢你们,它说想要亲亲你们,你们同意吗?

(教师说:蝴蝶亲亲,蝴蝶亲亲,亲亲耳朵,幼儿将蝴蝶放在耳朵上,继续游戏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幼儿配合)。

三、游戏美丽的花姐姐

1、出示花姐姐大图卡,引导幼儿观察花姐姐身体的各部位及头上戴着什么?手中提着什么?

2、教师发出指令蝴蝶亲亲花姐姐的小草帽;蝴蝶亲亲花姐姐的鼻子;再亲亲手等

小学托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生活)———边出示边说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报纸(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相关知识

托班科学教案:《玩纸——撕纸》

新生入园时,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缓解分离焦虑。我们班布置了一个墙饰——————列快乐火车。每节车厢里貼的是幼儿与家人的照片,孩子们看见照片后哭闹的现象有所好转,不哭的幼儿还愿意把自己的照片介绍给别人。过了一段日子,照片贴的差不多了,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看,并建议他们把照片装饰得更漂亮些。经过商量,孩子们决定做花。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我们把皱纹纸裁成小张教幼儿搓成小球,贴到照片周围就像花一样。在孩子搓小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用手摸皱纹纸,还说有点剌手,像卫生纸。这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官,对皱纹纸有了最初的认识。我赶紧又拿了两张画纸和糖纸,让他们摸摸是否一样。他们摸完后告诉我:不一样。还告诉我他们对纸的质地不同的感受。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纸叫什么名字吗?孩子们都是根据纸的颜色来说的,白纸、彩色纸。你们想认识这些纸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看到孩子们有这方面的探索需求,又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感知觉的目标,我们决定设计有关纸的活动并做一本纸书,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不同质地的纸,通过感官操作活动去感受、比较纸的不同,发展他们的感知觉。

《小学托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