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24 12:26:08
(通用)语文教案5篇

(通用)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完成"万花筒""我能说""我能读""读读背背"的教学。

教学重点:"我能读"栏目的内容。

教学难点:"我能说"的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

3、说说你的'发现。(左边一组字"仲、肿、钟"都有共同构字部件"中",只是偏旁不同;右边一组字"唯、维、惟都有共同构字部件"佳"。这六个字,都应写得"左窄右宽")

4、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5、说说快速识记这两组字的方法。

6、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展示作业。

二、"我能说"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

2、指名认读,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3、说说你喜欢哪些词语?理解吗?并练习口头运用。鼓励学生造好句,尽可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三、"我能读"

1、自由朗读书上的语段。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

3、概括出庐山云雾的特点。

4、把你喜欢的佳句画上记号,美读,边读边想象,感悟语言美意境美。

5、全班齐声美读。

6、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庐山云雾)

四、"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这首小令,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指名读。

3、学生熟读,成涌。

4、比赛背,挑战背。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会本课七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懂得句子的先后顺序及句子中表示的方位,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自己的学校,爱学习,爱生活。

3、按课文语句画一张“我们学校”示意图。

4、正确地朗读课文,按句子成份读出停顿,并读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

5、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用生字词说写句子,懂句子的先后顺序及句子中表示的方位。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画示意图。

四、教学用具:词卡 挂图

五、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生预习方法。

1、用圆圈划出生字。

2、打指语练读拼音。

3、查手语词汇手册。

4、用横线划出词语。

5、抄写词语一遍。

6、朗读课文五遍。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表,指名打手语朗读,教师正音。

2、师板书生字,生书空。

3、用生字组两个词,(书上一个,补充一个),记在书上。

洁(整洁)(洁白)

楼(教学楼)(宿舍楼)

阔(宽阔)(开阔)

最(最后面)(最大)

许(许多)(也许)

像(好像)(图像)

愉(愉快)(愉乐)

4、练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整洁:整齐、干净。举例教室、作业本,对比整洁和不整洁理解词义。

教学楼:联系实际建筑理解。

宽阔:对比操场和教室,以及夸张手语动作理解词义。

最:观察谁最高最矮理解。

许多、愉快:联系实际,指图造句理解。

5、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教师解释。

三、布置作业。

1、拼音本:生字3遍,词语1遍。

2、方格本:课文1遍。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默写词语。

整洁 洁白 教学楼 宿舍楼 宽阔 开阔 最后面 最大 许多 也许 好像 图像 愉快 愉乐

二、自读课文,填空。

( )的学校 走进( ) ( )的'大花坛

一个( ) ( )的教学楼 穿过( )

( )的操场 一片( ) 一排( )

( )的花园 许多( ) 学习得( )

生活得( )

三、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1、我们的学校:看图,提问:这是什么?这是谁的什么?

2、走进校门:先看演示说句子“老师走进教室”理解走进的意思,然后在图上找出校门,在图上打手语演示说句子理解。

3、一个美丽的大花坛:在图上找出花坛,想象花坛里有什么花,有什么颜色的花,提问:大花坛怎么样?

4、整洁明亮的教学楼:举出正反例分别理解整洁的教学楼和明亮的教学楼。

5、穿过教学楼:在图上用手语打出行走路线和看课件理解词义。

6、一片宽阔的操场:看图,一片怎样的操场。

7、一排宿舍楼:看图理解。

8、许多树木花草:看图理解。

9、学习生活得很愉快:看图联系实际理解。

四、熟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老师答疑。

五、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先写什么?(校门)

2、校门后面是什么?(大花坛)大花坛怎么样?

3、大花坛后面是什么?(教学楼)教学楼怎么样?

4、教学楼前面有什么?(大花坛)教学楼后面有什么?(操场)操场怎么样?

5、操场后面有什么?(宿舍楼)还有什么?(食堂)食堂在宿舍楼的哪里?(旁边)宿舍楼后面还有什么吗?(没有)宿舍楼在最后面。

……此处隐藏6230个字……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 的希望。

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成语互相交流。

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交流创作:选出佳作,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赏析。

四、课堂总结。

[教师小结]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学生自我总结 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六、板书设计: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 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语境,理解“黄泉共为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明确: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2.试分析刘兰芝的形象。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3.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学生归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印证“预习提示”)

三、讨论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四、试比较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

明确:

诗经涉江(乐府诗)孔雀东南

飞发展趋势

1.形势四言杂言王言不为完善

2.表现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不断丰富

3.表达方式抒情诗抒情诗叙事诗不断发展

4.思想内容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爱国主义精神反封建思想不断延伸

五、概括学习叙事诗应注意的问题。

叙事诗和抒情诗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不同,学习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明确:

1.利用注释、工具书,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注意语言和语境。

3.理解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体味古诗的优秀传统。

六、布置作业:

1.分析焦母和刘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义。

2.分析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二。

3.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通用)语文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