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9篇[精选]](https://img.jihtu.com/upload/6110.jpg)
中班教案9篇[精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一、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使用算盘时正确握笔的姿势的习惯。
2、让幼儿认读算式题目,了解加、减、等号在其中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学习使用算盘的同时要掌握好幼儿握笔的姿势,这个环节是很关键的一步,不能忽略,必须强化化幼儿记住。
三、活动准备:
1、每人一支铅笔以及大手一个算盘;
2、已认识“ ”号、“—”号、“=”号。
四、活动流程:
课前准备:复习儿歌→学习握笔的姿势→认读算式题目→游戏:拔河。
五、活动过程:
调整、反思。
六、教学过程。
1、课前练习:复习儿歌。
课前可利用一些有趣的儿歌激发幼儿的兴趣,稳定好幼儿情绪后复习《算盘歌》、《笔资歌》以及《小朋友,我向你几颗上(下)珠表示几》等等。
2、学习握笔的姿势。
(1)教师跟小朋友讲解打算盘时,需要用到笔写字怎么办?
(2)讲解握笔的姿势:伸出右手掌,打开呈上一下四的. 样子,再请小朋友将无名指和小指收回,变成上一下二的姿势,将笔放在靠近大拇指虎口的位置,从手心下来笔芯夹在中指和无名指的中间,然后中指夹住笔,就OK了。
(3)教师可检查每个幼儿的握笔姿势,如有不对的,应该立即纠正过来。
3、认读算式题目。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道竖着的算式,让幼儿跟老师念出来,老师从中讲解加、减、等号的含义和作用。
4、游戏:拔河。
(1)教师请刚才表现好的幼儿分组进行拔河比赛,老师为中间的绳子,游戏开始后老师被拔到哪一边去,哪一组就为嬴家。
(2)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多练习握笔的姿势。
中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通过画圈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1到10的水果卡、笔、(人手一份),1到10的数字卡和圆形小卡片10张,箱子一个(里面装着数量1到10的物品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初步认识单双数的学习经验。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通过画圈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活动难点:能正确判断、区分单双数。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画圈数数活动正确判断并区分单双数。
活动过程:
1、给水果画圈,找单双数。
(1)圈画1—10的水果卡。(将图上每个盒子里的水果每两个圈在一起,重点是让幼儿会每两个圈在一起,先数共有多少个水果并填写数字,再来找朋友把水果圈起来。)
师:今天小猴去果园摘了许多水果,请小朋友帮忙数一数每个盒子里水果数量,数好了就填在盒子下的小方格里,再给他们找朋友,把盒子里的水果两个两个的圈起来了。
(2)观察以画过的'卡片。
师:你们都给水果找完朋友了,是不是每种水果都找到了朋友?
教师小结:我们给水果找好朋友后,发现两个两个圈画能把水果圈完的是2、4、6、8、10,我们把它们叫双数,两个两个圈画最后总剩一个的是1、3、5、7、9,我们把它们叫单数。
2、操作1—10数字卡,可以区分单双数,发现10以内最大的单双数和最小的单双数。
师:现在呢!老师把这些数字宝宝请出来,请告诉老师哪些数字宝宝是双数,那些是单数吗?单数有几个,双数有几个?最大最小的单双数是哪 个?
3、做游戏“摸宝”
(1)规则:幼儿从箱子摸出宝贝后,数数里面物品个数几个,是单数还是双数。
(2)游戏2—3遍。
4、“抱一抱”游戏活动。
评析:教师教态自然,很富有感染力。数学的概念也比较清晰。最后游戏结束后,可用语言提示自然结束,不必再坐回位置上效果会更好。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归纳法、操作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中班教案 篇3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 ……此处隐藏4410个字……程:
(一)、依次出示课件,让幼儿感知蒙古族,简单了解蒙古族人的生活。
1、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初步认识蒙古族。
“今天,孙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漂亮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播放课件)
2、教师小结:
蒙古族热情奔放,喜欢唱歌、跳舞,喜爱扎头巾、穿斜襟的衣服和皮靴,居住在大草原上的蒙古包里,在大草原上放牧。喜欢喝奶茶、拉马头琴,还善于摔跤、骑马。
(幼儿对色彩鲜艳的图片特别感兴趣,结合幼儿这一特点,我选用观察图片导入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刺激了幼儿的视觉器官,激发了幼儿的观察欲望,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随音乐整体示范律动:
1、启发引导幼儿学习骑马的动作:
“小朋友都见过骑马的人,有的小朋友还骑过马,我请小朋友来学习一下骑马的动作。”(请2—3名幼儿到前面学骑马的动作)
2、教师再次随音乐示范动作
孙老师还把骑马的动作配上了音乐,编成了一个小小的律动,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呢?(师随音乐,整体示范动作)
3、引导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孙老师都做了哪些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蒙古族舞蹈奔放、舒展的风格特点。
(幼儿的天性好动、好模仿,针对这一特点,我巧妙地将教师示范与幼儿体验联系在一起,让幼儿从教师的动作及优美的音乐中体验到骑马带来的乐趣,使幼儿产生想学、乐模仿的兴趣为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动作做了有力的铺垫)
(三)、教师详细讲解示范律动的动作要领:
1、骑马:
骑马的时候身体微向前倾一下,双手放在身体的前方,双手半握拳做握绳状,拉住马缰绳提压腕。同时双脚并拢、脚尖着地,提起脚后跟,然后在同时压下去,一拍一次提压腕。边示范边鼓励幼儿说:“马儿马儿快快跑,驾驾驾......。”
2、提压腕:
手放在身体两侧,手掌伸平提压腕,同时头自然摆动。
3、挤奶:
两手腕在体前方相对提压腕两次,然后上下交替,提亚腕两次。
4、扬鞭、甩鞭:
左手在体前半握拳,手臂成半圆形,右手食指在头上方绕两圈后往下甩,做甩鞭动作。
(本环节以学习动作为主要内容,也是活动的重点部分。由于中班幼儿年龄小、对于动作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形象的模仿与表现。抓住这一特点,教师采用灵活机智的示范法,将律动的动作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使得肢体动作更加易懂、易学,能使幼儿在学的过程中掌握技巧与方法。)
(四)、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律动:
1、小朋友学的真快,咱们随着音乐来做一遍律动吧!
2、请个别幼儿领着做律动,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整个活动始终以纲要精神为指导,让幼儿在其中感受美,发现美,并在此基础上表现美,此环节从幼儿感受出发,给幼儿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做一做,带头做中增加自信,并享受其中的快乐。)
活动延伸:
欣赏教师准备的蒙古族舞蹈,让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孙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蒙古族舞蹈,(幼儿闭眼睛片刻,师换衣服)在欢快气氛中结束教学。
课后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观察蒙古族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此了解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惯、习俗等。活动中教师的引导与小结语言可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幼儿热爱蒙古族的情感。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与音乐感受的交替配合中,幼儿对舞蹈动作的求知欲望逐步加深,在感知舞蹈奔放、舒展的风格特点的同时,又激起了幼儿学习动作的兴趣。此环节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与分解动作讲解示范下,幼儿很快学会了动作,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也逐步加强。幼儿由被动到主动学习动作,师幼情感共鸣,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中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知道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友谊的温馨感。
2.运用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图片:观察各种表情
2.图片:各种面部表情
3.铃鼓、节奏轻快的音乐
趣味练习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1.出事图片:表情图
请幼儿看图片,找一找,看哪两个表情是一样的?
2.教师表演几种表情或动作
让幼儿想想:这样的表情或动作让你感受到的是快乐、生气、还是害怕呢?
3.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高兴、害怕、害羞或者生气。
4.幼儿讨论:
(1)什么时候会高兴
(2)什么时候会生气
(3)什么时候会哭
(4)什么时候会害怕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小结。
5.拓展幼儿思维
(1)快乐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表情或动作表达
(2)害怕的时候又可用何种表情或动作表达
(3)生气的时候可用何种表情或动作表达。
6.播放音乐或用铃鼓打节奏
请幼儿随着节奏在教室中自由走、爬、跑、跳,
音乐停止,教师就说出一种情绪,请幼儿用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让幼儿分组交流活动中有趣的事。
中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公用设施,知道它们给大家带来的好处,是我们不说话的“朋友”。
2.激发对公用设施的喜爱和爱护之情。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不说话的`朋友》
2.准备《未来小区》的画板、各种公用设施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起幼儿兴趣。(课件1)
2.参观文化广场的公用设施,交流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
(课件2)提问:你看到有哪些东西是为我们服务的?
二、认识路灯和健身器材的作用,萌发爱护公用设施的意识。
1.认识路灯的作用。(课件3)
2.讨论:路灯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朋友呢?
3.了解健身器材及其作用。(课件4)小结:所有这些东西对我们都很有用,给予我们很大帮助。可真像我们的朋友。这些朋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公用设施”。
三、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熟悉或曾经使用过的公用设施
进一步累积知识经验。
1.幼儿讨论,说说自己认识的公用设施。
2.欣赏各种公用设施。(课件5)
四、我为小区请“朋友”。
1.展示“未来小区”画板,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请幼儿为小区请朋友。幼儿操作,自由交流。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更多的公用设施,并和同伴一起分享。
2.在美工区设计未来的公用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