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人民币》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人民币》教案1【课题】
认识人民币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标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还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目标预设】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使用人民币。
3、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及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创建购物情景,巩固新知—总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1、播放动画导入新课。
在一片美丽的小树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开会呢,瞧,大象爷爷来了。“小动物们,你们工作的很出色,今天我要好好的奖励一下大家,你们说说都想要什么?、小猴要桃子、小狗要骨头、、、、、、小朋友们你们说发什么好呢?(发钱)。
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
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2.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认识1元、1角、1分。
(1)、自主探究,试着向自己同桌介绍学具中的人民币。
(2)、找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认识人民币。
①认识壹圆的人民币:壹圆(1元),圆(元)是人民币的单们。国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②认识壹角的人民币。知道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想一想壹圆人民币和壹角有什么区别?
③认识壹分的人民币。
④小朋友们一元、一角、一分有什么不同吗?
⑶.那么人民币的单位是什么? 板书:元、角、分
⑤认识其它面值的人民币。
我们已和1元、1角、1分都交上了好朋友,还有许多新朋友等着我们认识呢?(投影出示)。
提问:谁来说说你又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2、播放动画:小朋友们,刚才大象给小动物每人发了一个红包,小猪得意的说“哈哈,我发财了,我有这么多钱”。小狗却伤心的说“嗯,我只有一张”。带领孩子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拿到子多少钱:
⑴小狗:1张壹圆
⑵小猪:10张壹角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狗和小猪的钱怎么样啊?
数一数,一元和一角怎么样啊?
(一元=10角,10角就是一元)
(3)我们再一起去看看小马和小猴的红包吧
小马也有一元,里面都是5角,你们猜是几张呢?
小猴也是一元,里面有相同的5张,你们说是几角?
小结:你们说他们的钱怎么样啊?
(4)、小练习:
1元=()角 2元=( )角
10角=()元40角=()元
3、动画创设情境,教孩子们在买东西时同一个价格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付钱。
⑴小狗拿到钱后将钱存进了银行。第一次存了两张(课件出示),第二次存了三张(课件出示)小狗一共存了多少钱?
⑵小狗拿到钱后来到了产店里看上了棒棒糖,一个棒棒糖伍角钱,请问一下小朋友小猪可以怎么样付钱呢?用自己桌上人民币小组同学在一起摆一摆。汇报给老师。
①一张伍角。
②5张壹角。
③两张贰角,一张壹角。
④三张壹角,一张贰角。
同学们壹圆等于十角,那一角与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4、播放动画《一分钱》。
5、活动:小小文具店。
三、创建购物情景,巩固新知。
1小猴利用钱开了一间文具店,你们看这儿货架上有许多物品,你们想买吗?可是缺一个营业员,谁愿意来当?
2.提问:在买东西之前,你们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文明小顾客
《认识人民币》教案2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1元=10角。
2.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1元=10角 ……此处隐藏19655个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吧!
(学生欣喜地开展销售和购物活动:“小经理”大声地吆喝“快来买呀!”其余学生忙着挑选商品……)
哪些同学能汇报一下刚才活动的情况?
8、看来,我们可不能小看了这1元钱!除了用它购物外,还干什么呢?对,把它存起来(出示储蓄罐,投钱入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用这些钱去支援贫困地区的小朋友。
1元钱还能买哪些物品呢?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钱呢?课后请同学们到商店里去调查一下,下节课进行交流。
「商店购物活动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特点。教师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让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处理,使得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不但使这一特点体现得更充分,而且达到了“课虽尽,趣更浓”的效果。」
四、全课总结 ,巩固深化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常用的人民币。回家后,请把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最后,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反思 :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得课堂真正做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转变了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认识人民币》教案15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
(一)教学建议:
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容。
4、要利用练习题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5、要认真组织实践活动。
P74~75“小小商店”属于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前半部分是情境问题型,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活动提供经验支持。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作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的经济状况安排活动,可以从商店批发一些便宜的文具,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购买活动,或让学生自带玩具标出价格在教室里买卖,也可以发些写有币值的纸片模拟购物。在活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遵守秩序,准确计算,正确付币、找币,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也就是让学生反思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
三、对重要教学情景(境)安排说明
本单元教材的的主要情境是第一例题的两幅情境图。首先通过观察三个小朋友走进商店购物的情境图,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心理需要。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经验,认识1元、1角和1分的人民币。第二幅情境图是三个小朋友在商店购物的情境图,讨论买笔记本时遇到的问题。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想到付币的方法,而不再出现知识讲授式的教学。
四、对课本主要例题、课内练习及课外作业的选用建议
(一)对例题的选用建议
本单元共有3个例题。第一个例题的教学通过购物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购物的经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第二和第三个例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直接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例题安排有层次,有一定的价值。
(二)对练习的选用建议
两课时的想想做做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使学生在任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三)对课外作业选用的建议
与教材相配套的练习册和补充习题上的题目不错,我们基本上用足这些课外作业。练习册上46页换币和第5题要多练习。另外要布置一些课外购物的实践活动。
 
         
 
            ![中班教案[必备5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1048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