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教学内容:
课本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过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反思,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
教学难点:
能运用列举得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1分钟)
学生自主认定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2.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你能列举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找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吗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多种方法,准备实物投影。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导学要点:
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按这样的顺序既不会多也不会漏。
(有序思考,不遗漏、不重复)
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预设:
(1)写数的.分成
(2)有序写出用3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三位数。
(3)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
……
让学生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结果,思考:同样都给出了四种围法,你更喜欢哪个? 为什么?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列举。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列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1.第95页练一练
(1)还有哪些时刻会发出铃声?
(2)除了用列举的方法还可以怎么解答?
2.练习十七第1题
【综合练习】
练习十七第2、3两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快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2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8~8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3、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倒过来推想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结合情境,出示条件
(多媒体出示甲、乙两个水杯)
师:我们先来看大屏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停顿片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甲杯比乙杯果汁多一些
师:还有呢?
生:它们两个杯子一共有果汁400毫升(配合大屏幕)
师:现在老师将甲杯中的果汁倒40毫升给乙杯,(大屏幕出示箭头图)
师: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大屏幕闪烁40毫升果汁,然后平移至乙杯)
生: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大屏幕出示“现在两杯果汁同样多”文字)
2、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1:现在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果汁?(板书:现在)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谁能说说现在甲、乙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果汁?
生:甲、乙两个杯子现在都有200毫升果汁。
师:为什么?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2:原来两个杯子分别有多少果汁?
(板书:原来)(大屏幕出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3、根据问题,揭示课题
师:怎样从现在杯子里果汁倒推到原来杯子里果汁的情况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操作演示、寻找策略
1、直观演示,感受倒推
师:刚才我们已经算出现在每个杯子里有果汁多少毫升?(200毫升)
(大屏幕显示由“实物”一个一个移动变成“平面图形”:两个杯子都是200毫升,并标明数据)
师:那原来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呢?(启发)我们不防再倒回去看一看。
(多媒体演示)
师:我们将倒给乙杯的40毫升还倒回甲杯,说明乙杯原来比200毫升多还是少呢?
生:少了。
师:只有多少毫升呢?
生:160毫升。
师:而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还倒回甲杯后,这说明甲杯原来是什么情况呢?
生:比200毫升多。
师:甲杯原来有多少毫升呢?
生:240毫升。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说原来两个杯子分别有多少果汁?
2、整理表格,抽象概括
师:下面我们把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整理一下。
启发:甲杯是倒给了乙杯40毫升后还剩200毫升,所以甲杯原来有240毫升。乙杯是甲杯倒入40毫升后变成200毫升,所以乙杯原来有160毫升。(教师将表格填写完成)
3、完善课题
……此处隐藏15555个字……p>学生尝试画出“倒推”的示意图。组织交流时,媒体出示下图:
原来?张 去掉收集的24张 跟小军要回30张 还剩52张
(3)深化思路,列式解答。
师:根据上面的箭头图,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抽样展示出学生的算法,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4)检验对比,体会策略。
组织学生进行检验。
比较检验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这和我们解决问题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呢?
(5)引导反思,深化策略。
师:解决上面的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倒过程推想”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在一次向灾区学校的援助活动中,李清同学把自己收藏图书的一半还多3本捐给了灾区的学校,自己还剩27本。他原来有多少本图书?
学生读题、审题后,问:“收藏图书的一半”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理解之后,在作业纸上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2.填一填:学生口答。
师: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媒体出示:白果、栗子和柿子图片.
学生观察图,交流从图中获取到的信息(媒体出示相关信息):
5粒白果的重量=2粒栗子的重量,8粒栗子的重量=1个柿子的重量,1个柿子的重量=80克。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完成后,全班交流。
4.画一画: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有没有发现都是用了哪一种策略?在运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整理信息?
五、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研究的这类问题,其实在古代早就有人研究了。我国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张遂曾以“李白喝酒”为题材编了一道算题: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斗是古代酒具,也可作计量单位)。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请大家课后去研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4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3页
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合适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教学难点
感受运用策略整理信息的必要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回忆
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采用什么策略来整理信息?采用这样的策略有什么好处?
课件逐一出示补充题:
指名回答,小组交流
二、灵活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小明和小芳在环形跑道跑步,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小明每秒跑5米,小芳每秒跑7米,经过50秒两人相遇。跑道长多少米?
2、AB两地相距2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8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1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小芳家原来有一个宽40米的长方形的养鱼池,今年将鱼池扩建,宽增加了5米,面积增加了240平方米。现在养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李爷爷家有一块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菜地。现在因旁边的土地被征用,长减少了6米,宽减少了5米。菜地的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米?
每次出示一题,在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提供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是用什么策略将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的?再请学生根据整理好的信息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式。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三、运用策略解决一般的稍复杂的三步计算的问题
1、想想做做:第93页第5题
2、想想做做:第93页第6题
根据题意填好表格,说一说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交流
四、评价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业设计
想想做做:第93页第4、7、8题
六、教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5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63-6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回忆策略
1、谈话: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怎么样?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老师抽出大王和小王,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
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四种)是哪四种呢?(草花,黑桃,红心,方块)
2、揭题: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探究列举的方法
(一)情景创设 呈现问题
1、师:我校操场东面有一块空地,学校想将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多少?(课件出示,长+宽=9米)
(3)长方形的长+宽=9米,那么这个长方形花圃可以怎样围?你能帮老师来设计一下这个长方形花圃吗?
请拿出准备的小棒,同桌合作摆一摆,并想想有没有不同的围法吗?
2、学生尝试操作。
(1)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2)交流反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围法?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其它小组有不同的摆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