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教案

时间:2025-11-26 16:52:12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之涣凉州词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边塞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是王之涣描述塞外苍凉境地的代表作。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七、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相思

离情

孤城

不度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

音乐背景,课件。

基础知识:

区别字:

琵()琴()葡()战()

琶()瑟()萄()站()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凉州词:乐府旧题。作者王翰,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人,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直言谏诤,被贬为道州司马,现存诗篇不多,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习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作业:

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4.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

这是连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澎湃、玫瑰、蚂蚁、玻璃、叮咛)

(2)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三句诗都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3.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诗人王翰的资料。

2.准备三至五首题为《凉州词》的诗对比、拓展学习。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读音是平舌音“cu”。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注意“葡”“卧”字的写法。另外,“葡萄”“琵琶”两个

词语在构词方式上比较特殊,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词语,但不必和学生

讲构词的方法。

2.阅读教学

学习这首古诗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在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的同时,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体建议如下:

(1)通过查工具书、阅读书后注释等,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进而体会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过程中,可以配乐读诗,可以给诗配画,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 ……此处隐藏3354个字……来学习这首送别诗。

(2)这首诗连同题目、朝代、作者只有38个字,却构思新颖,含蓄隽永,请你好好儿读上几遍。

(3)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冰心”的正确读音。[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

(4)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

3了解要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把事件的几个要素都点了出来,你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圈出来。

(2)按顺序一起说:

4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板书:寒

“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板书:孤

(3)指导朗读: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5教学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过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出示后两句诗)

(1)指名读。

(2)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志。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小练笔:诗人想向亲友表达什么?

(5)感情吟读: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诗人的心声,感受诗人玉洁冰清的节操。

6配乐《阳关三叠》,吟诵古诗。

7认真抄默千古名句: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七绝名作之一。

8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

板书设计:

平明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山孤

冰心玉壶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7

教学目标:

①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

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读题、解题

1、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①多读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③查工具书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生自学师巡视)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

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变色

②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

③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

④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2、品三、四句

①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出示三、四句,引读

②在说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③是啊,从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关的战场吧!(课件展示)

④这战场怎样板书:残酷

⑤这次酒宴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

⑥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

⑦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三、四句。

⑧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

⑨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行(引读)

⑩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困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被边关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之涣凉州词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