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读后感合集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读后感1在三国纷争时期,可谓是英雄辈出啊,有许多将领一战成名,如曹魏的`夏侯渊,大败袁谭,大破马超;许褚,独战马超,渭河救主;蜀汉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等。
这些将领哪一个是等闲之辈,其中,我最喜欢关羽。关羽有万夫不当之勇,骁勇善战。手持青龙偃月刀,身披绿色大褂,骑着赤兔马,霸气侧露。
在历史上,吕蒙称关羽“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记安可不豫定?”诸葛亮夸关羽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
关羽的武艺非常高超,过五关,斩六将,总共打了七八百回,直冲曹营,谁也拦不住。关羽还和吕布大战三百回合,能屈能伸,一下退,一下进,不分上下,最后张飞实在按捺不住了才和关羽一同大战吕布。关羽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重情义。在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后撤向华容道,但诸葛亮早让关羽埋伏在那里。曹操一路撤退,关羽突然冲出来,曹操见关羽想要杀自己,便开始叙旧往日之情,曹操曾收留关羽,并在过五关斩六将时放他一马,重情重义的关羽于心不忍,便放走了曹操。
这就是永远的武圣——关羽!
《三国演义》读后感2“不是英雄,不读三国······”听着这句歌词,你们一定都很耳熟,没错,这是林俊杰唱的《曹操》中的一段歌词,许多人都知道。《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
这本书描绘了龙吟虎啸的三国传奇,英雄们的满腔热血,群雄纷争的'三国时代,北魏,东吴,西蜀三国之间的称帝之战,乃是中国古典文学著作。
由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组成的“五虎上将”你们一定都知道,他们武艺高强,令敌人闻风丧胆,是蜀国的五员大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许多英勇事迹,如“关云长水淹七军”,“葭萌关挑灯夜战”,“赵云血战长坂坡”,“黄忠智取定军山”。其中,关羽是五虎将之首,武功最高,力大无比,手舞八十二斤(相当于现在的四十一斤)的青龙偃月刀,是蜀国的咽喉之地——荆州的守城将军,但最后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若奔马,手持丈八点钢矛,武艺高强,粗中有细,与马超势均力敌,并列五虎将第二,在长板桥上,威震住了几千万曹军,但因性子急,虐待部将,结果死于部将之手。
赵云,字子龙,出生于常山,号称“常山赵子龙”,武艺高强,善用枪法,能文能武,勇救刘禅,血战长坂坡,大败曹军,最后善终。
如果你对《三国演义》很熟悉,那就去看易中天写的《品三国》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3我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读完后,我对里面的人物又有了新的认识。
以往人们提起曹操,我就会联想到戏台上白脸奸臣,人们总觉得曹操是个阴险狡诈的人,却不知他的另一面。曹操其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你看,经过多年战乱,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原地区出现"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曹操急了,于是推广“屯田"方针。召集百姓,编成组来开荒种地,不服役的四至五成的`粮食交给国家。守兵战士都把粮食上交给国家,这一举措使中原农业很快恢复。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一个优点,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不管贫富都提拔为大将军。还有,他的军事才能也极其突出,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平定了北方。所以,当时自愿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为他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
对我特别有启发意义的是,曹操”任人唯贤“这一点很值得借鉴,借鉴曹操用人之法,例如投票选举心目中称职的,有能力的班干部,也许这样会使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再次读完《三国演义》这本书后,不仅使我全面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而且使我增长了许多历史方面的知识。还对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许多启发。
《三国演义》读后感4《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草船借箭》一篇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文章一开头写道,周瑜嫉贤妒能,除掉张、蔡二人,又想除掉诸葛亮,就命令诸葛亮十天之内督造出十万之箭,读到此处,大家都知道,十天之内造出十万之箭是不可能的,这只是周瑜想陷害诸葛亮的借口罢了。周瑜心胸狭窄,他嫉妒比自己更有才华的人,并视他为眼中钉。
在我们学习当中,切莫不能有他这种心态,遇到成绩比自己好的,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就嫉妒不已,不摆正自己的'心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反而停留在嫉妒之中,那么将永远止步不前,我们应该以成绩好的人为榜样,共同竞争,共同进步。
我们再来说说诸葛亮,他不动声色,只借来二十条小船,六百名士兵,船上扎满草人到曹营,第三天后半夜,二十条船奔往曹营附近,让士兵擂响战鼓,曹操怕江上有埋伏,命令弓箭手放箭,不一会儿,二十条小船的草人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箭,就这样诸葛亮轻而易举得到了十几万支箭,也使周瑜的计谋没有得逞,这一点可以看出诸葛亮非常聪明,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在他与周瑜的智斗中,显然他是胜利者。我很佩服他。从书中我懂得了一定要努力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困难面前,永远保持冷静,在挫折面前不轻易投降,那么,我们才能像诸葛亮一样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国演义》不仅场面宏大,人物个性也鲜明,在《草船借箭》之中,周瑜与诸葛亮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我百读不厌。
《三国演义》读后感5《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刚拿起这本书,我就被里面的情节与人物所吸引。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东汉末年,汉室衰落,黄巾军起义,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国开始统一天下的战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空城计,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每一次战争都是勇气与智慧的考验,每一次战争都扣人心弦。最后由曹操的儿子曹丕统一中原,结束了长达60年的三足鼎立的场面。
读完整本书后,我觉得这本书展现了尔虞我诈,表现了人们对各个人物的赞扬与憎恨。曹操的狡猾,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个人物都维妙维肖,其中,我最喜欢且印象最深的`要数军师诸葛亮了。
诸葛亮身长八尺,头戴纶巾,身披鹤髦,丰神飘洒,气宇轩昂,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在西城,他手持羽扇坐镇空城,以单身匹马击走曹军10万大将,可见诸葛亮的有勇有谋。
在当今社会上有一位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冲击在抗疫第一线的老人,他就是钟南山院士。钟院士有先见之明,让武汉尽快封城,才没让疫情更大范围扩散,他勇敢无畏,除夕夜连夜坐飞机抵达武汉,冲击在前线,就因为有这样的英雄,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个 ……此处隐藏1668个字……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绑在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狭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捉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得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一战,是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
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但再看其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工甚少;周玉碎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以见利忘义之徒也……
《三国演义》读后感1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作者罗贯中称之为章回小说的鼻祖。故事写了自黄巾军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天下,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书中强调“忠义”,以关羽为代表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寄托了人民渴望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仁爱善良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粗中有细的张飞智擒严颜;有勇有谋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奸诈狡猾的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等等。
书中的故事不胜枚举,其中规模最大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我最喜欢官渡之战,它是由曹操7万攻打袁绍700万大军,以少敌多获胜。战争中袁绍一意孤行不听许攸的良计,许攸之后投奔曹操,曹操听说了,连鞋都来不及穿上,光着脚来迎接许攸。采用了许攸的良策,打败了袁军,说明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三国最终被司馬炎率领的西晋统一了中国,让历史的车轮继续发展下去。
《三国演义》读后感12读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才感觉到它果然不负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称号。书里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令人释卷时有种畅快淋漓、荡气回肠的感觉。
《三国演义》是由民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历史事件,故事主要是由魏、蜀、吴这三国战事争端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明显的体现出了“拥刘反曹”的倾向,但是我对此却有另一种看法。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中,曹操无疑是个大人物,他雄霸于东汉末年,名截千秋;文韬武略,机智多谋;知人善任,裁夺适度,大气包举,临危不乱。虽仁不及玄德,义不及云长,智不及孔明,雅不比公谨,却大可称之为三国一大人才。
曹操的性格是复杂的,既有忠也有奸,既有英也有邪,他曾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一人负我!”却又是个对朋友讲义气,待人宽容,重情念旧的人,他以诚相待关羽,便充分体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
曹操留给后人的千秋功德,更有千古骂名,一如武则天的无字碑,一切留于后人去评说。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一向如此。但曹操在我心中始终是个英雄,一个有情有义、爱憎分明的人;一个豪情万丈、气度非凡的人;一个雄才武略、机智聪明的人;一个能左右风云,肩负天下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13书让人展开无限遐想;让人开阔无尽视野;让人得到无穷知识。书是上天给予我们的礼物。书如花朵,沁人心脾;书如光明,照亮未来;书如画笔,为生活锦上添花。有一本书令我爱不释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形象的`描写了张飞、马超、关羽等英姿飒爽的人物,以及周瑜、曹操、诸葛亮等足智多谋的人物。《三国演义》会教会你勇气及责任感,让你受益终生。
书中有许多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鲁肃憨厚谦让,刘备善于用人,关羽忠诚勇猛,张飞护主心切。而诸葛亮在我心中印象最为深刻:他用兵神速、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尤其是火烧赤壁,他巧借东风,大破曹军。他虽不会武功,但他的智慧令敌人望而生畏。
书中也有许多令人唾弃的人物。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刘备之子刘禅。他为满足自己而乐不思蜀。刘禅花天酒地,抛弃了先辈们努力创下的基业。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良师益友,《三国演义》把我带到了一个全新世界,让我徜徉在历史长河中。这本书使我懂得了有趣的历史故事,让我对历史更加了解。
《三国演义》读后感1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遥想当年,桃花纷飞,漫天芬芳。三人结义,共创蜀国,共生死,匡汉室,交良友,纳贤臣,济百姓,救乱世,为黎民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论玄德之仁。文结卧龙,交凤雏,武识五虎,纳魏姜。知而善用,广交豪杰,起兵救世于水火之中,心存百姓,心系天下。与百姓同席而坐,同皿而食,安抚民众,举家跟随。可谓“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悠然忆使君”。
论云长之义。手持青龙偃月刀,身披绣龙绿战袍。知恩图报,义薄云天。过五关斩六将,扶汉室,助玄德,千里追旧主,遥遥思明君,吾记三结义,吾忆君旧恩,好一个天忠地义之男儿,好一个重情重义之丈夫,可敬“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
论翼德之勇。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顺,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行之鲁莽,性之豪爽,扶汉室,助玄德,攻州拔城之虎将,所向披靡之将军。无人出其右,唯有英雄堪比君。可叹“长坂桥头杀气生,横刀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望着桃花漫山,英雄却已走远,不禁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三国演义》读后感15我最近在与一位深谋远虑的老师交流。你们知道是谁吗?对了,这位老师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书中有三绝: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通过这三绝,让我们了解到各实力人物如何团结、笼络和使用人才,以及战场上的'随机应变、斗智斗勇。
曹操可真“奸”啊!奸诈诡秘、老谋深算,信奉“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由此可看出他有多么奸诈、狡猾,在和陈宫逃亡途中,因多疑而杀了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一家;
关羽又是何等有“义”啊!在徐州被攻破后,关羽被迫降曹操,而他一听见刘备的消息,不管山高路远地寻找刘备。在途中,他“过五关,斩六将”等英雄事迹传为美谈,不仅如此,刮骨疗毒也是令人赞叹不已;
诸葛亮真乃“智”的化身,火烧博望坡,大败夏侯惇、欲擒故纵南蛮王孟获、吓跑司马懿的空城计、大雾中草船借箭、上方谷司马懿被困,计计得胜,真乃智绝也!
三国演义是智慧的战场,不论兵多兵少,只论将才和智慧,这是其中的精髓,也告诫我们:做事要有巧妙的方法。希望大家好好阅读,学习其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