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盘》的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盘》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复盘》的读后感1最近我的身边总是反复出现一个词————复盘。我在阅读彭小六的文章时,这个词经常出现。最近认识两个职业规划师,在和他们交谈中,这个词也是经常出现。虽然听到了,但是我却没有往心里去。
最后真正引起我注意的在微信群中,有一个网友晒出了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其中有一本的书名就是《复盘》。看到之后,我立刻下单买了一本。
书到手,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这本书。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多人推崇复盘。
复盘,这一词来自围棋。围棋比赛之后,很多人有重现当时棋局的习惯。复盘不是简单的重现当时的棋局,而是为了还原当时的思考逻辑。思考自己和对手,哪一步走得好,哪一步走得烂,为什么好,为什么烂,下次自己应该怎么走?
弄清楚了这些问题,一次训练就可以有两倍甚至数倍的收获。并且,在复盘过程中可以过滤自己的情绪,能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打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愿人在此山中”的自我幻象。
其实仔细回想,复盘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父母总是让我们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工作中,领导也总是让我们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然而,我们却当做耳旁风,过耳不过心。
为什么没有在意呢?因为麻烦!过去了就过去了,想那么多干嘛?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因为害怕承认那个胆小、懦弱、差劲的自己!从小,我们只要犯错,就会受到来自身边人的指责。似乎犯错就是罪不可恕的事情。
但是,环境是环境,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的人就能打破环境的影响,无情的解剖自己,向过去的自己学习,自己成为自己最好的老师。
联想的老总柳传志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地把这个事情想清楚,把事情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了。”
柳传志将复盘这一概念引入联想,并且成为自己企业的独特文化,在历次公司重大决策中,都有复盘的身影。
“所谓复盘,就是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它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实现能力的提升。”
复盘不同于传统的总结,因为复盘当中有个重要的动作就是推演。通过推演,我们可以还原当时事情发生的整个情景,仔细推敲事情发生的每一步,从中找出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
复盘是立体的,总结是平面的`。我们总结的时候,总是会侧重某一方面,而不会全面的看待整个事件。复盘则可以从信息、思维和情绪层面,对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来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重新演绎。
所以,复盘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个人成长方式。“当一个人精通复盘之后,他对于自己的工作就会有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具有一种惊人的直觉。这个时候,他用不着一板一眼地进行推演,就可以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一眼抓住关键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在我学习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开头、过程,却总是虎头蛇尾,干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开头满腔热情的投入,买书、参加培训,找人请教,但是当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我就开始不耐烦,就敷衍了事,学什么都学成了半吊子。
因此,我将复盘这种方式全面纳入我的思考和行为模式当中,全面改造我的知识体系。
在书中,介绍了很多种复盘的类型,目前对于我个人来讲最适合的就是自我复盘。如果各位朋友对于其他类型感兴趣,就去看看这本书,在这里我就仅介绍一下自我复盘的步骤。
复盘有四个步骤,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
第一,回顾目标。
在工作中能不能抓住目标决定个人能力的高低。比如说在一次工作中,领导让我买点苹果。我赶紧去超市看看,但是不凑巧,苹果卖完了。我又赶紧回去报告领导说苹果卖完了,领导瞥了我一眼,就让我出去了。
又有一次,领导让另一个同事也去买苹果,他回来的时候,不仅买了苹果,还买了香蕉、饮料和烟。原来是有上层领导来视察,招待他们的。过了一年,这位同事就升为主任了,而我还是一个小职员。
所以,我们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么会有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应对?
仔细思考这些问题,在整个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会做到成竹在胸。
第二,评估结果。
有了目标,执行完后,就要有所评估。这次事件过程中实际发生了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结果是什么?
在还原事件的执行过程中,要从信息、思维和情绪三个方面来分析,信息要全面,思维要缜密,思考的模式可以参考5W2H模式(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的具体经过以及程度如何),情绪要客观。这个过程要求复盘者跳出事件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整个事件。
可以将目标和结果绘制一个表格,这样对比起来,就很容易将目标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一个结论。
第三,分析原因。
有个目标,有了结果。我们就要对比一下目标和结果有没有差异?如果有,那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成功的经验又是什么?
在这一步中最怕的就是差不多的思想。我们在学校中,经常考80分很容易,但是要做到经常考90分,就很不容易。因为经常考90分的学生脑子里没有差不多这件事,我没有考到90分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我一定要找出来。每次考试都不会放过自己的错误,下一次考试一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与之相比,经常考80分的同学就会觉得,差不多,挺好的。就这样,在下次考试中就有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学习如此,工作亦是如此,就在几次差不多之后,我们差了很多。
第四,总结规律。
通过上述三步,我们就可以得出经验规律,以此来指导我们以后的行动。
这个经验规律来自我们本身的经历,所以会比别人给的建议更加有指导意义。
清珍老师说过: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刚开始这句话我不懂,自己为什么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呢?学习了复盘,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做出很多决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们总是喜欢参考别人的意见,忽略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别人给出了各种意见,但是最了解我们的永远是自己,所以别人给出的意见就有了各种偏差。并且,方法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才能真正的有效果。能完全做到上述条件的,只有我们自己。
所以,学中干、干中学,才能真正成长。
学了,就要学以致用。很多时候 ……此处隐藏13447个字……你还是自己多练习吧,本书我在网络上的购买价格是33.43元,价格不高,如果你没写过自我总结,没开过项目总结会的话,还是可以买来一看的。
我是修先生,我期待你也被絮絮叨叨好几个小时的样子,我们下期再见~
《复盘》的读后感14对于复盘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在之前的我是不知道的,第一次看见不知道什么意思,是个陌生的词。
复盘,在我看来,就是总结吧或者反思。看了《复盘》这本书,才完全知道复盘,以及该怎样去复盘
其实,复盘这种方法并不复杂,人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也早就在使用,只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有时,我们肚子不舒服,就会回想吃了什么东西,是不是吃了凉的,通过回想找到不舒服的原因,然后进行探究分析,以后注意一些食物的食用。这就是一次简单的复盘,复盘在生活中很常见。
我们为什么要复盘?
从古至今,很多有成绩的人都在复盘。曾国藩,柳传志都在使用复盘这种方法,它可以给我们自身带来很大的提高,也可以在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复盘可以让我们避免重复犯错。像我们前面说到的下次不再吃对肚子不舒服的东西。在上学时建立错集,提醒自己下次再遇到这种问题该怎样做。
复盘可以让我们固化流程,校验方向减少麻烦。在做饭时,我们会先把米饭蒸上,再炒菜。这样,等饭好了,菜也好了。要不然,菜炒好都冷掉了,米还没好。通过复盘,我们可以总结规律,固定做事流程,减少时间浪费。
复盘可以让我们产生新的认识和想法。通过复盘,我们可以发现新的信息,得出新的结论,总结规律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解决问题。
复盘可以让我们看清事情的本质问题。复盘让我们去分析原因,多问为什么,多去思考,从而看清事情的本质,看清问题背后的问题。
复盘可以提升个人品性。复盘的次数多了,反思反省的经历也就多了,面对事情,不会轻率,而会深思,不会轻浮,而会沉稳。这就是品性的提升,改变自己的气质。
复盘可以让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随时审视事情的进展,看看事情是否偏离了原来设定的.方向,也可以确定在目前的资源下,原来设定的方向和目标是否正确合理,同时,通过阶段性复盘,还可以回归校验开始的决定是否正确,从而确定是否应该做出调整。
不断的复盘,可以使我们进步,优于过去的自己。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复盘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复盘?
复盘是我们对过去的行为和思维进行回顾,反思,探究,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白它和总结的区别。总结是对过去的事件进行梳理,对已经发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归纳。它关注一些关键点和里程碑。它和复盘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复盘在探究的过程的推演。复盘的关键是推演,通过推演这个动作,复盘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呈现,而是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推演让我们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新的规律。总结只是复盘的一部分,复盘有比总结更为丰富的内涵。
然后我们要明确复盘的内容。
复盘的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现在的情况如何。现在的情况如何要求我们描述事实,而不能有观点的出现。比如做了多少,不能出现虽然没有完成,但是努力的话语。还要和原来设定的计划进行对比,是完成了一半还是百分之80。
我们通过问“现在情况如何”,了解当前的信息状况,与初始的目标比对,把握自身所处的位置,了解自身情况。
第二部分是当初是如何决定的。这是我们要知道做事的目的,问“做事是为了什么”并且始终牢牢记住自己的目的,不跑偏。这部分又可以包括事情是如何确定的;事情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执行得如何这3个问题。通过问这3个问题可以知道当初自己为什么决定做事,做事得原因以及完成的情况如何,做了什么。
第三部分是审视思考的前提条件。对前提的复盘,就是为了保证我们最初的理解和认识是正确的。需要追问做事情的动机以及对事情本质的理解。就是“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最后我们要知道复盘的四个步骤。
回顾目标:目标是评判成功与否的标准,通过将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我们就知道,一件事情,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
评估结果:将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找到实际的结果和希望的目标之间的差别。通过对比结果,让我们发现差距,去找到产生差距的原因。
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就要求我们进行自我剖析。自我剖析,就是自己对做过的事情进行反思和分析,看看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成绩,并试着去找出原因,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总结规律要求我们仔细区分事物之间的关系。符合因果关系总结出来的规律,才具有解释和指导的功能,才具有普遍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进行复盘的时候还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复盘的过程中,要真实,能够完整呈现复盘事件。要超脱,站在自身之外看复盘。勇敢袒露自己的所思所想。要虚心,放空自己进行复盘。要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待当时的情况。
2、在自我剖析的时候,要客观,要能够对自己不留情面。敢于批判自己,揭露自己的不足,批评自己。在总结规律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相关关系当作因果关系。
3、要记录下来。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只是在脑海中复盘,印象可能没有那么深刻,并且时间长了会容易忘记。记下来之后也可以经常翻阅,提醒自己。
《复盘》这本书对于复盘的问题讲述的很清楚,可以让我们对复盘有更清楚的理解,更好的进行复盘。复盘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运用到复盘。复盘是我们提高自己的重要手段。
《复盘》的读后感15邱博士这本书其实写的非常清晰明了,在看此书的过程中还想明白了其他一些管理团队的问题,很不错。
随着阅读的深入,愈发的发现,不要希冀通过一本书就可以掌握所向披靡的技能,能有一到两个不错的理念,可以应用,并加以推广坚持,就很不错了。
邱博士这本书就讲了一个很简单的.复盘的工具,当然里面理论性的东西以及方法论的东西都介绍的很详实,就不再赘述,如果一般的公司团队会出现一些老员工重复犯同样的错误,新员工上岗要从头给予培训学习,大型项目出现问题浑浑噩噩随意带过,即便最后完结了,也不清楚为何成功,以及不顺畅的地方在哪里。都推荐读读这本书。
复盘这个概念来源悠久,跟吾日三省吾身有关,也跟围棋术语有关,归根结底就是跟自己的预期目标核对,发现其优势在哪里,继续复制成功,分析劣势不足,总结原因,形成SOP以后防范或改动。
关于学习型组织,已经不在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对于一个微小企业,更应该多关注。现在很多员工之所以对工作无感,首先是自我定位从来没有准确过,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既然这样就由公司来给予灌输学习,要从思想上给予正确的观念;其次是工作方法的引导,目前发现很多问题就是工作可以完成,但完成的结果与预期的差距很多,简单的完成工作,终究只是技能上的机械重复,以后竞争力会越来越薄弱,而毫无优势,反之要多勤于思考,多善于反思,这个时候复盘这个工具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以此为基石,来搭建完善整体的学习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