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

时间:2025-07-19 21:18:06
幼儿园教案【集合15篇】

幼儿园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机械装置及其设计意图——满足实际需要。

2、使幼儿萌发创造发明的愿望。

活动准备:

布偶:小兔;挂图第13号《发明家奇奇兔》;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出示小兔布偶: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奇奇兔。我是一个发明家,会发明各种各样的机器。不信,就请你们来听听我的故事吧。

二、学习故事《发明家奇奇兔》。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发明家奇奇兔》。

2、提问:奇奇兔发明了几部机器?为谁发明的?是用来干什么的?

三、洗萝卜机器。

1、结合挂图讲述故事第三节至第五节。

2、奇奇兔发明的机器是怎样把胡萝卜洗干净的?(幼儿简单讲述)

3、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讲述:喷水壶→刷子刷泥→传送带把胡萝卜送进“清洗箱”→胡萝卜“清洗箱”里“洗澡”→胡萝卜从一根长长的管子里滚出来→吹风机把胡萝卜吹干→干干净净的胡萝卜掉进篮子里。

四、画彩蛋机器。

1、奇奇兔给小灰兔发明了一部画彩蛋的机器,它是怎样工作的?

2、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第七节。

3、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有条理地讲述:一只只蛋排得整整齐齐,很多只机器手拿着画笔在蛋壳上画出笑眯眯的兔子脸,脸上还有几根胡须。

五、保卫兔子机器。

1、为了保护兔先生他们,奇奇兔发明了“保卫兔子机器”,它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相关内容)

2、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第九节。

3、引导幼儿看这图片先整体后局部按顺序讲述:这是一个大箱子→上面有一面鼓,狐

只轮子,可以去追狐狸。

六、我是发明家。

引导幼儿自己来发明一部机器,把它画出来,然后说说自己的机器用来干什么的。

“聪明的奇奇兔”这个故事是主题活动《动感天地》中的一个语言活动。《聪明的奇奇兔》是以童真的眼光直观、形象地描述了各种机械的运动特点及装置。借助这个作品可以使幼儿将运动与力的感性经验自然地整合起来,并且与真实的世界有机结合——每一种机器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为:初步了解机器装置及设计意图——满足实际需要;萌发床在发明的愿望。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奇奇兔图片以奇奇兔的身份做自我介绍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让他们先猜一猜奇奇兔可能会发明什么机器,打折这个疑问,再完整欣赏故事,奇奇兔究竟发明了几部机器?分别是什么机器?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然后引导仔细观察图片,并设计一些问题如:奇奇兔看到小灰兔拔起的萝卜都是泥,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帮助小灰兔的?等等。运用看看、问问、讲讲、听听的方式让幼儿观察洗胡萝卜机器和保卫兔子的机器的.构造。活动中幼儿感到奇奇兔真是奇了,发明的机器即好奇又神奇,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思维活跃,语言也非常地流畅,特别是几个平时爱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男孩子,他们也高高举起了小手,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接着,通过完整看图讲述故事使幼儿了解机械装置和浓浓的友情帮助,幼儿始终能够随着奇奇兔这根主线,知道每一种机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同时体会到奇奇兔的聪明才智以及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最后采用我们小朋友也非常的聪明,甚至比奇奇兔更聪明,你想设计一部怎样的机器?为什么?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课间结合自己的意愿画画《我发明的机器》,让幼儿思维想象力得到发展,幼儿想到了很多有用的机器如:保护学校的机器、讲卫生的机器、打坏蛋的机器。

故事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向孩子们展现了奇奇兔内心渴望朋友,同时也展现了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纯真、美好的心灵。层次分明而又衔接自然。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的词汇,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难点。

幼儿园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禽中之最。

2.能胆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收集“鸟类”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禽类:

1.鸟可以叫什么?(出示文字:“禽”)

2.禽类可以分成哪几类?

归类:被人饲养的禽,叫什么禽?(家禽)食肉的、凶猛的禽,叫什么禽?(猛禽)叫声非常动听的禽,叫什么禽?(鸣禽)栖息在水边的禽,叫什么禽?(水禽)

3.那么家禽、猛禽、鸣禽、水禽各有哪些?每种举例:家禽鸡、鸭、鹅......

猛禽鹰、鹫......

鸣禽黄莺、画眉鸟。水禽丹顶鹤、鱼鹰。特殊的鸟类不会飞的鸵鸟普通飞禽麻雀

老师小结。

二、了解禽中之最:

1.鸟类中,最的鸟是什么鸟?(鸵鸟高度2、5米左右)

2.最小的鸟是什么鸟?(蜂鸟)

3.最重的鸟是什么鸟?(鸵鸟比蜂鸟重78000倍)

4.飞得最快的鸟什么鸟?(雨燕)

5.地面上跑得最快的.是什么鸟?(鸵鸟)

6.最长寿的是什么鸟?(鹦鹉)

7.最短命的是什么鸟?(燕子)

三、分享交流自己收集的鸟类资料,并进行传阅。

教学反思

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设计了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幼儿园教案3

幼儿园分解组成教案让幼儿掌握了10以内的分解组成,让幼儿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魅力,进一步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激发了幼儿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1 幼儿园分解组成教案: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力、分析力,发现数组成的递增、递减及互相交换的规律。

3、在动手操作,感知10的分解组成,掌握10的9种分法。

2 幼儿园分解组成教案: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学习10的9种分法。

活动难点:

总结归纳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规律。

3 幼儿园分解组成教案:活动准备

1、为活动准备的幼儿操作材料。

2、上课准备的分解组成课 ……此处隐藏9951个字……力较弱,两次的创作中塑造的形象线条轮廓较粗、或时粗时细不均匀,画面形象模糊,影响沙画的呈现效果。活动前是否需要在区域中投放沙盘,让幼儿在装沙漏沙的过程中锻

炼小手的控制力,但是提前的投放会不会降低幼儿对本节活动的期待与兴趣,有待思考。

2.是否在塑造技巧上给予过多提示

第一次沙画创作目的是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在欣赏幼儿的创作作品与想法时,对于创作过程中出现的技能技巧问题,并没有指出来。

教师借助趣味情境进行示范,幼儿快速直观了解到几种简单的塑造方法,兴趣浓厚。但是对于掌握每种方法的关键,并没有提出过多要求,

只是在幼儿创作中对个别幼儿给予了提示,但效果不佳。

因此教师是否应该在集体面前及时指出问题,在技能上给予提示,包括细节处捏沙时取少量,漏沙时先练习控沙的能力,取适量、握紧、慢慢松,抹沙、刮沙时注意清理干净,但是沙画艺术的基本技巧不是一节活动就能达到的,过多的要求会不会出现重技能轻体验的现象,创作中过多的提示会不会破坏幼儿创作的灵感和对美的感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与探究。

幼儿园教案13

活动目标

1、理解蜗牛的身体特征

2、明白做事情不要轻易放弃、坚持才会成功。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做事情不要轻易放弃、坚持才会成功。

活动准备

1、《花蜗牛爬高墙》故事挂图、幼儿用书、故事录音。

2蜗牛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歌曲(蜗牛和黄鹂):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唱一首我们学过的蜗牛歌。

啊门啊前两颗莆萄树、啊嫩啊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那重重的'壳啊!一步一步往上爬。

二欣赏故事

1出示挂图、小朋友你们看一下蜗牛有那些特征啊!身上背着一个什么啊!

它的身上背着个重壳能爬得快吗?

2花蜗牛住在墙脚下,春天到了,花蜗牛看到一群群密蜂,蝴蝶都向着高墙那边飞去,看美丽的苹果花朵开。

3花蜗牛也想看美丽的花朵,于是开始了爬墙行动。爬呀爬终于爬到一半了,突然刮起了大风,小朋友风刮得那么大蜗牛会怎么样啊!会掉下来。掉下来了怎么办啊!看不到那边的花了,要怎样才可以看到花啊!小朋友们快帮蜗牛想办法啊!再爬上去才可以看到。好小朋友们帮它加油吧!蜗牛又开始爬呀爬,快到墙顶了,大暴雨来了把蜗牛一冲又冲到墙脚。但它并不放弃,它说我一定要看到花。爬呀这次终于爬上去了。

4花蜗牛坚持不懈爬呀爬,最后终于爬到了墙顶,看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当它墙到墙顶时春天已过了,秋天又来了。花蜗牛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幼儿园教案1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平衡木上的不同走法,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2、懂得关心、帮助别人,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红、绿、白色的萝卜若干,山洞,平衡木,水瓶,小树,蘑菇,红、白、绿筐各一个,兔子头饰若干,录音机,磁带。

2、经验准备:班级内幼儿对平衡活动已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过程

1、教师情境导入

小兔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树林里去锻炼身体。听音乐做全身运动,重点练习头部运动、上肢运动、小兔招手、小兔摆尾巴。

2、开始游戏

教师设置情境,带领幼儿游戏,进行平衡练习。

(1)第一次拔萝卜

师:哎呀!孩子们,今天兔奶奶怎么没来啊?(幼儿自由发言)咱们快到她家去看看吧。

幼儿走过较宽,没有障碍的平衡木,拔三个颜色不同的萝卜。

(2)第二次拔萝卜

师:你们看,小桥旁边有一只大灰狼在睡觉,我们应该怎样过小桥而不让大灰狼发现呢?

教师引导幼儿蹲走过没有障碍的平衡木。

分析:活动中可根据幼儿平衡动作的发展情况,逐步引导幼儿认识平衡木上的多种走法,比如:平衡木上的自然走,平衡木上的蹲走等,还可在平衡木上放置间隔物,增加难度。引导幼儿练习在平衡木上蹲走的正确动作。(双手抱住膝盖蹲走过小桥,拔四个自己最喜欢的萝卜送回家)

教师对幼儿蹲走平衡动作的练习进行小结。

(3)第三次拔萝卜

分析:在平衡木上练习跨越障碍时,幼儿有时会从障碍物周围绕过,教师应引导幼儿从障碍物上迈过,提示幼儿双脚站稳后再抬高脚迈过障碍。

师:兔奶奶的萝卜地里还有许多萝卜,你们快想一想,应该怎么办?你们看,小桥上长出了几朵大蘑菇,我们应该怎么过桥?

教师引导幼儿跨过障碍走过平衡木后,拔五个妈妈指定的萝卜运回家。

分析:在三次拨萝卜的'过程中教师的要求是不同的,活动前应开展颜色、数量的认识活动,作为本次活动前的铺垫。

教师对幼儿迈过障碍物的平衡练习进行小结。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拔回的萝卜送回兔奶奶家。

3、放松运动,自然结束

幼儿与教师一起听兔跳音乐离开场地。

幼儿园教案15

活动内容 认识长方形

重点领域 数学

相关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通过认一认、比一比,引导幼儿感知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2、难点:会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若干(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2、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辨认。

教师:“小朋友说一说黑板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正方形)

二、图形分类。

教师:“黑板上有这么多图形,谁会把一样的图形放在一起,并数一下一共有几个?”

三、认识长方形。

1、教师手指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四条边,四只角;正方形每条边都一样长,长方形每条边不一样长。)”

2、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

四、通过折叠验证:

知道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长方形的长边比一比,短边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样长的?”

2、小结: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四个角都是一样大的。

五、幼儿操作。

1、请小朋友拿一张图形纸把它剪一剪,让它变成长方形。

2、给长方形涂颜色。看看图上有什么图形,请小朋友给长方形涂上颜色。

《幼儿园教案【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