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5-10-08 10:13:10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4、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荣誉面前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2、通过拓展阅读深化文章主题,通过打写练习内化文章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拓展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质疑导入

1、(出示蜗牛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

2、大家谈得真好,可是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还长着一对大翅膀呢!看,(出示长翅膀的蜗牛)多可爱的小蜗牛!

3、看到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4、今天,我们来看看《蜗牛的奖杯》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生字“奖”,读准三拼音,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

二、初读课文

1、这只小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读书要求

A第一遍,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B第二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并画出不理解的词。

C第三遍,用自己的话说说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卡

B指名分自然段读

C谈谈蜗牛的翅膀是怎么丢失的吗?

三、学习生字

1、学生到信息平台自学生字。

2、学生用口诀、谜语、顺口溜识记生字。

3、教师指导书写较难的生字,(翅、蜓、蜜)认识新偏旁(支)。学生当小老师。

四、学生描红,老师巡堂。

五、网上阅读10分钟

学生到跨越式平台阅读有关蜗牛的资料及一些名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们都知道原来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完全不一样。原来的蜗牛是什么样的呢?读读这段话大家就知道了!(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学生交流

2、指导朗读(突出“有力”“自由”)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蜗牛不仅能在天空自由飞翔,而且还飞得很快,在一次比赛中捧走了冠军奖杯呢!课文哪些词写了它飞得很快。相机理解“遥遥领先、甩下”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原来的飞行冠军又怎么会变成现在的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蜗牛呢?它是怎样变成的?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天长日久”(提问引导:背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勉强”(找反义词)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蜗牛为什么变成这样呢?看来我们还得回到它得奖后的那些日子。捧走了冠军后蜗牛是怎样做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生汇报,教师相应出示句子。引导理解“得意洋洋”(表情朗读出得意洋洋的样子)“成天、唯恐、生怕”(换一种说法)

重点句子: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理解“大”和“重”不仅是奖杯本身的大和重,而且还暗含着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阻碍自己前进的寓意。提问引导:假如蜗牛不把这又大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蜗牛会怎样?

3、让我们一起把蜗牛得奖后的所做所想用声音来表达。指导朗读。得意、担心、害怕的心情读出。

五、释放情感

过渡:(相机出示投影)从一个飞行冠军到只能慢慢爬行,从一个金灿灿的奖杯到一块毫不起眼的硬壳。蜗牛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沉重)用这样的语气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它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呢?

1、指名说。

看到再也飞不上天空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尽量用上自己学到的名言)(出示蜗牛图)

六、拓展阅读10分钟

过度:老师还有许多关于蜗牛的小故事,以及也有向蜗牛样在荣誉面前由于骄傲自满而影响了自己的故事,请大家到资料城阅读。

要求:边读边想

七、打写(任选一道)10分钟

1、前几天,蜻蜓、蝴蝶、蜜蜂……又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小蜗牛背着它的奖杯也去观看了。这次是小蝴蝶得了冠军,小蜗牛看着高高站在领奖台上的小蝴蝶,再看看自己背上的奖杯,小蜗牛想起了很多往事,也有很多话想对小蝴蝶说。它会怎样劝说蝴蝶呢?小蝴蝶又会怎样做呢?

2、原来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蜗牛以前会飞是它昨晚做的一个梦,是因为它前天在爬山看谁意志力强的比赛中,它由于坚持不懈,最终爬到山顶而取胜的。而其他的动物都因为半途而废最后都失败了。一早醒来,它见自己满头大汉,看着金灿灿的奖杯自言自语到:吓死我了,我怎么会那么骄傲自满呢?因为我知道……我还知道……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蜗牛的奖杯》教案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了解特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特区的发展原因是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诗歌,分析第一部分

二、预习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时告诉学生一些有关改革开放和特区的内容。这首诗就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昨天的贫穷落后,赞颁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展望光辉灿烂的明天。把这首诗读一读,想想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哪些变化。

教师紧扣课题,设疑导入。

三、指名朗读课文,读课后思考题

四、读课文,说说每小节的'意思,哪几小节 ……此处隐藏3080个字……p>

1.自学这段

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学生自学本段。

3.小组交流讨论。

4.集体讨论:

a.问了什么?

b.为什么要这样问?

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

d.怎样才能做到?

e.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就

5.有感情朗读课文。

6.小结学法。

三、学习余下段落15

1.学生自学三四两问。

2.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

a.你明白了什么?

b.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理解三四两问。

4.朗读指导。

5.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5

复述课文。

板书:

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做人根本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1、复习内容:20以内的数

复习日期: 年 月 日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 (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小学数学教案《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 ○○○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3+4=7 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第一册期末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1.学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的意思,感受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背诵古诗,结合诗的内容展开想象,并把想象到的画面说出来。

生字、新词卡片;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李白。)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2)流: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产生。(4)紫烟: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课后延伸拓展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1.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丰富,不仅背了不少李白的`诗,还知道他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他的诗想象丰富,诗中常会出现凡间没有的奇景。

2.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