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时间:2025-11-26 21:18:12
(精品)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

(精品)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知识回顾和检测。

出示:

1. 口算

23×20= 42×30=

23×19≈ 42×29≈

23×21≈ 42×31≈

2. 笔算

34×12= 76×47= 25×36= 37×82=

独立完成,4生板演。简评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学习的历程: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乘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那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多位数的乘法。

3.出示练习变形:

134×12= 176×47= 425×36= 237×82=

(1) 估算

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12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估算乘积。

(2) 尝试笔算

师:你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来尝试列竖式计算

134×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讲解计算的步骤:

先算什么? 134

再算什么? × 12

最后算什么? 268 (134×2的积)

134 (134×10的积)

1608 (134×12的积)

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

(3) 尝试笔算176×47

师:能试着计算176×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生:板示不同的笔算。(正确的 错误的 困惑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用乘数哪位上的数去乘,乘积的末尾就和乘数的那位对齐。

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 与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比,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呢?

4.巩固练习

完成后两道练习,订正,讲评。

5.小结笔算方法

6.解决问题

师:学以致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吧!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生:(1)读题,弄清题意。

(2)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学会与别人合作思考,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灵活地综合运用现有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 学环节

过 程目标

教 师活动

学 生活动

反 思

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笔算乘法的方法,巩固认识,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创造条件.

一、组织复习:

1、引导学生复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提问检查掌握情况。

2、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你是怎么计算的?

120×27102×27

师生谈话、主动回答问题

认真和老师复习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说出笔算的方法。

基础练习

巩固提高

解决问题

拓展延伸

小结与作业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自己的发现,感知积的变化规律。从而进一步体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合理性。

通过交流后了解到几十几乘几百,几百几十乘几十都可转化成几十几乘几十来计算。

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问题选择所需要的条件,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末尾有0的个数确定两个乘数,以使学生加深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师生共同总结,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

形成技能。

二、基本练习:

1、想想做做5:

学生填表,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比较:乘数有什么变化,积有什么变化。

2、第6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对比着计算。

比一比,交流每组题的不同点

3、第7题

以卡片形式出现,指名口算。

提问: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三、解决实际问题:

第9题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列式解答。

提问: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提问并解答。

四、拓展练习:

第10题

在方框里面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五、小结与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东西

2、布置作业:第8题

在书上独立计算< ……此处隐藏10675个字……62

师: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完了,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生: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第一个因数,最后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

例1:李叔叔从北京乘火车去广州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北京到广州多少千米?

读题,理解题意。

师:请列出模式,不用计算。

师: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今天我们列的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我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145×12(师板书)

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生:12×145(师板书)

师:这两种列式都正确。在计算前,我们先来估一估。

指名生答

师:会计算吗,请动笔试一试吧。

(学生计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说一说她计算的过程,我来板书。

师:刚才说过程时,为了不打断她,我有一个问题没提,那就是那个5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谁能帮我解答?

生:这是十位上的1去乘145,乘得的145是指145个十,所以这个5要与十位对齐。 生:这次是十位上的1去乘5,一五得五,是指5个十,所以这个5应该与因数十位上的数对齐。

师:计算这道题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290,再用12十位上的1去乘145每一位上的数,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师边说边在竖式旁边板书)290 →145 ×2=290

→145×10=1450

1740 →290 +1450=1740

师:1450的0在竖式中为了简便就省略了。

师:刚才这样列式的(指黑板上的算式:12×145)同学,请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 生:列的竖式一样,也是145乘12。

师:大家都知道,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所以可以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列出了竖式,是吗?交换位置与不交换位置来乘,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比一比,师算出12×145的竖式,你觉得哪种好些,为什么?

生:交换位置乘好,因为这样节约纸张。

生:交换位置乘好,不交换位置乘要乘三次,麻烦并且对位容易出错。

师:今后同学们再遇到两位数乘三位数。就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列竖式。这样简便一些,也不容易出错。

写答。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李叔叔的海南到广州有1740千米。)

师: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比较探究 渗透迁移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的发现?

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生答。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不过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我们应用原来学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迁移。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那好,下面我们来完成试一试吧,开始动笔。

(出示试一试:134×2l 274×22

学生独立笔算……

四、巩固与应用

1.判断对错,并改正(念习七第七题,课件出示)

(学生在同桌之间说出现的错误和如何改正。)

师:谁来说说错在哪,该如何更正?

生:第一题数位对错了,134的4,应该对准因数的十位写。(老师板演,改过来。) 生:第二题忘记乘百位上的数了。(老师板演,改过来。)

生:第三题忘了加上进位的数了。四四十六再加上进位的数应该得8。(老师板演,改过来。)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通过刚才的改错,请想一想,我们在笔算乘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生: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

生:不要忘记乘百位上的数。

生:做题时要认真细心,不要忘记进位了。

生: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时一定能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2.算一算并观察积的位数 134×21364×73456×65 248×19

指名板演后观察积的位数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会不会是三位数或六位数呢?

生验证:1000×10=10000(四位数) 999×99=98901(五位数)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获真不少!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1. 复习铺垫

三位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口算乘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了突破难点,先铺垫口算和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2.通过比较构建新知的算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因此,本课的设计,没有孤立知识点,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上,而是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笔算的技能,构建算法。

教学时,先通过两道不同复习题的比较,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同时为新授作充分的铺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5×12,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地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并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如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而是让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两次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与完善。

  3. 不足之处

学生口算不熟练,以后要多加强训练。还有在估算并笔算完145乘12时,没有验证准确值与估算值之间的关系,使估算失去了他的意义。

《(精品)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